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offer大排行,八一八那些年的忽悠套路

最近秋招进行了大半,同学们的手中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了offer?青青君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有offer其实还算其次,要有靠谱offer才是王道。

这个怎么说呢?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与日俱增。据官方统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越来越傲娇起来。

每年都有同学被各类假招聘信息所忽悠,或者是被一些坑爹工作机会所蒙蔽,导致损失惨重。作为过来人,青青君就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提前打预防针,避免盲目入坑。

要全天候实习才能拿到offer

要一周5天实习,并且连续实习3个月以上才能拿offer,这种情况不仅在一些小企业存在,甚至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中也并不罕见。

青青君当初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碰到过同学可可遭遇过类似的事情。可可去一家事业单位的宣传部应聘,对方声称先要来实习,接近毕业前才签offer。因为事业单位在很多同学心目中,都是比较靠谱的,工作稳定,收入也稳定,同时不容易失业。青青君的这名同学就狠了狠心,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个事业单位的实习上面。

坑爹offer大排行,八一八那些年的忽悠套路

但孰料,那一年毕业论文审核严格,需要盲检抽查。青青君记得,可可当时的实习很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压根就没有时间写论文。她的毕业论文是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天才开始着手。结果,论文没有通过盲审,可可只能延期毕业。而当初可可累死累活实习的那家事业单位,则以可可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为由拒绝签约。就这样,她既没有顺利毕业,也没有找到工作,原本以为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

现在大学生求职的竞争压力很大。有些用人单位东挑西拣、观望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果你碰到上述情况,就得权衡利弊了。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在签约前,要求你在较短的周期内,每周实习3天及以内的话,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求你长时间、全天候实习,那你就要掂量掂量这样做的后果了。毕竟,如果一不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后果不堪设想。

五险一金只按最低基数交

青青君当初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压根搞不清五险一金究竟是啥东西。我想,现在的很多应届生也未必搞得懂我们国家复杂的社保体系吧。更不用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是不会主动涉及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的。

出于避税等原因,不能足额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挺多。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比较普遍,而在500强公司、大型国企、事业单位比较少见。

于是,问题就来了。一个offer究竟给不给力,其实不是明面上的数字就能决定的,五险一金背后所代表的“福利”,也是挺关键的因素。

举个例子。一家创业公司给你月薪8000元,和一家大型国企给你月薪5000元,到底哪个offer好呢?如果你仅仅只看表面的工资数字,那当然前者薪酬给力。但如果你再细细咨询一下两家公司的hr,他们公司的五险一金是不是足额缴纳的?估计那家创业公司的hr只能保持沉默了。

坑爹offer大排行,八一八那些年的忽悠套路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挺多小公司甚至都是按照最低基数来缴纳社保的。在上海这边,即使你是8000元月薪,有些小公司可能只按3902元的最低缴费基数来缴纳。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你退休后,你的退休工资少;你生病时,你的医疗保险少;你买房时,你的住房公积金少;如果你是女生,你生育时,你的生育保险金少。短期内,你拿到手的工资好像不少,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退休后,那肯定会得不偿失。

那么,应届生在面试时,是不是要询问下公司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呢?有些求职指导文章中说应该在面试时就咨询一下,但青青君认为,大可不必。如果你在面试时,就询问公司的福利待遇情况,有可能让公司觉得你比较短视。这就有点像在面试时,就问薪酬一样,容易给人掉进钱袋子里面的感觉。

那什么时候询问比较好呢?其实可以在你正式拿到offer,到你入职前的这段时间咨询一下hr比较好。到时候,如果你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不满意,大可拒掉offer,重新再找也无所谓。

签约容易,毁约难

“骑驴找马”是很多应届生在找工作时的心态。多数同学会认为,先签一个offer保底,再继续找更合适的工作,如果真的找到合适的,再毁约前者就可以了。

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情况是,签约容易,但是要毁约,可能难上加难。要明白这一点,大家先要理解签约时所需的“三方”协议。“三方”是指应届生、大学、用人单位。应届生因为还没有正式大学毕业,签约时除了涉及应届生本身、用人单位之外,还需涉及该名应届生就读的大学。

签约时,应届生、高校、用人单位每方一份协议。万一应届生毁约,他(她)所就读的大学通常需要学生将用人单位手里的那份协议要回来,然后重新签约。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公司会故意设置障碍,阻止大学生毁约。

坑爹offer大排行,八一八那些年的忽悠套路

比如,国内某通讯业老大公司,每年都很早搞校招,但如果应届生想毁约,就要等到第二年校招接近尾声时才可以。甚至这家公司还会放出“如果毁约,终身不得再录用”这样的狠话。这样,大学生就会陷入尴尬:前面的offer毁约没完成流程,后面的offer又等不了那么久,两头都落空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其实在我看来,同学毁约如果给点毁约金就能了事,还算好办,但多数时候并不是那么简单。用人单位也要维护自己公司的利益,自然会制造各种门槛阻止同学走人。青青君当初在求职时,周围同学因为毁约问题而陷入被动的情况就挺多。

而要避免自己陷入被动,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谨慎签约”。高校学生可以海投,可以去各类公司多多面试积累经验,但一定要慎重对待签约。大家不要轻易相信hr在应聘时的各种许诺,而是要本着自己前途最佳化的宗旨,慎之又慎。

口头offer,不要太当真

最近,金山云单方面收回offer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原因就在于有些同学太相信“口头offer”,以为公司这边给了承诺,就是板上定钉的事情了。

其实,绝大多数公司的招人需求都是“灵活多变”的。青青君当初在求职时,就碰到过,面试时“过五关、斩六将”,最后HR已经沟通薪酬、入职情况,并说是“过几天会给通知”。

但这里的“几天”,一晃就变成了“十几天”,后来便不了了之。

坑爹offer大排行,八一八那些年的忽悠套路

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你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建议可以给该公司的hr打个电话问问原委。青青君当时因为对那个公司的职位并不是很喜欢,后来也就就此作罢。

我举上面的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很多公司的校招岗位说不招就不招的情况很常见。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公司当年的业绩不够理想,希望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临时决定缩减校招名额就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公司开展新业务预估不足,公司高层在招聘前没有想清楚,招聘后就反悔。

所以,“口头offer”肯定有效,但也不要太当真。要知道,有时候白纸黑字的事情都会有人变卦,更何况只是口头上说的事情。

特别在校招时,青青君还是建议,即使手头有了offer,也不要放弃继续看校招机会。这世界瞬息万变,啥事都要保险起见为好。

以求职为诱饵的传销,离你我不远

这种情况算是最坑爹的。今年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因求职而遭遇传销诈骗,不幸身亡,是最典型的例子。不止是李文星,近年来,求职竞争激烈,有些同学长期求职不成,就容易成为传销的目标群体。应届生被传销组织盯上,后来被困的新闻,屡见报端。

那么,怎么区分一份普通职位与传销诈骗的区别呢?

首先,太容易应聘上的公司不要相信。在李文星案件中,传销团体只是电话面试了一下李文星,就告诉他,面试通过。当时其实李文星自己也有所怀疑。但求职心切的他,最后还是冒险去了天津,结果一去不回。

坑爹offer大排行,八一八那些年的忽悠套路

其实,稍稍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对方公司连面都没有见,就能这么心大,确认给你offer?肯定不可能啊。

其次,一些传统的传销窝点所在地也要慎重前往。具体是哪些地点,大家网上一查便知。如果你收到的面试通知中,标明的面试地点是这些常见的传销大省,就要多长个心眼了。

再次,大家选择招聘渠道的时候也要谨慎。一些知名的招聘网站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少。但有些注册认证不严格的网站,就要辨别招聘信息的真伪了。而且,大家要注明,发送简历的邮箱最好要是公司“.com”结尾的邮箱会比较正规。如果是那种qq、163等非公司实体就能注册的邮箱,就要怀疑其真伪了。

总之,作为之前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求职时踏入社会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多长一个心眼总归不吃亏,因为坑爹offer从来不嫌少,关键是要有甄别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