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改革,有望覆盖基层职工

3月28日,中央改委会通过《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意见表明今后将根据国企所在的行业领域,对工资总额进行备案制或核准制的分类管理。也就是说将打破工资总额制度,这将是为单位职工谋福利,不得不说是一件重大利好的事。

国企薪酬改革,有望覆盖基层职工

2014年,已经对国企薪酬进行一次调整规划,不过只是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整,以前负责人的年薪是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组成,且部分企业发展规模扩大,相对其他发展中的国企而言,负责人薪酬形成了较大落差,所以由以前的2部分改成现在的3部分,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组成。

而新一轮国企薪酬改革的另一大亮点,是有望覆盖基层职工。

当下生活中,我们每天要背负房贷和养娃的生活压力,如果员工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很难在让职工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 到目前为止,国企有3600多万基层员工,如果企业发展规模见好,自身同比盈利较高,可以实现工资自主决定,当然是在法定的合理情况下作出调整。

面试说错话,你该怎么办?

面对此类情况,明智的应对办法是保持镇静。如果说错了的话无碍大局,没有违反原则性,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专心继续应对,切不可耿耿于怀。对考官这个“伯乐”来说,他不会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你,仔细地听你的话语,也不会因为你讲错一句无关大局的话而放过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假如说错的话比较严重,如,犯了知识性错误或立场、原则性错误,就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更正并进行道歉,并表达出你心中本来要讲的意思,同时要体现你的真诚。对主试人而言,他可能更欣赏你的坦诚态度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或许你会因此而博得了好感。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怕的不知道自己错,还自以为是。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首件效应”

因此,认真备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考生在侯考室侯考时心中演练一下入场时怎么敲门、怎么关门、怎么扫视考场与考官第一次眼神交流、怎么走、怎么报号、怎么鞠躬问好、怎么落座等,使自己掌握的十分熟练,这样就不至于一入场就说错话;同时,要熟悉面试的几大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回答的有缺憾,势必会给考官带来“首件效应”,影响面试整体的分数,同时也会给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带来沉重地打击。

(2)充分利用思考时间

在此提醒考生,思考的黄金时间在40-45秒之间,一定要在面前的纸上大致列个提纲,一、二、三……列几个大点,滤一下思路,但千万不要写太多东西,因为首先写的太多肯定要超过给的准备时间;其次写的多就会频繁的低头看草稿,在面试过程中频繁的低头也是个失败的败笔。在面试的过程中充满自信的回答考官的问题,会给考官留下淡定从容的好印象。

(3)保持自信和冷静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基础,只有冷静,才能认真听清楚问题,尽量快速反应。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理解他人意思,口齿清晰流畅,内容有条理富有逻辑性,即条理清楚、说理充分,对你的回答一定要使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充分展现出自己是谈吐清楚、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的人。

所以说,在面试中说错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弥补这个错误,甚至可以让这个错误锦上添花。这需要我们的考生在考试中保持淡定,从容应对突发状况。

要点一:准确规范

准确要求考生总结概括出的答案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要对材料本身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是针对材料反映的主旨提出的。

因此,考生必须要能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还要能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并且用准确的表述才能得分,因此,准确也与规范联系在一起。

要点二:简明全面

概括题之所以被称为概括题就在于语言表达的要具有概括性,语言表达概括性的体现就在于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概括的时候要直入主题,少说或者不说套话。大家仔细研究真题就会发现,最近几年题目要求的字数越来越少,这是对概括要求的提高。一般概括类试题都是用一两百字概括几千字的材料,这就要求用词必须精炼,也就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的意思,以达到微言大义的效果。

全面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作答概括题时要尽量多找要点,全面把握信息点,如果所找的要点过多,但是作答字数有限不允许全部罗列,就要按照重要程度和与题目的相近程度来挑选要点;二是每条每项的归纳概括要全面,归纳概括而非删减,重点要素必不可少,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不能有所遗漏。

简洁与全面是相互联系的,要做到全面,就需要简洁,只有用语简洁,才可能答道更多的要点,才能做到全面。

要点三:条理清楚

许多概括题对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明确要求“有条理”、“条理清楚”。这就要求考生的答案一定要有逻辑。在归纳整理答题要点以后,还要以适当的逻辑关系分层分步作答。这种“逻辑关系”有“近期——长期”的时间关系,有“总——分”的包含关系,有“发现——分析——解决”的处事步骤,有“紧迫——远虑” 的急缓步骤,有“政府——企业——个人”的主体分类等等,要按要点的具体性质进行分类组合。

一、注意申论试卷第一部分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里面一般有四五项要求。其中会有这么几条: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其中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答题应该答在指定位置,答题时认准题号,避免打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由于申论阅卷是机器阅卷,也就是我们考生的试卷交上去之后,需要先扫描到电脑上,然后由不同的阅卷老师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给我们打分,一个老师只改一道题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不小心把题号写错了,也就是本来是第二题的答案,结果写到第一题的答题位置,那么这两道题在评分过程中都得不到分!这样的失误是非常致命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避免。另外,还要写到答题纸的有效作答区域。什么是有效作答区域?其实,说白了就是答题纸的方格内,一定不能写出方格,否则,在扫描过程中有可能扫描不上,甚至有时候扫描上了,阅卷老师也没有义务再给你仔细看。因为这个在注意事项里已经明确做出了要求,所以,这点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二、审好题目

考生在读完材料之后,要开始做题了,那么需要先把题目读懂,只有审清题目,写出来的答案才是准确的,才可能得高分。否则,题目都读不懂,都不知道问的是什么就开始匆匆忙忙答题,很可能写出来的答案是存在很大误差的,甚至理解就完全是有问题的,那么,这样写出来的答案得分可想而知。所以,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题目是什么意思,是让干什么的。对于审题,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明白是什么题型,也就是这道题是个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还是对策题。审完这些后还得进一步明确是这几类题型中的哪一种具体的题型,比如,分析题大家在审完题之后要明确这是一道分析评价类的还是让我们解释这句话的。

三、采取合适阅读方法

因为申论考试材料很多,并且材料的则与则之间没有紧密地逻辑关系,甚至完全是不相干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尽量搞懂前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勾画标注出来,这样才能为后面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我们都知道申论考试,尤其是前面的三个小题,答案基本上都是从材料里面来的。所以,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考生在申论考试中注意了以上这几点,然后再按照不同题目的答题思路和技巧进行答题,相信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