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改革 能源國企一線員工收入將普漲

薪酬改革 能源国企一线员工收入将普涨

【無所不能 文| 豌豆】薪酬總是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與國企每名職工息息相關的薪酬制度終於迎來重大改革。你的工資會漲嗎?

國企薪酬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早在2014年,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就已開始改革。現行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還存在市場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夠規範、監管體制尚不健全等問題。

為此,5月2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工資總額不再與經濟效益單一掛鉤,收入分配更加趨向市場化。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成為決定國企工資的兩個重要因素。

長期研究國企的業內專家認為,當前國企一線職工工資普遍不高,不及管理人員年薪的50%,未來工資懸殊的狀況將出現根本調整。也就是說,國企一線職工工資要普遍上漲,不過幅度不會太大,但與此同時電力、石油等受價格波動影響大的領域薪酬波動將加大,當利潤出現較大降幅時,職工工資可能會下降。

薪酬改革 能源国企一线员工收入将普涨

隨行就市,一線員工工資有上漲空間

薪酬改革 能源国企一线员工收入将普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318元,與2016年的67569元相比,增加了6749元,同比名義增長10.0%,扣除物價因素,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8.2%。

而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5761元,同比名義增長6.8%,扣除物價因素,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5.0%。從這一數據看,非私營單位,無論是工資總額還是名義增速、實際增速都遠遠高於私企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認為,總的情況看,當前國企一線職工工資普遍不高。在2016年,國企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等處在一線崗位的國企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65991、50235、64620元。而當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上述三類人員的工資都未“及格”。

他認為,國企一線職工工資不及管理人員年薪的50%。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種工資懸殊的狀況將出現根本調整,也就是說,國企一線職工工資要普遍上漲,不過幅度不會太大。

具體到能源行業,李錦對無所不能(caixinenergy)表示,石油、電力等系統容易受價格波動影響,一旦經營利潤出現較大降幅之時,職工工資可能會下降

與此同時,過去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是與經濟效益單一指標掛鉤,接下來納入勞動生產率這一考量因素,以“三桶油”、電網、五大發電等為代表的電力石油領域會因用工數量大而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進而影響職工薪酬。

從行業來看,過去國企工資與經濟效益掛鉤,使得部分壟斷行業工資偏高。

無所不能(caixinenergy)注意到,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分行業年平均工資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其中與能源相關的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去年非私營單位員工平均工資為83863元,排在第三位。

無所不能(caixinenergy)此前報道《40-110萬,你離能源央企高管的年薪還差這麼多》中,曾梳理過主要能源央企高管薪酬,這其中“三桶油”、幾大電力央企的負責人2016年薪均集中在80萬元左右、差異不大,並未看出與企業經營業績有多大相關性,而這一數字接近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非私營單位員工平均工資的10倍。

以中石油為例,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中石油集團共擁有員工 494297 名,2017年員工費用(包括各類用工的工資、各類保險、住房公積金、培訓費等附加費)為人民幣 1253.84 億元,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約為25.37萬。具體到平均工資,更低一些。

在李錦看來,如果本次改革從2019年開始執行,現在企業的優異表現將直接影響明年的工資總額,對於行業週期較為明顯的鋼鐵、石油企業,有可能在制定2019年工資總額的時候,將2017年納入同一週期。

不單一掛鉤經濟效益 工資分配趨向市場化

早在2014年,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就已開始改革。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將央企負責人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調整為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且明確央企負責人薪酬不超過央企職工平均工資的8倍。

而伴隨著國企規模的不斷擴大,工資分配領域依然面臨著一些市場化分配程度不高,工資能增不能減,不同行業、企業之間工資分配不合理、差距較大等問題。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管理辦法進行重大改革。

《意見》明確了改革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具體來講,工資總額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結合政府職能部門發佈的工資指導線來確定。

這意味著,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成為決定國企工資的兩個重要因素。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解讀,過去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是與經濟效益單一指標掛鉤,這次改革意見明確提出了,確定國有企業工資總額要綜合考慮一攬子因素,是對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一個重大改革,使得國有企業工資確定更加符合市場的規律、更加符合企業發展的規矩。

此外,《意見》對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也做了非常明確的界定,主要是三個方面:

1.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範圍內確定。

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提高、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明顯高於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於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

對主業不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政府職能部門規定的調控水平及以上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於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

2.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

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下降、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明顯優於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明顯低於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當年工資總額可適當少降。

3.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

薪酬改革 能源国企一线员工收入将普涨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