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通话能作为国语?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为什么普通话能作为国语?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他在1906年写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这是因为元代以来,北京一直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他们也逐渐学会了北京话,但夹杂着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于是民国初年改名为“国语”。

为什么普通话能作为国语?

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为什么普通话能作为国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