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高考作文,咋就被誤判了?

高考來了!

一、2014高考新課標全國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為喜歡動物而給它們餵食,某自然保護區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餵食,易使他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意餵食者,將依法懲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篇高考作文,咋就被誤判了?

二、滿分文 一隻老帝王蛾的遺囑

我親愛的蛾族後輩們:

你們好!

在我即將走完一生的奮鬥歷程,告別這個美麗富饒、充滿競爭和快樂的世界的時候,雖然有些捨不得你們,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生物也不能夠違背。為了讓你們更瞭解我們種族生活習性,順應生命規律、更快地成長壯大、繁衍發展我們的種群,有些話,不得不與你們說說,權當一隻老蛾子的叮囑吧。

在昆蟲的世界裡,我們為何被稱為“帝王蛾”?這既不是因為我們生就長達幾十公分的美麗雙翼,也不是因為我們能夠對其它蛾類發號施令,而是我們無以復加的苦難經歷,突破了命運的苛刻設定,戰勝了巨大的艱難險阻,擁有了飛翔的生命才贏得的。可以自豪地說,“帝王”的冠冕,非我輩莫屬。

我們的出生比其它的蛾類要苦難得多。同樣是破繭而出,其他的蛾類在把繭弄破以後就可以輕鬆地走出那個小洞,而我們卻要“艱難”地爬出那個比自己的身體小得多的“牢籠”。那個過程,回憶起來真是痛苦而且殘酷。在那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只感到頭昏腦脹,似乎全身的血液都集中到了頭部;只感到臉頰紅熱、暈頭轉向,甚至分不清東南西北;又感到雙翅隱隱作痛,血液好像要從翅膀中衝出;那個痛苦啊,簡直要比經受煉獄還艱辛千倍萬倍!然而,只有經歷這殊死的搏擊,帝王蛾才能振翅飛翔!

這篇高考作文,咋就被誤判了?

如果有人懷了悲憫惻隱之心,將幼蟲的生命通道弄得寬闊一些——把繭子的洞口剪大,讓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就能輕易從那個牢籠裡鑽了出來,那麼,破繭而出的蛾子不能算是真正的“帝王蛾”——因為它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只能拖著喪失功能、成為累贅的雙翅在地上爬行。

正因為如此,世上才盛傳著“沒有誰能夠施捨給帝王蛾一雙奮飛的翅膀”的格言。是的,乞求憐憫、依靠施捨,怎麼能瀟灑地飛舞於世間呢?真正的生命從不乞求憐憫和給予,而是致力於磨難中的自立自強、成長壯大,我們雖然不可能成為世界的統治者,但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

我親愛的孩子們,以上既是我生命實踐中的體味和感悟,也是我的真誠叮囑和殷切希望。願你們都能拒絕憐憫和施捨,個個煉就過硬的生存本領,發展壯大我們的種群。這樣,我這隻老蛾子也就含笑九泉、死而無憾了。

此致

祝福生活快樂、種群壯大!

一隻永遠愛著你們的老蛾子 ××年××月××日

(注,刷黃部分為借鑑張麗鈞《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

這篇高考作文,咋就被誤判了?

三、張國學老師對滿分文點評

這是篇令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佳作,亮點如下:

一、新穎的文體樣式。本文是篇難得的書信體的遺囑,讀後不得不佩服考生思路的開闊、想象的大膽。

二、健康的思想內容。文章以擬人手法,巧借老帝王蛾之口,向讀者講述了帝王蛾一族的生活際遇,既有生活中的真切體驗,又不乏一定的科學依據。通過述身世、談感悟,間接地反映了“拒絕‘餵食’,自立自強才是硬道理”的深刻主題。值得提及的是:想必作者一定讀過張麗鈞的《帝王蛾》(拙作題目為《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但如此使用材料不等同於抄襲,足見作者頭腦靈活,手法巧妙。

三、準確質樸的語言。文章不追求語言的華麗,通篇以一位老者的口吻,滿懷深情地與其後輩們進行著娓娓訴說。

四、滿分文所借鑑的文章

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

張麗鈞

在蛾子的世界裡,有一種蛾子叫“帝王蛾”。

以“帝王”來命名一隻蛾子,你也許會說,這未免太誇張了吧?不錯,如若它僅僅是以其長達幾十釐米的雙翼贏得了這樣的名號,那的確是有誇張之嫌;但是當你知道了它是怎樣衝破命運的苛刻設定,艱難地走出恆久的死寂,從而擁有飛翔的快樂時,

你就一定會覺得那一頂“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屬。

帝王蛾的幼蟲時期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子中度過的。當它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天定的狹小通道對它來講無疑成了鬼門關。那嬌嫩的身軀必須拼盡全力才可以破繭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蟲在往外衝殺的時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飛翔”這個詞的悲壯祭品。

有人懷了悲憫惻隱之心,企圖將那幼蟲的生命通道修得寬闊一些。他們拿來剪刀,把繭子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輕易就從那個牢籠裡鑽了出來。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見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只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累贅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繭洞恰是幫助帝王蛾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刻,通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順利送到蛾翼的組織中去;唯有兩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飛翔。人為地將繭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機會,生出來的帝王蛾便永遠與飛翔絕緣。

沒有誰能夠施捨給帝王蛾一雙奮飛的翅膀。

我們不可能成為統轄他人的帝王,但是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懼怕獨自穿越狹長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雙憐恤的手送來廉價的資助,將血肉之軀鑄成一支英勇無畏的箭鏃,帶著呼嘯的風聲,攜著永不墜落的夢想,拼力穿透命運設置的重重險阻,義無反顧地射向那寥廓美麗的長天!

五、張麗鈞老師有話說

這篇高考作文,咋就被誤判了?

一、滿分作文曲解材料。

材料中出現兩個“信息點”——野生動物(受者),餵食者(施者)。很顯然,材料的指斥對象是施者而非受者。則,不是“誰吃了誰受罰”,而是“誰投了誰受罰”。警告施者不要用“濫施”害動物。其寓意非常明顯:長輩不可越俎代庖,不可用“濫愛”扼殺後代的“覓食能力”。而滿分作文通篇都在談“受者”應如何如何。

二、滿分作文違反邏輯。

如果本文鎖定“受者應自強”也就罷了,遺憾的是,本文置“覓食能力”於不顧,卻大談“出生過程”。不用問,“遺囑”的受眾是“蛾族的後輩們”,是“健康”的“帝王蛾”;而“帝王蛾”能好好活著,無疑都經歷了“破繭成蛾”。那麼,問題來了——跟通過了“牢籠”的蛾子們談“通過牢籠”的必要性還有必要嗎?(你可能會說:讓“被剪蛹”的蛾子來聽唄!呵呵,就算它們僥倖活著,難道,聽完之後,它們還能再破一回繭?)

用南開大學徐江教授的話說:“這就跟對著一群做了媽媽的女人大談生育經驗一樣可笑。”還有重要的一點:“被剪蛹”,又豈是蛾子能制止的事?

三、如何才能峰迴路轉?

這篇文章如果改成《一隻帝王蛾的墓誌銘》,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你是一隻被愛的手“剪蛹”的帝王蛾,破繭後只能拖著一雙累贅的翅膀在地上匍匐而行;你的兄弟姐妹在你頭上盤旋,卻無法對你施以援手;就算那“好心辦壞事”的人為你送來享用不盡的美味珍饈,也阻擋不了你走向早夭的宿命……你無比悲苦的一生,不就是給“錯愛者”最致命的懲罰嗎?

當然,滿分作文的“巧妙借鑑”顯示了作者較強的背誦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這是加分點,不是減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