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1中药,农村不值钱的它,竟是三高的“克星”,消食还开胃!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山里红的成熟果实(习称“北山楂”),或为蔷薇科野的成熟果实(习称“南山楂”)。北山楂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多栽培。南山楂(2000年版《中国药典》未收入)主产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北山楂以味酸而肉厚质量较山楂好,以片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南山楂以粒大、均匀、色棕褐、质坚、味酸者为佳。

1天1中药,农村不值钱的它,竟是三高的“克星”,消食还开胃!

【处方用名】

山楂、山楂肉、山楂子、山楂粒、棠球子。

【性状鉴别】

(1)北山楂:为圆形横切片,直径1~2.5cm,厚2~4mm。多卷边,皱缩不平。外皮红色,有细皱纹和灰白色小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有的已脱落,呈中空的环状;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柄或凹陷的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2)南山楂: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有细密皱纹和灰白色小点,顶端凹陷,有宿萼痕迹。质坚硬,核大,果肉薄,肉棕红色。气微,味酸,微涩。质较差。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用于:(1)食滞不化,内积不消,脘腹胀满,腹痛,泄泻等证。为消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2)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疝气偏坠胀痛等证。

【用法用量】

10~15g,大剂量可至30g,人汤剂或丸、散剂。

【备 述】

(1)该品生用消食、化瘀,但味酸伐脾;炒黄后酸味减弱,药性和缓;炒焦后还产生苦味,增强其消胀止泻痢的功能;炒炭后则能治血积。

(2)北山楂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甙类等。南山楂含山楂酸、绿原酸、鞣质、果糖、维生素C、蛋白脂肪油等。

【习用品】

1天1中药,农村不值钱的它,竟是三高的“克星”,消食还开胃!

(1)湖北山楂果:为同属植物湖北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球形,直径2~2.5cm;横切片厚3~10mm。表面红棕色,密布淡棕色麻点;果肉黄棕色,含骨质果核5粒。气清香,味微酸甜。产于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功效与正品相似。

(2)甘肃山楂果:为同属植物甘肃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cm,红色,小核2~3粒,内面两侧有凹痕。产于甘肃、山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功效与正品相似。

(3)辽宁山楂果:为同属植物辽宁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cm,小核3~5粒,两侧有凹痕。产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功效与正品相似。

(4)山林果:为同属植物山林果的干燥成熟果实。近球形,直径1.5~2cm,表面暗红色,可见棕黄色小斑点。横切面可见骨质果核5粒,果肉显肉质。稍有清香气,味酸甜而微涩。广东、云南等地作山楂人药。功效与正品相似。

【混淆品】

1天1中药,农村不值钱的它,竟是三高的“克星”,消食还开胃!

(1)华中山楂果:为同科植物华中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椭圆形,直径6-7mm。表皮红色;骨质果核2~3枚,核两侧有凹痕。产于河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2)西府海棠果:为同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成熟果实,近球形,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果柄基部下陷,无斑点。横切面中央具5室,心皮革质。味甘,微酸。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3)尖咀林檎果:为同科植物尖咀林檎的干燥成熟果实。球形,直径1.5--2.5cm。表面棕红色,顶端具宿萼长筒,4~7mm,裂片反折;果柄长1.1~2.3cm。横切面具5室,每室可见种子2枚,心皮革质,果心多分离。质硬,薄片亦不具柔韧性。气微香,味酸微涩。产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伪 品】

(1)依果:蔷薇科依移的干燥成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直径2--3cm 。外表紫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略具蜡样光泽。果肉厚,中央5室,种子4粒以上,种子扁小而窄,质硬。气微,昧酸涩微甜。产于云南。功能舒筋活血,与正品不同,不能作山楂使用。

(2)花楸果:为蔷薇科植物花楸的干燥成熟果实。近球形,长6~8mm,橙色或红色,具皱纹,顶端带有残存花被,中部横切片,具有浅黄色果核数粒。气微弱,味酸苦。产于东北、华北、甘肃等地。功能镇咳祛痰,健脾利水。与正品不同,不能作山楂使用。

【贮 存】

贮于有盖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炭品用瓦缸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