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千百年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押花葫蘆又叫掐花、砑花葫蘆,據說這個工藝源於明清時期。不同於一般的雕刻將葫蘆的皮質刻去,而押花卻沒有刻損皮質,紋理的產生不見絲毫的斧鑿痕跡,可以歷經百年長久保存。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葫蘆押花題材非常廣泛,唐詩宋詞、佛教經典、古典名著、神話人物、各類植物、花鳥魚蟲、水墨山水……因此想在葫蘆上押花,僅有精湛的刀工是不行的,還必須學習中國古典文化,詩詞歌賦、古代典籍、書法繪畫要無一不精。有了豐富的知識積澱,押花的時候才能夠深厚、準確、唯美,有神韻。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萬千

非著名押花葫蘆製作人

“青島鐵房梁文玩手作工作室”創始人之一

熱衷於葫蘆押花、雕刻及其他藝術品手工製作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因為同樣喜歡雕刻,喜歡琢磨物件,萬千和五個志同道合的師兄弟走在了一起,組建了“鐵房梁”文玩手作工作室,以雕刻教學、手作俱樂部為經營方向,主推各種材質的雕刻和押花葫蘆!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鐵房梁”,名字取自真武大帝悟道的故事:不論鐵杵亦或房梁,都願意秉承真武的精神,潛心修煉,細磨成針。雖不敢自比先賢,但萬千和工作室的小夥伴們在刻刀的一削一切間,盡情享受著減法的生活方式,將真武精神作為追求精益求精匠人精神的自我鼓勵。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由於工作室六人皆來自不同行業,而每個人都對藝術品手作都有自己獨道的見解,所以“鐵房梁”以“發揮自我個性”為工作理念,力求在統一中尋找個性,於碰撞中產生創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尋求技藝的不斷精進。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在組建工作室之前,萬千從事文玩銷售工作,隨著對文玩行業的深入研究,慢慢不甘於玩“別人的”,開始研究自己動手。從雕刻入手,學習了橄欖核雕刻,松石雕刻等,直到熱心的師姐王蕊將押花瑪瑙刀和遍尋押花大師的作品資料贈與給他,才與押花葫蘆結緣,開始了新的嘗試。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由於押花葫蘆純手工製作,製作週期長,針對性強,玩家相對較少,較之時下流行的文玩屬於冷門!在當時,青島沒有人專門從事這門手藝。萬千只能從網絡找資料,從其它技藝中提取經營,幸而從美術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經歷,為他打下了較為深厚的藝術理論和繪畫功底。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但是萬千不滿於傳統押花葫蘆的創作,進而將其與現代流行飾品、實用工具相結合,創作了菸嘴、香囊等形式,讓押花葫蘆這麼傳統手藝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玩家。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小葫蘆“雕出”大文章

未來“鐵房梁”還會讓傳統押花葫蘆與現代設計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那就需要拭目以待了......

竹蘭裡帶你發現,鮮為人知的藝術匠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