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房?过度调控?盛极而衰?“拾余捡漏”?2018楼市10大预言

1,史上最严厉的以“限购、限售、限贷”等为核心的“冻房”政策进入了第二个年头,政策作用将持续发酵。

通过1年多的“冻房”,决策层可能将会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对未来的影响进行一次较为深入、全面的评估,并据此对政策进行中调、微调(比如据此判断是否要尽快推出房产税)。如果政策效果不在2018年产生超越预期的破坏性影响(比如矫枉过正的严厉调控造成局部或全局性的市场崩盘),调控将会在既定轨道上持续下去。投资者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不是为了大幅度地打压房价,更不希望房地产市场出现崩盘(房地产是否会超越ZF的掌控,会否出现我们昨天即12月11日《明斯基时刻随时会光临中国?这个冬天会特别寒冷?》所预言的明斯基时刻,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冻房?过度调控?盛极而衰?“拾余捡漏”?2018楼市10大预言

2,会存在调控过头的可能。

正如我们在此前相关文章里提到的那样,国家的此次史无前例的“冻房”,是针对此前疯涨的房价而采取的“矫枉必须过正”的雷霆万钧的手段。这样的调控手法,难免会存在调控过头的可能,比如,部分地区和城市因为调控而出现房价大幅度的下跌并影响银行资产安全的事件不是没可能出现的。

类似“超调”将很可能以这样的情况出现:

一是部分地区或城市的房价出现大幅下跌,让为数不少的接最后一棒的投机者持有的房产成为负资产,这些投机者会选择弃房、断供;

二是随着资金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投机者无法承担沉重的月供,而被迫选择弃房、断供;

三是那些为数众多的利用现金贷来作为首付的投机者,更可能因为资金成本的持续上涨而被迫选择弃房、断供。

应该做好应对类似情况出现的预案。

冻房?过度调控?盛极而衰?“拾余捡漏”?2018楼市10大预言

3、对于刚需、改善型需求和理性的投资者来说,要随时做好“拾余捡漏”的准备。

正如本文第二条所提到的那样,大概率会出现一些投资者因无力承担沉重的月供而急于低价出手甩卖手中房产的情况的出现,这无疑给了上述刚需等群体低价买房的机会。也不排除“超调”遇上美国“缩表+连续加息+大幅减税”而导致个别甚至一些地区和城市房价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出现,这或许会给有心的投资者提供低价入市的机会。我们总体上认为,货币严重超发是前期房价疯涨的最直接的因素,在货币存量没有被缩表等手段消除之前,房价出现全局性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很大。如果因“超调”等而导致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况出现,一、二线城市的物业是具备很大的投资价值的。

4、卖地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房地产投资是拉动地方GDP增长的核心动力。

2018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大概率会采取对中央ZF“冻房”政策阳奉阴违的做法,迂回地放松中央政府的“三限”政策,让中央政府的“冻房”政策一定程度上成为“空调”。当然,类似的做法,也只能是“王小二过年,过一年,算一年”的心态做法。让卖地收入继续充当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和让房地产继续担任拉动GDP增长的老路,已经是难以为继的了。

冻房?过度调控?盛极而衰?“拾余捡漏”?2018楼市10大预言

5,炸掉“鬼城”和“垃圾房子”。

在中国人多地少的硬约束下,1998年住房商品化以来的房地产发展,尤其是2002年以后的大跃进式的疯狂发展,使得许多地方出现了“鬼城”;很多三、四、五线城市所盖的楼房,根本就大大超出了当地的实际需求,成为永远也卖不出去的“垃圾房子”。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很可能从2018年开始,对类似“鬼城”和“垃圾房子”进行摸底调查,并很可能开始考虑启动“退楼还田”计划。也就是说,国家很可能会炸掉“鬼城”和“垃圾房子”,将土地重新变为宝贵的耕地。

6,国家将考虑全面实行房地产税。

种种迹象说明,为了弥补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税源缺失,国家全面推行房地产税的政策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的阶段,以开辟地方政府稳定的税源。抛开增开房地产税的必要性、合法性不讨论,在当下和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开征房地产税,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房地产的最后一根稻草。1990年的日本之所以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瞬间破裂,除了其房地产确实存在泡沫和《广场协议》的签署之影响之外,压垮(挤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日本在当时最不该出台房地产税的时候,出台了房地产税。或许,当年日本如果不在那个时刻出台房地产税,其房地产泡沫可能会以另外一种或许是较为温和的方式结束——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冻房?过度调控?盛极而衰?“拾余捡漏”?2018楼市10大预言

7,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公司将在2108年倒闭或者被大公司兼并,2018年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盛极而衰的关键年份。

从2018年开始,房地产将逐步进入寡头垄断的行业态势;即使是寡头垄断的行业态势形成,剩下的寡头也将开始未雨绸缪,做好向国际化发展或向轻资产公司转型的战略准备。因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接近饱和,房子不可能永远这么盖下去的,就像如今的欧美一样,城市已经定型了,几十年都是那个样子,人们很少会看到欧美的城市像中国近20年一样,到处都是工地。

8,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养老地产将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屈指可数的可以持续一些年的风口细分行业。

有数据显示,中国养老型住房的缺口很大,目前养老性住房依然处于一房难求的状态。但是,随着大量房地产公司向养老性地产的蜂拥而至,养老性住房的短缺状态将很快会出现逆转,并最终供过于求。

9,2017年是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的元年,而2018年是中国去房地产化深化的第二年。

随着中国去房地产化的启动,更多资金将流向实体经济。如果国家政策引导得当,中国实体经济重振有望。人们或许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资金将流向高科技类的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创造、创业将可能获得快速的进步。

10,高房价中短期内在整体上不会因为严厉的调控而得到逆转,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那些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二线城市。

国家出台“租售同权”和加大租赁房建设的潜台词就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大部分新进入城市的尤其是中心城市的新市民,只能依靠租房的方式来尽可能实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中心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就像日本的东京那样,即使中国进入了严重老龄化的阶段,也是很难有下降空间的。

以深圳为例,由于其在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具备的超级领先优势和极强的创造就业的能力,深圳将会是长期的优秀人才移民的目的地,国家严厉和暂时的“冻房”政策只能抑制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一旦未来“冻房”政策取消后,深圳的房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深港高铁即将开通,由深圳福田中心区到香港中环的时间将由目前的两个小时缩短为15分钟,而香港的住房均价为深圳的3倍——这说明深圳的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有能力的人在这个时候买入深圳的房子,大概率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