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作為魅族在PRO7之後的又一力作,魅族15從還沒發佈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不少人關注,然後正式發佈又經歷了一些波折,比如黃章突然改口說這只是小試牛刀的作品,發佈之前網上又爆出了對楊柘以及其運營理念的非議。好在這款手機發布之後並沒有讓人失望,甚至說整體上是一款超出預期的機型。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和現在主流的“全面屏”手機不同,魅族15仍然保持了16:9的屏幕長寬比,但這不代表它不能詮釋全面屏的定義。不管16:9也好,18:9也好,屏佔比才是最可靠的衡量標準。魅族15幾乎把左右邊框收窄到了極致,並且最大限度收窄了上下邊框。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和現在普遍使用5.99英寸或者5.7英寸全面屏方案的做法不同,魅族15的屏幕尺寸只有5.46英寸,加上緊湊的外觀設計,看見它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款手機真小。但手機屏幕尺寸依然維持在了主流水準,所以也就顯得格外大。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即便是尺寸收窄了,魅族15依然堅持了前置指紋設計,mBack也得以保留,並且內置了線性馬達,模擬出來了實體按鍵按壓的感覺。不過因為正面空間有限,加上舍棄了腰圓鍵設計,在實際使用中感覺指紋識別區域有點小,錄入時要儘量用指肚最常用的位置按壓,這也是沒法避免的事情。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儘管還是金屬機身,但通過在表面增加特殊塗層提升了手感,並且保留了金屬拉絲效果,看起來質感不錯。目前最受推崇的配色是汝窯白,不但機身珠圓玉潤,天線也被完全隱去,質感和握感都相當好,但因為工藝難度高也很難買到。退而求其次的話,這款黛藍版也是優先考慮的配色。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後置CMOS值得一說,採用了和華為P20同款的IMX380+IMX350方案,而且拍照畫質和此前的機型相比確實有了大幅提升,估計會超出不少人的預料。單論畫質,魅族15可以排進第一梯隊,和DxOMark榜單裡拍照評分過百的產品不相上下。但對比起來,其他都是旗艦機型,魅族15則是一款驍龍660中檔機型,這就顯得它很特別了。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保留了耳機插孔,這一點還是相當厚道的。追求音質的最佳選擇還是有線耳機,藍牙不是不好,而是輸在追求音質的成本太高。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雙SIM卡設計,不支持擴展容量,所以選擇容量的時候要一步到位,能買大容量就儘量別買小容量。要是能支持雙4G雙待就好了,現在2G已經偶爾會有沒信號的現象,和手機無關,是運營商的問題。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適配器的體積不小,支持的依然是mCharge快充,對數據線和適配器有一定要求。原廠線是內置芯片的,會配合電源管理模塊檢測充電協議以及線路充電能力進行動態調節,提升充電效率。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適配器最大支持24W快充,高壓和低壓都能都達到24W規格,還是相當彪悍的。電池容量3000mAh中規中矩甚至略有點小,所以快充給力相當重要。

魅族15開箱:比競品略貴,但黃章做出了不一樣的“小試牛刀”

即便是中檔手機,魅族15和其他驍龍660手機相比也是貴了幾百塊的,那它的競爭力在哪呢?首先是拍照上,魅族15直接將高端15 Plus的配置平移了下來,以現階段來看,不管其他中檔手機如何提升拍照水準,也必定在魅族15之下。其次是顏值,機身有不錯的質感和握感,後置雙攝不突兀,正面一個窄邊框大屏和一個指紋按鍵,這還不夠說服力嗎?

拍照是剛需,顏值是第一購買力,這就是魅族15比其他驍龍660手機好的地方。如果向價格妥協,也就意味著在拍照上和顏值上也就都要妥協,否則還是優先考慮魅族15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