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又到一年麦收季。

伴随社会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耕时代手握镰刀割麦、捆麦、拉麦、打麦、晒麦和运麦的记忆,只能存活在口述中、记忆里。苦难未必值得讴歌,就像过去未必值得重返,但艰苦岁月里锤炼的品格与情感,却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向年轻一代讲述麦收的过往,并非以过来人的身份,向他们兜售所谓的困苦和辉煌,而是以致敬农民和土地的诚意,与后来人一起铭记这样的初心:大地永存,粮食珍贵,奋斗不止,未来才可期。

割麦,看谁割得最快,被宠才去捆麦

受访者:王学良 男 60后

麦收是老家一年最繁忙的时候。这时候,一切都为麦收让路,父老乡亲和老天爷争时间抢速度,只为把麦子收进粮仓。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至今,我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夏收时的标语口号:“龙口夺食,分秒必争”“抢收抢种,人人出动”“细收细打,颗粒归仓”“麦场重地,禁烟禁火”……

那时候,生产队里还举行麦收比赛,壮劳力三人一组,每人三垄。人手快、技术好的割麦能手担当中间,左手揽住三垄麦子,右手的镰刀沿着麦秸根部,均匀清脆地刷、刷、刷,三垄麦子听话地倒入怀中,把一揽麦子放在身体左后方,五六步放一堆,整齐有序,在整块麦田里拱开一个麦洞,相随的左右两人紧跟上来,竞相追逐。

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爱比赛,比谁割的麦茬低,谁掉的麦穗少。干活的父老乡亲互相打趣,不时还吹吹牛。当然,啥年代啥工作都有干不好的人,有些社员割麦“把式”不太好,不是胳膊上划了口子,就是腿上挨了一镰。这时候,用麦田旁长的止血草简单处理一下,又接着割麦了。

现在想来,那时候挺苦挺累的,当时并不觉得苦,还觉得特别有趣。后来我参加工作,进了城。感谢时代和科技,让农民免受苦难。

受访人:孙巧妹 女 70后

记忆中麦收时,每天早上天还蒙蒙亮,就会听到父亲在院子里嚯嚯嚯的磨镰刀声。小孩子虽然贪睡,但也知道父母不易,就打着哈欠起了床。我和母亲把准备好的开水、馒头和黄瓜带到麦地里,才发现不少乡亲已经趁着凉快很早就下地干活了。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我是女孩子家,父母和兄长不让我割麦,就让我去捆麦子。捆麦子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捆得不结实,不然装车后容易翻车。捆麦子的活计一点都不轻松,几天下来,胳膊上全是麦芒划的红印子,汗水一渍,生疼生疼的。

干到七八点钟,太阳已很高了,我和母亲拿出准备的馍馍和黄瓜,家人一起坐在地头一口馍馍一口黄瓜,吃喝完毕,顿觉神清气爽,浑身来劲。

当年,母亲看我瘦弱不堪,就提醒我,不好好读书的话,就要一辈子干农活。后来,我考上了师范大学,跳出了农门,但每年夏收还是会帮家人割麦。

打麦,父亲肩膀受伤,我靠苦读成才

受访者:陈晶晶 女 80后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跟随父亲拉车运麦。运麦也不敢用牛,怕牛一惊,麦车翻沟里。一般是父亲拉着架子车,我在后面猫着腰用力推,一亩地要运好几趟才能从山坡上运到晒场里。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运完麦子,父亲的肩膀会被架子车的粗绳勒出一道渗血的红印子,好多天才会痊愈。运回麦场后,为防突降暴雨,得拿准备好的塑料胶单把麦垛盖住。有时逢上连阴雨,很长时间不能碾打,麦子还会出芽。所以,每家都想用最快速度把麦子碾完,把麦粒收回家,直到颗粒归仓,心里才踏实。

那时候,父亲用黄牛拉石碾麦子。碾场这天,一家人要提早把捆好的麦散开均匀地摊在麦场上,让太阳暴晒彻底。碾场的中间,还要用木杈翻几次场。一家十来亩的麦子,往往需要几天好几场才能碾完,家里人手少的,还要叫上亲朋好友来帮忙。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和四轮拖拉机,节省了不少人力,也提高了碾场的速度。

农村的孩子,自幼目睹父母的艰难,心怀愧疚,发奋读书。我是不愿再吃父母同样的苦,后来就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我常给女儿讲小时候的经历,告诉她:不能忘本。

受访者:黄子林 男 70后

关于麦收,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和父亲一起扬场。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这不仅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需要借助风力用木锨一锨一锨地扬,下面有人专门用扫帚捋去麦粒上的麦糠和碎屑。

看那些唯美老照片,年轻人会觉得,扬场者那一招一式,就像一个舞姿优美的舞者,每次扬起来的麦子,宛如划过一道彩虹,令人赏心悦目。但只有农民才知道,扬场有多累多脏。一家几千斤的麦子,一锨一锨扬干净,多不容易。

后来,农村先是有了小型脱粒机,然后又有了大型脱粒机,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效率也大大提高。我们家有十来亩麦子,几个小时就好了,而且脱出来的麦粒干干净净,不需再扬场了。

我至今记得,麦场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各司其职,有说有笑收麦的情景。大家全然不顾麦芒扎得浑身疼,麦糠弄得浑身脏,鼻子眼睛里都是碎屑。

拾麦,那时放假一周,我们玩得开怀

受访者:邱芸芳 女 80后

那时候,每到麦收季节,学校都会放假一周,我们会帮家长干活,也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去拾麦。因为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往往都和麦收有关。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小孩子天生爱玩,拾麦时我们会提着篮子到树底下乘凉,有时会跑到老师发现不了的地方去玩跳绳抓子,有时会到处找酸酸硬硬的绿杏吃。

有一次,我怕自己拾得太少,就想着跑到自家的地里去剪些麦穗,谁知道我正火急火燎地手拿剪刀剪麦子,忽然看见老师过来了。后来,我为此写了一份500字的检查书。

受访者:张正海 男 80后

关于麦收,印象最深的,除了忙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割麦的时候,有时会碰到鸟窝和鸟蛋,会逮到野鸡和野兔,这样就能开开荤,改善一下生活。

你放过“麦假”吗?看懂的请举手!60后,70后,80后……又一次感动南阳城!

像我们这样的孩子,主要是帮父母干一些小活儿。当然,因不知道天高地厚,总是捣乱的时候居多。像点人家的草垛,尿人家麦地里,后来都被大人发现,少不了狠狠一顿骂。

还记得,麦收的月夜时,在场里陪大人看场,孩子们会凑到一起捉迷藏,玩丢手绢,在麦垛之间来回穿梭,看着满天的星斗听大人们讲故事。那时候,根本无法想象,在传说故事和麦田之外,有着怎样的世界

后来,我读了大学,家里的麦子早已不再用手割。小伙伴们为了生计散落在全国各地,父母日渐衰老,我们不再年轻,但麦收的记忆,还是那么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