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崩”就停牌,康得新還能買嗎?

最近大盤下跌,資金的潮水退去,不少股票就裸在沙灘上開始“閃崩了”,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上週五閃崩跌停的康得新。

康得新最近一年時間裡閃崩三次,而且是閃崩後沒幾天就停牌,上週五更是在閃崩跌停後直接停牌,怪不得康得新被從MSCI成分股中剔除,大家都知道成熟的資本市場是很忌諱停牌的,本來大家一起打盤遊戲就不容易,你這中間還不斷地暫停誰受得了,不僅嚴重阻礙了流動性,還大大提高了投資者的時間成本。

一“閃崩”就停牌,康得新還能買嗎?

2017年7月25日閃崩後,8月7日開始停牌,公司稱正在籌劃重大戰略合作事項,有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為避免引起股票價格波動,保護投資者利益,然後停牌。

2017年9月7日復牌,與三星簽了一個關於裸眼3D的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月16日閃崩後,2月5日再次停牌,公司稱正在籌劃與第三方簽署戰略性協議,預計對公司有重大影響。

2018年4月27日復牌後,公司提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最終方案尚未確定,存在變更或終止的可能。

然後就是兒童節的閃崩了,公司再次宣稱正在籌劃與第三方簽署戰略性協議,預計對公司有重大影響,這次更是耍起了小孩子脾氣,讓你跌,直接停牌。

作為老股民,都看得出來,哪有那麼多事非要停牌,就是怕股價跌的太猛,先暫停一下緩和緩和。

其實康得新以前是一家不錯的公司,主要從事預塗膜及覆膜設備的開發、生產及銷售。自2010年上市起,就披上白馬股的標籤,有國內高分子材料龍頭之稱,公司股價自上市之日起也是一路慢牛,持續爬坡。

從一隻漂亮的白馬到近期的不斷閃崩,康得新的下跌也是讓人驚詫不已,事出反常必有因,肯定是公司內部出了問題。

2017年康得新實現營業收入117.89億元,同比增長27.69%;淨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26.06%。

2018年一季度,康得新營業收入35.5億元,同比增長31.48%;淨利潤7.15億元,增長32.1%。

單從業績上看,近期的表現還不錯,但是自2010年上市以來,康得新營收暴增了二十多倍,同時公司的應收賬款也從2010年的4951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44億元,增加90倍左右,利潤雖然不少,可紙上富貴終究是個隱患。另外康得新的淨利潤增長率也在逐年下降,從2013年的55%,下降至2017年的26%。

一“閃崩”就停牌,康得新還能買嗎?

康得新並不差錢,2015年至2017年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分別為100億元、153億元、185億元,佔總資產比例均為百分之五十以上,2018年第一季度賬面貨幣資金已經有197億。

不差錢不是好事嗎,那可未必,錢多了花不出去,說明公司的資金利用能力在下降,戰略不夠清晰,項目進展緩慢,不知道投資點啥項目賺錢。2017年報顯示,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已完成募集、資金合計70多億現金,截至2017年末時還剩餘60億左右,僅用掉四分之一左右。按照規劃相關的募投項目將分別於2018年末和2019年初完成,從進度來看,募投項目按計劃達產並形成效益的可能性很低。

大股東質押率過高也是一顆雷,截至2018年5月,康得新的控股股東康得集團持有公司24.05%股份,其中質押的股份佔康得集團持有公司股份的94.94%,佔總股本的22.83%。另外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三家信託,引發了其他機構股東的不安,擔心信託資金持股比例較高,有遭清理的風險。康得新機構投資者數量長期位於100家以上,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康得新股東中僅剩50多家機構投資者,機構跑了一半,股價不跌才怪。

停牌對於避免短期風險是個好招數,儘管公司可能出現了問題或者危機,但是這招也不能老用啊,國內投資者都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可是要是拿到國際市場上,要是經常停牌,人家可就不帶你完了,長期來看,公司人氣會大大受損,還不如坦坦蕩蕩,有問題就說問題,然後提出改善方法,總是停牌反而倒是讓人覺得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不是有啥貓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