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3300名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行业领袖:别让孩子们只会考高分

中央教科院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人的创造力也就是高考后的这三、四十年,这个时间段不能出成果,再想出成果就很难了。而这些高考的赢家,并没有成为行业的巅峰,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

反思3300名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行业领袖:别让孩子们只会考高分

我们的教育太注重分数了,把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分数是不等于能力的。现在很多高考名校,靠什么创造所谓的奇迹呢?超长的学习时间和无休止的重复做题。不是考高分者有多聪明,只能说考高分者更刻苦,而正是这些刻苦者成了高考状元。科学研究也需要刻苦,但更需要聪明,但遗憾的是很多聪明者被埋没了。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很多年,然而成效不大。追求高分的教育模式,更可怕的是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抹杀了,学生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创造,他们更需要的是重复的做题,以考得高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在重复的写几个简单的数字和汉字;上小学的时候,孩子们又在重复的算着加减乘除;直到上高中,孩子们在重复地做那些高考必考题。孩子们没时间去想象,没时间去思考,甚至孩子们的阅读量都少得可怜,他们的生命就在那些题海中渡过。等到他们要挑起科学发明的重任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很多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只想过如何重复地做别人做过的事而不犯错误,他们像折了翅膀的小鸟,已经飞不上科学的高峰了。

反思3300名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行业领袖:别让孩子们只会考高分

相反,中央教科院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了莫言、二月河,他们没有什么高学历,他们写出了巨著;马云、王健林,他们高考也不成功,他们成了经济巨头。而那些高考成功者成为了普通的打工者,有的人高考语文得了高分,并且上了名牌大学,学了汉语言文学,但根本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学作品。当我们感叹毛主席那伟大的《沁园春·雪》的时候,又不得不感叹:现在为什么就出不了那样一篇好的作品,那怕是只有一篇。从这个角度说:高考名校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也许,教育因它们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而不是模仿别人,重复做题;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独立而崇高的人格,而不是只会唯利是图;教育需要学校有良好的风气和环境,而不是成为小丑们追名逐利的竞技场。

反思3300名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行业领袖:别让孩子们只会考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