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怪圈: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開發商、購房者都要看

近10年來,隨著中國房價的快速上漲,越來越多的人看中房地產的投資屬性,紛紛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投入了炒房,甚至有些人借錢、借貸也要跟風炒房,所以導致炒房客越來越多,房價也越來越高。為了遏制這一行為,“房住不炒”的總定位在2017年被提出,再結合其他樓市政策,這才讓如“瘋牛”般猛漲的房價漲幅得到了壓制,現在一二線熱門城市的房價是穩中略有降。

房地產怪圈: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開發商、購房者都要看

今年以來,隨著樓市各項調控政策的繼續收緊,如房貸利率上浮、公證搖號政策推行等政策,使房地產市場變得變幻莫測,也讓很多剛需購房者和炒房客都雲裡霧裡,看不出樓市的走向,甚至有些一二線城市已經出現了“有價無市”的情況,即人們陷入了“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的怪圈。

高房價已經是全國大部分城市都在面臨的嚴峻問題,大部分城市的人均收入(工資)才幾千塊錢,而房價卻是幾萬元一平甚至十幾萬一平(一線城市中心區域),幾倍、十幾倍的房價收入差已經大大的超出了很多剛需購房者的經濟能力範圍,所以出現了“想買的買不起”情況。當房價過高,剛需購房者對於買房望而卻步時,自然沒有人願意去做二手房的“接盤俠”,所以“想賣的也賣不出了”。

房地產怪圈: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開發商、購房者都要看

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的節奏不斷加快,實際上房地產的市場格局也正在一步步發生改變。從過去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到如今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國家定位,就已經很明確了房地產的核心定位。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博士也表示,自從國家提出“房住不炒”定位之後,房地產調控力度大、週期長,可謂前所未有,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邏輯已經變了。現在觀察房地產市場走勢,不僅要關注增量,也要關注存量,未來不太可能再出現全局性的投機機會。也就意味著房住不炒絕對不是一句空話,炒房者必將退出歷史舞臺。

筆者已經深深感覺到炒房者在市場中的空間也正在逐步縮減,因為政策的打擊是精準的,力度是空前的,在固守過去那套投資邏輯已經過時。從購房者角度講,他們對未來居住需求的要求也將發生改變。

購房者也會因為少了炒房者對市場秩序的擾亂而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買房的邏輯變了,那麼賣房的邏輯自然也就需要更新和迭代。筆者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買得起房子的人能夠買到稱心如意的房子,買不起房子的人也能夠享受到適合自己的居住產品,賣房子的人也會因為市場規範而更能提供高素質的服務,將來的置業顧問不再是為了賣幾套房而賺多少錢,而應該是提供了多優質的服務而獲取回報。


目前的樓市調控方向將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推進。當調控的大棒把一二線城市趕到三四線城市後,這裡的炒房者又把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推高了,而且醞釀著不小的風險。那麼在未來,樓市調控必然會向三四線城市傾斜;其次,打擊炒房的政策一直沒有停息。對於限價房,過去大家都抱有“買到即賺到”心理,而並不是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來參與,其實這就是一種投機行為,如果轉化成共有產權住房再搖號,那就能保障更多的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了;再次,重點對剛需和改善人群進行保護。當剛需得以保障後,炒房者也就不能要挾剛需了。

這些信號也都是讓炒房者難以看到未來。我們看看最近的市場上,炒房者還有空間嗎?

去年,當筆者警告大家不要輕易去燕郊等地方炒房時,很多人當成耳旁風,結果呢,一些高點進去的到現在套住了,自住者不用太擔心。早就有中介說過,再延續以往的操作手段已經過時了。除了規避了以往開發商經常自賣自買的把戲外,更重要的是不少城市多少年內不許上市交易真的成了治理炒房者的大招。有業內人士稱,“夠狠”,“投機者該幹嘛幹嘛吧,沒搞頭了”。

最近,海南的“全域限購”的政策似乎是“突如其來”,很多從業者並沒有提前聽到風聲。“辦法總是想出來的,還是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間,或許可以補交社保啊什麼的,等等看吧。”開始還抱有僥倖心理的在海南從事了兩年房地產經紀業務的某經紀人說。不過在細則發佈後,他最後的希望也被澆滅了。“這是終極版限購了,全劇終了。”


剛需優選將成常態

某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3月密集出臺搖號相關新政其實並不意外,早在兩會期間就已明確了短期調控不放鬆,長效機制深化落實的方向。一方面出臺新政直指一些房價上漲過快地區;另一方面政策也更加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並向剛需和無房家庭提供更多傾斜。這符合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方向,又保證了市場健康發展。搖號買房的確會成為各地樓市調控的新舉措,且落地細則會有本地化表現。

房地產怪圈: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開發商、購房者都要看

張波認為,目前來看,搖號絕大部分都是市場購房熱度較高或整體庫存量偏緊的城市,加之地方對於商品房限價的因素影響,導致購房者對於新房的喜好度增強。因此,搖號政策一方面會打擊房託,但更多是杜絕“暗箱操作”,保證交易秩序。整體來看搖號的影響是正面積極的,負面影響如果一定要深究,則是或將造成整體供不應求的表象。

張大偉指出,全面統一搖號,或者類似成都的剛需提前選房將成為政策主要內容。雖然的確會增加剛需買到房的可能性,但這一政策指標不治本,和二手房價格倒掛的新房,開啟搖號後,很可能會增加非理性排隊購房者的數量。

不過,張大偉認為,搖號政策將會全面執行,目前全國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房市場,均存在限價現象。房源在限價下,需求相對旺盛,而傾斜剛需將是主流政策。

至於此舉對房價的影響,張波認為,“影響可謂‘隔山打牛’,雖然對於樓市的作用力直接表現在新房,但更重要受力面則體現在二手房。眾所周知不少新房搖號的城市都存在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實際情況,有些城市價差還比較明顯。因此,商品房限價之後吸引了眾多買房者關注,買房搖號之後商品房的價格優勢會更為突出,由此導致二手房的價格預期被逐步拉低,商品房集中區域的二手房成交量也會因此出現明顯下跌。從長期來看,對整體房產市場的成交價格會起到較大影響,市場慢慢會找到一個價格平衡點。”

買漲不買跌的購房心態。樓市調控一年多以來,無論從統計數據還是作為購房者的切身感受,房價下跌幅度並不明顯。哪怕從60000下跌到58000,這樣的幅度對於不少購房者來說也是“無濟於事”。

近期樓市調控政策相對平穩。隨著購房門檻的提高,剛需入市比以前略有難度,但對於不少改善置業者來說要相對輕鬆。此外,與2017年相比,2018年樓市政策相對平穩,所以有能力的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得以逐步釋放。

那麼,房價還會反彈上漲嗎?筆者認為,房價幾乎不會再次出現暴漲的可能。日前,針對樓市調控中存在的問題,住建部再次強調要堅持樓市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此外,防範金融風險依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未來針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依舊會擴大調控範圍,加大調控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