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的一首夺命诗,堪称诗坛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刘希夷,唐代诗人,上元年间进士,为人放荡不拘常格,其诗以歌行见长,其代表作《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传其舅宋之问想据为己有,他不同意,宋之问竟然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在唐诗选集中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宋之问名下也有一首《代悲白头翁》,全诗和刘希夷的这首仅仅只有三个字的不同。

刘希夷的一首夺命诗,堪称诗坛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代悲白头翁》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的一首夺命诗,堪称诗坛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译文】

洛阳城东盛开着的桃花和李花,花瓣纷飞,会飘落在谁家庭院呢?洛阳城中的女儿爱惜容颜,路过见到凋零的落花不禁长叹。今年花落红颜褪,明年花开的时候还会有谁在呢?已经见过松柏被折断做柴火,更是听闻过桑田变成沧海。古人不复在洛阳城东了,今人却还迎着吹落桃李花的春风。岁岁年年开的花都是相似的,年年岁岁的人却不同了。劝告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应该怜悯接近半死的白头老翁。这个老翁白发苍苍真可怜,他当年也曾是翩翩美少年。公子王孙在芳香的树下聚会,在落花前欣赏着情歌妙舞。显赫的宅第装饰得锦绣辉煌,将军的楼阁上绘着神仙图像。一朝卧病就再无人相识了,三春时节的行乐到了谁那边?娇美的容颜能有几时,须臾之间就白发乱糟糟了。看看古来的歌舞地,黄昏时分惟有鸟雀在悲鸣。

刘希夷的一首夺命诗,堪称诗坛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赏析】

这首诗题又作《白头吟》,是拟古乐府。《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是通过洛阳女儿对落花的感叹以及白头翁的经历,抒发了韶光易逝、红颜易老、富贵无常的感慨,揭示出自然永存而人生短促的哲理,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刘希夷终生落魄失意,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个人心头的真实写照。诗的开头两句起兴,描绘了洛阳城东暮春时的景色,为下文表达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赞美与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与惋惜作了铺垫。

刘希夷的一首夺命诗,堪称诗坛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诗篇的前半部巧妙化用了东汉宋子候《董娇娆》的诗句和意境,显得更为凝练概括,加上后半部白头翁具体命运的对照、富有典型性。他广泛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创作经验,加以熔铸创新,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千古传唱的名句。“年年岁岁”和“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在音韵上形成了回环的效果,而且让人体会到时光的不停流逝;而“花相似”和“人不同”之间的对偶、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花卉可以在天地中常新,人生青春却不可依旧的寓意,流露出人在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无情事实面前的徒然和无奈。

刘希夷的一首夺命诗,堪称诗坛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全诗汲取了乐府诗在叙事间发议论和古诗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巧妙地交织运用对比,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法,使得景和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绵长悠远的风格,堪称初唐诗坛的一朵奇葩。这首诗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云:“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其中就有刘希夷这首诗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