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人被騙3億元?

3000多人被騙3億元?

2017年6月15日,深圳市南山區警方接群眾舉報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存在非法集資的情況。經查,該公司通過“趣錢網”P2P平臺,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騙取被害人3.07億元人民幣,並有集資詐騙嫌疑。南山區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經調查發現,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互聯網、社交軟件等平臺對外宣稱:其公司發佈的“普洱幣”(後更名為“普銀幣”),是一種自稱以海量藏茶作為抵押的虛擬貨幣,投資人所持有的每一枚普銀幣都有對等實物藏茶作為抵押。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臺“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然而,警方偵查發現,所謂買賣價格的變動系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操作實現的,一度將普洱幣的價格從0.5元拉昇至10元。公司為吸引更多投資人,在發佈會上承諾將投資人持有的普銀幣通過兩次拆分,使投資人持有的普銀幣價值擴大100倍,並宣稱補充更多藏茶作為支撐。但實際上,該公司只有少量的庫存藏茶。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普銀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

今年3月28日,南山區警方對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開展收網,成功抓獲潘某東、熊某龍等犯罪嫌疑人6名。目前,警方正在追逃其他犯罪嫌疑人和追繳贓款,為受害人最大程度挽回損失。警方也督促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儘快投案自首,主動退贓,爭取從寬處理。

另報道:

“普洱幣” 騙三億

3000多人被騙3億元?

普銀倉庫只有少量藏茶。

這兩年,如果不曉得“區塊鏈”“比特幣”這些流行詞,都不好意思出門。一時間,各種打著“去中心化”“運用區塊鏈技術”旗號的虛擬貨幣大行其道,讓人難辨真假。這不,深圳某公司發行了一種號稱“全球首個本位制數字貨幣”,並有100億藏茶背書的“普銀幣”出了事,3000多位投資者被騙,甚至有投資者數百萬元打了水漂。

昨日,南山警方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了這起以發行虛擬貨幣為由行詐騙之實的集資詐騙案,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涉案金額3.07億元。正值“5·15”打擊和預防經濟犯罪宣傳日,警方提醒投資者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要被區塊鏈這類華麗的外衣矇蔽雙眼,作案人員宣揚的高額收益往往背後是巨大風險。

百億藏茶做支撐?假的!

這兩年,比特幣猛漲,讓不少投資者格外關注區塊鏈,各種虛擬貨幣一夜之間湧出。雖然掛上了區塊鏈、數字加密等高大上的技術名詞,投資者最關心的還是資金安全問題。

普銀幣宣稱其與藏茶實物資產對應,流通價值高,增值前景廣闊。且普銀集團母公司已開始籌備上市,並得到國際認可,2016年9月在韓國平臺首發,未來將會在新加坡、日本等平臺陸續上線。這些渲染的前景,讓大批投資者蜂擁認購。

投資者們開始驚慌,他們找到普銀的辦公地,這家公司幕後老闆已經消失,辦公室裡只有三三兩兩的工作人員在撐場子,已經形同停業。“普銀跑路”的傳聞開始四起。

普洱幣回報高?假的!

事實上,警方早已經介入調查。2017年6月15日,南山警方接群眾舉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銀公司)存在非法集資的情況。經查,普銀公司通過“趣錢網”P2P平臺,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騙取被害人約3.07億元人民幣,並有集資詐騙嫌疑。南山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今年3月28日,南山警方對普銀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開展收網,成功抓獲潘某東、熊某龍等犯罪嫌疑人6名。目前正在追逃其他犯罪嫌疑人,追繳贓款,為受害人最大程度挽回損失。警方督促其他在逃犯罪嫌疑人,儘快投案自首,主動退贓,爭取從寬處理。

“區塊鏈”+茶詐騙四部曲

第一步:穿上“馬甲”

第一步是將虛擬貨幣包裝上新鮮元素,披上“區塊鏈”的外衣,普銀公司聲稱其發佈的“普洱幣”(後更名為普銀幣),是一種自稱以百億藏茶作為抵押的虛擬貨幣,投資人所持有的每一枚普銀幣都有對等實物藏茶作為抵押。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聚幣網(虛擬交易平臺)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第二步:粉墨登場

第二步是在前期進行瘋狂宣傳,吸引大量熱錢進盤。這家公司在互聯網、社交平臺、投資論壇上設立公號大肆宣傳,甚至在星級酒店做路演,並承諾短時期內的高額回報。

第三步:引君入甕

第三步,犯罪嫌疑人在前期拉漲幣價,讓“投資者”吃到一些甜頭。但根據警方偵查結果,價格的變動系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操作,一度將普洱幣的價格從0.5元拉昇至10元。該公司承諾將投資人持有的普銀幣通過兩次拆分(一拆十),使投資人持有的普銀幣擴大100倍,並宣稱補充100億元的藏茶作為支撐,實際上只有少量的庫存藏茶。

第四步:收割“韭菜”

最後就是“割韭菜”了。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導致投資人手中普銀幣毫無價值,損失慘重。該公司在發幣時稱資金將用於茶葉的投資,但在偵查中發現,投資人的錢被該公司以其他目的揮霍。

警方:虛擬貨幣兼具多種違法犯罪特徵

深圳南山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王飛表示,我國禁止虛擬貨幣的發行和交易,“虛擬貨幣本身毫無價值,作案分子構造虛擬貨幣,涉眾詐騙特徵明顯”。今年,相關部門審計抽查的60家平臺發現,實際全部不具備其宣稱的技術和任何貨幣功能。除非法集資之外,虛擬貨幣甚至是被人做傳銷之用。

寶安警方昨日通報了一起借虛擬貨幣名義的新型傳銷案,嫌疑人唐某猛認識了一自稱是“LPA全球普惠金融投資平臺”中國區負責人的王某軍,該公司的運作模式是在平臺上發行200萬個LPA幣,每個價值0.2美分,投資者每交易10萬個LPA幣,LPA幣的價格就漲0.01美元,當LPA幣的價格漲到0.4美元就達到拆分標準,拆分後可以申請提現。而唐某猛只要發展會員,就能拿到會員投資額的5%-6%的佣金。

律師:虛擬貨幣存在“龐氏騙局”風險

深圳知名法律評論員張興彬表示,虛擬貨幣存在著“龐氏騙局”的風險,並存在巨大泡沫,一旦泡沫破滅,它們都會迴歸其原本價值——零。

張興彬認為,從本質上說,虛擬貨幣炒作的重頭就在於讓散戶接盤。藉著區塊鏈等精美包裝,進入金融市場,散戶不明就裡往裡面大量砸錢,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則成了鉅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