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后为什么会有一批士大夫自称元朝遗老不出山为官?

明朝开国后为什么会有一批士大夫自称元朝遗老不出山为官?

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有着它的统治阶层,用以支撑统治这个国家,不可能只靠着皇帝及其皇族就可以统治一个偌大的国家。虽然元朝有着民族歧视色彩的四等人制度,但对于知识阶层是加以拉拢利用,哪怕是四等人中的南人也基本上都是重用。

元朝对于知识阶层的拉拢算是很成功的。甚至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很多士大夫都以元朝遗民自居,坚决不出山为官。有个叫王翰的人曾为元朝高官,元亡后隐居山中多年。后来朱元璋知道了这个人,逼他出山为官,他选择了拒绝还以死明志。

像这种情况还不少见,很多汉族士大夫在新朝建立以后反而选择了归隐山林,不出山为官,逼急了还会自杀殉元。朱元璋面对这种情况甚至制定了一个新政策,宣布“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则有罪。杀了不少自称前朝遗老不出山为官的固执之人。

为何有这种情况呢?

只能说元朝统治中国近百年并非是徒有虚名,身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那有那么简单。虽然元朝对下实行带有民族歧视的四等人制度,但面对汉族中的知识阶层,只要稍有成就或名气的,都会许以高官厚禄拉拢。这种压榨底层拉拢上层的方式才是元朝统治中国近百年的原因所在。

元朝如此不遗余力的拉拢的知识阶层的士大夫,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这些受过元朝恩惠的士大夫当然是大部分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拒绝出山了。

再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时代背景

说以下这些话可能会被人骂,但句句是实话,还请大家理智。

今天的我们读起来元亡明兴时,明太祖朱元璋那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听起来很是热血。其实当时并非如此。朱元璋这个口号在当时很受被压榨的底层人民欢迎,却为当时士大夫所不屑,因为他们没有被压榨一直属于被拉拢的一方,当然不想元朝被赶走。

钱穆先生面对这种情况甚至愤激道:“所谓民族大义,光复汉唐旧统,诚千载难遘一机会,而明初诸儒似无此想。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并非是一场单纯的民族革命,更多属于是阶级斗争的性质。因为元朝虽然霸道,也没有剃发易服,虽然压榨底层人民,但是为了统治还拉拢了士大夫阶层,所以当时士大夫并非支持朱元璋的。这一点后来者清朝就学的很好拉拢了官绅阶层,哪怕就是冒险进行剃发易服也统一了中国。

元明革鼎被重新定义或者说倾向于理解成为民族革命是经历了几百年演变而成的。明朝中叶以后,长期以来北方蒙古之患,使当年元明革鼎时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人想起,于是这场阶级斗争的民族革命方面又被大家重新唤起。明清革鼎以后,清朝剃发易服后,华夏衣冠更变,人民更是怀念当年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历史。

1911辛亥革命爆发,同盟会的口号最初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改自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还率领南京临时政府的官员前往明孝陵祭祀朱元璋。使元明革鼎的民族革命性质更是广泛被大家认可。

总之元亡明兴很多士大夫不出山为官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那个朝代还没几个支持者?还没拉拢过某个阶层?那个朝代亡国后还没一些遗老了?切莫以单纯的民族角度解读这次改朝换代以后很多人不出山为官的原因,这样是解读不出来的,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还有阶级斗争的角度才能看清楚。

谢谢观看,欢迎吐槽,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