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许多人都读过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游子激动而杂乱的心境;“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抒写了重返故土和亲人聚会的巴望;“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描述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之意。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宋之问是初唐诗人,十九岁就中了进士,他的才调也遭到武则天的赏识。后来宋之问因结交武后的媚臣张易之而获罪,唐玄宗登基时,宋子问被赐死在自己的寓所。下面介绍的这首宋之问创作的诗不只很闻名,还有一段奇特的传说。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灵隐寺 唐代: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露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传说宋之问有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从前写过一首长诗,被宋之问看见后拍案叫绝,特别喜欢诗中“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恳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当然难以割爱。宋之问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居然命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读者看到这儿一定是气冲斗牛,可是这还不算什么。唐代的李显复位后,宋之问作为张易之兄弟的翅膀,被贬为泷州从军,但他难以忍受岭南的蛮荒,竟悄悄逃回了洛阳,藏匿于老友张仲之家中。当时张仲之正与人密议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揭发,成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不只不被追究责任,反而被选拔,可是却为时人所不齿。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不过人也是会改变的,宋之问也许是认识到自己有许多缺陷,慢慢地想改正。可是还没等他回过味来,他就被唐玄宗杀了。闲话不表,回到原诗,这首诗是宋之问被贬放回后,途经灵隐寺,看见夜空中明月高悬,就走到一个长廊边开端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可是有了上联,却想了半响未得下联。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这时有位老僧正好在一边坐禅,看见宋之问愁眉苦脸,便问:“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 宋之问就通知老僧怎么回事,一起说了上联给老僧听。老僧略加思索,回道:“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顿时觉得脑洞翻开,回到宿舍就写下了这首《灵隐寺》。比及第二天宋之问再想去回访这位高僧,却找不到他的踪迹了。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宋之问不知道,本来这位高僧就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提起骆宾王,读者们都知道一首咏鹅诗,就是他七岁时写的。武后执政时,骆宾王从前数次上疏言事,因开罪了权臣而被贬,郁郁不得志,最终就干脆弃官而去。

后来徐敬业起兵欲造反,骆宾王就去投靠他,并为徐敬业写了一篇轰动一时的檄文,揭穿武后的罪过。这篇文章也被武后读到,竟长叹一声:“有如此才不必,宰相过也。”徐敬业起义失利后,骆宾王也下落不明,然后就传说他隐居在灵隐寺,再后来又漂流到海外。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诗中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就是骆宾王给宋之问的提示,真是神来之笔。上句写前景,海上日出,红霞满天;下句写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这两句不只对仗整齐,并且思路开阔,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骆宾王所用的字词并不奇特,辞藻也不繁复,却给人以特别的美感。

当然宋之问也不赖,这首诗前三联从正面描绘,后三联由旁边面烘托,将灵隐寺描绘得古拙、脱俗,最终两句“待入露台路,看余度石桥”更是佳句,融入了诗人的梦想。露台山是闻名的佛教圣地,石桥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汉代时刘晨、阮肇进入露台采药,偶遇两位女子,留他们做客半年,归家时人世已过七世。诗人使用这个神话,赞赏灵隐寺周围环境的奇特,几乎能够和真实的露台相媲美。

宋之问得到高僧指点,写出绝妙好诗,谁知此人来历非凡

替换高清大图

细细读来,这首诗真是上品,所以能撒播至今。惋惜诗人没能完成“待入露台路,看余度石桥”,功过不能相抵,才调横溢也不能掩盖作者从前的罪恶。咱们赏识诗词,更崇尚尊贵的人品,诗人有如此特殊的才调,不能锋芒毕露,也是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