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 向绿水青山要效益

洛川林业食用菌责任有限公司地处土基镇黄连河村,是在原黄连河林场场部旧址上发展而成的。2015年场部搬迁后,黄连河林场场部闲置下来,该林场拥有24万亩森林,场部地处沟底,环境优美,沟底清澈的山泉水长流不断。独特的自然资源如何能转化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洛川县林业局长张晓勇四处奔波找出路,多方考察寻项目,动员林场职工投资入股共同开发,不是没钱就是怕赔,顾虑重重。后来动员退休的县苗圃主任李新安承包了林场场部,发展林下经济。

2016年5月,该公司注册成立,充分利用森林茂密的优势,先从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入手,没有经验,学!没有资金,筹!中途经历了许多挫折,也摸索出了经验。

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李新安在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

去年7月份李新安引进了娃娃鱼,春节时每斤卖138元,而且供不应求,“得罪了不少熟人,”李新安说。仅娃娃鱼一项去年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肉鸡、蛋鸡、孔雀、贵妃鸡,每到一处,李新安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和经历。

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工人给土鸡添水和纯天然饲料

樱桃、冬枣、香椿、草莓、油桃、火龙果、蔬菜等植物生长在大棚里,寄托着丰收的希望,昭示着美好的明天。

乘“三变”改革春风 让老百姓共同富裕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原林场场部的地方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去年9月,公司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周围土地200亩,其中个人900元,分两次兑付,前季400元,后季500元,村集体100元,建大棚、育苗木、搭鸡场、修鱼池,每年仅流转土地一项村民可以增加收入18万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

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李新安说,公司已经和土基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免费给农户发放2.5个月龄土鸡,饲养6个月后,以每只80元价格回收,每只鸡保守收入在25元左右。目前已发放幼鸡2160只,最多的一户领养了300只。

凭借苹果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说到洛川,不能不说苹果,苹果产业一枝独秀,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苹果给农民带来了高收入。可是地处洛河峡谷地带的农民没有苹果产业的优势,土壤瘠薄,种植单一,收入明显不高,与塬面农民收入差距很大,仅仅依靠耕种粮食作物维持生活,这部分人如何走出困境?洛川县委政府一班人提出了“打造洛河峡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苹果的后整理管理,保持苹果产业优势,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强,苹果产业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

苹果产业做大做强了,以此来带动洛河峡谷地带养殖、种植有机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该县采取了“多口入、一口出”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沟里的村民实施了移民搬迁,整合土地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创办养殖、加工企业。流转农民土地,吸收农民打工,农民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企业从中也得到了发展,养殖产生的粪便成了果园的最佳肥料,生产的有机肥料,是果农的首选。质量看得见,销售成本低,达到了企业、果农双赢的目标。涌现出了水渭川牧业公司发展万只湖羊养殖基地、绿田园生态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栽核桃、种菌草、搞养殖、洛川县厢寺川现代农业园区等龙头企业。

洛川县黄连河村林下建大棚、林间养鸡雀、林内种菌菇、林中建鱼塘 打造林下经济综合体

工人在喂养娃娃鱼

洛川林业食用菌责任有限公司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050万元,建设现代化大棚38座,主要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珍禽养殖、有机蔬菜种植、灵芝盆景工艺加工,干果经济林栽培种植等产业,形成了“林-菌-禽-渔”的综合性立体循环模式,成为洛川峡谷经济带上的一颗新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