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自從韓信被降級為淮陰侯後,劉邦手下的武將大都分封完畢,餘下的是幾個文臣。處於亂世,武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文臣也同樣的不可缺少。劉邦眾多的文臣中,最不可缺少的有三人,第一個是蕭何,是大漢安穩的保證,所以賞賜最多;其次是張良與陳平,均是劉邦的軍師,一起輔佐劉邦。這三人當中,劉邦最器重蕭何,一是因為他的功績,二是為了報恩。為了蕭何當年給他的二百錢路費。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不過,劉邦的武將卻嫉妒蕭何所得的賞賜多他們。他們對劉邦說:“臣等為您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而蕭何只是耍耍嘴皮子,為什麼他的賞賜比我們還多?”面對武將們的追問,劉邦舉了打獵的例子。蕭何就好比人為狗指示獵物方向,而武將們是狗,只負責追擊。劉邦此話一出,武將們心領神會,不再爭辯。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至於蕭何,他欣喜地接受了劉邦的封賞,並未拒絕。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能力範圍內所得到的。可見他是一個理性的人。但他從未想過明哲保身。自盧綰叛變後,劉邦的戒備之心逐漸加重。甚至對蕭何也起了疑心。當劉邦去討伐英布時,屢次派人詢問蕭何的近況。回來之後聽信謠言將蕭何下獄。蕭何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殫精竭慮的輔佐劉邦,卻落得如此下場。劉邦死後第二年,蕭何抑鬱而死。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張良也算是劉邦的得力助手,但在受封之前竟連官位都沒有。劉邦原本想封給他三萬戶作為賞賜,但他拒絕了。張良不是很在乎名利。當初參與戰爭主要是為了滅秦復國。但由於復國無望。之後便追隨劉邦。如今天下已定,對他而言已經知足了。但即使張良拒絕接受賞賜,劉邦卻不以為然。最終還是給予了賞賜。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張良表明立場但劉邦卻仍一意孤行。隨著諸侯王相繼被殺,張良不得不擔心起來。於是對劉邦說想要雲遊四海。司馬光看出張良真正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明哲保身。但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追求功名,而張良卻放棄。不由得讓人驚歎。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陳平也深得劉邦信任。並想封他為侯,也遭推辭。陳平害怕功勞太高會招來殺身之禍,於是扯出魏無知將功平分。劉邦深感欣慰,一併賞了陳平和魏無知。仔細看一下,漢朝的那些文臣們,封賞高,而且最後善終的,真的沒有幾個。劉邦的這三大文臣,在這裡面已經算不錯了。

伴君如伴虎,能力太出眾也不好,且看劉邦麾下三位文臣的下場如何

可見,真的是帝王心,海底針啊,伺候皇帝的活兒,真的不好乾,乾的好了遮擋住皇帝的光芒,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功高蓋主,那最後的下場絕對好不到哪兒去,如果幹的不好了,皇帝身邊人才濟濟,也不需要你這樣的人,所以說,給皇帝幹活兒,還得學會最重要的一項技能,那就是明哲保身了,既要顯示出自己的才幹,又要避免因為才華的外露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猜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