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這個青春飛揚的節日裡,許多地方都會為年滿18歲的青少年舉行成人儀式,當今青年節的意義是什麼?回到古代,又和如今的青年節有什麼區別?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古之成人

舉辦成人禮,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漢朝開始就已經有舉辦成人禮的傳統了。古時男子的成人禮稱為“冠禮”,女子的成人禮稱為“笄(jī)禮”,它意味著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已走向成熟,標誌著這個人擁有了進入成人社會的資格,從此肩負起家庭、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責任。

“男子二十,冠而字”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古文《禮記·曲禮上》載:“男子二十,冠而字。”又說:“二十曰弱,冠而字。”

古人常說的弱冠之年,即是指二十歲。但是這個年齡在歷代卻稍有不同,周代“文王年十二而冠”,秦始皇十八歲就開始行冠禮,而漢昭帝則在二十二歲才行之。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弱冠——男子二十歲

周制即有冠禮,漢代對冠禮尤其重視,漢惠帝四年三月甲子,行冠禮,“赦天下”。景帝時,“皇太子冠,賜民為父後者爵一級”。

南北朝時,冠禮的地位仍然重要,晉武帝舉行朝會,使兼司徒高陽王珪為太子加冠。

唐朝時期冠禮已呈衰弱之勢,宋代的《天聖令》中明確取消了因官員參與冠禮而休假的“冠假”。此後,冠禮的黃金時代逐漸過去。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六梁進賢冠—側面

冠禮的儀式:

加冠,冠者面朝南立於廟前的臺階,主賓按照儀式加冠,依次將三種冠加於冠者。

取字,古人的名和字是不同的,取了字之後,就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別人會對其行禮,把他當成成年人看待。

“笄禮,有女初長成”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禮儀稱為“笄禮”呢?它的儀式又有哪些呢?

束髮插笄,笄,原指古代女子盤髮髻所用的髮簪。古代女子十五歲時需要舉行束髮插簪儀式,從此即視為成年,可以婚嫁。束髮插簪的儀式稱為“笄禮”。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笄-古代的一種簪子

取字,在《禮記·曲禮上》上載:“女子許嫁,笄而字。”即女子成年許嫁了才可命字,因此後來稱女子未有婚嫁之約為“待字”“待字閨中”。

今之青年

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廣大女性享有和男性一樣的權利,五四青年節,也真正成為所有男女青年的節日。

“五四”青年節的由來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日。

當日,在國家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大批具有強烈愛國之心的熱血青年,高舉科學和民主的旗幟,點燃了青春的火炬,照亮了中國通向未來的道路。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改變了中國命運的一場劃時代的偉大愛國運動——‘五四’運動。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五四”運動油畫

1919年1月,中華民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參加巴黎和會,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舉國震怒,群情激憤。

同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集會和示威遊行,要求“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等口號,最後發展成為全國人民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陳獨秀--“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

“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保衛民族獨立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強意志,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為了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光榮的革命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的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議定5月4日為青年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佈:每年的五月四日為青年節。

“青年的責任”

如今,即便某些古代青年節儀式不再舉行,但其內在精神值得傳承。

古代成人禮,不是止於形式,而是在用禮儀教會我們,什麼是責任擔當。而今天的青年,也要承擔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成為一個德行兼備的人。

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采的紀念活動。也有許多地方仍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西安千名學子舉行傳統成人禮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學子禮拜師長

— — — — END — — — —

五四青年節:踐行民主科學,擔起家國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