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生母是誰?

夏商周秦漢

《清史稿》等正史明確記載:“孝聖憲皇后,鈕祜祿(一說鈕祜魯)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居慈寧宮。”

乾隆帝的生母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凌柱的女兒,十三歲嫁到雍親王府,最初的封號為“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生下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廟號清高宗。

雍正即位後,封鈕祜祿氏為熹妃。乾隆帝即位後,按照先皇遺命,封母親為皇太后。

皇家檔案——《玉牒》、《實錄》與正史的記載也大致相同,貌似很清楚啊。

《玉牒》是皇室家譜,而《實錄》則是皇帝日常生活記錄,按說這些記載比民國編纂的《清史稿》更具權威性。

《玉牒》記載: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八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生母為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外祖父是凌柱。

《實錄》記載:雍正帝即位,封格格鈕祜祿氏為熹妃。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浩瀚的皇家檔案庫中,還有一份《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的檔案,卻與其他正史完全不同。

根據這份檔案的記載:“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后聖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

成書早於《實錄》的《永憲錄》是生活在乾隆時期的學者蕭奭撰寫的私史,也有類似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那拉氏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側福晉錢氏為熹妃,宋氏為裕嬪,耿氏為懋嬪。”

這兩份記錄中的熹妃是錢氏,而非鈕祜祿氏。冊封大典上為何沒有那位十餘年後十分顯赫的鈕祜祿氏呢?

更詭異的是,《清史稿》、《玉牒》、《實錄》之中也沒有關於錢氏的名字。

問題來了,這位錢氏與鈕祜祿氏極有可能是同一個人,同一個人為啥要有兩個姓氏呢?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雍正帝娶了漢人錢氏,為了避“滿漢不婚”的嫌,就把錢氏改為滿洲的旗籍,說她是鑲黃旗的鈕祜祿氏。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要刻意隱瞞錢氏呢?

道理很簡單,康雍乾時期,滿蒙通婚屬於祖制,而滿漢通婚則有違祖制,以擁有漢族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滿族的王公大臣是不會服氣的,所以說,漢族的錢氏必須消失,具有滿洲高貴血統的鈕祜祿氏應運而生。

康雍乾祖孫三代的煞費苦心造假隱瞞,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

民國時期,由於人們排滿情緒高漲,許多關於乾隆生母的野史傳說陸續出現。

除了前文說的錢氏、鈕祜祿氏等,還有齊妃李氏說,南方“傻大姐”說、承德貧女說、海寧陳家兒媳說、熱河漢女李金桂說……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乾隆帝生母究竟是誰成了歷史懸案。


漢周讀書

乾隆皇帝生母,《清史稿》載: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

那麼,為什麼這個問題不絕於耳,貌似疑點重重呢?

我們來分析下

首先,雍正在很長曆史時期中,暴君,篡位等說法佔了一定流量,那他怎麼能生出十全老人乾隆呢?必然有人編排他,乾隆非親生出籠了。親生骨肉都能棄之,簡直和扼殺親女的武則天有一拼了,暴君,典型的暴君。此計真是一石二鳥,即否定雍正,又給乾隆是漢人埋下伏筆,按現在說法,這麼好的謠言,又不用負法律責任,轉死他。

其次,在乾隆朝,反清復明的偉大事業遇到了瓶頸,朱三太子不可能再活著了,武裝暴動,硬幹,沒那個實力了。怎麼辦?只好阿Q一下,只要你的皇帝有明人,漢人血統,也就不算我們輸了,好吧!皇帝必須有漢人血統,這比暴動隱蔽,有效,至少,隱藏的好不用掉腦袋。所以在這些人眼中,乾隆己經是漢人所生了,是誰呢?

第三,雍正五子,老大,老二1幼時二夭折,老三弘時:生母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之女(漢人名),老四弘曆,老五弘晝,夠了,己經有漢人的名字出現了,李文輝是不是漢人不重要,他的名字,能說明問題了。

接下來,對了,調包,老三,老四生母調包,先定下漢人血統,再去找到底是誰,這樣,經過民間反覆發酵,再加上部分文學作品的大喇叭效應,乾隆生母問題在一定範圍成謎了。

為什麼說不是海寧陳家呢?

海寧陳家,由乾隆朝上溯三百年,出過三位正國級;副國級,省部級至少十一位;進士(等於處級以上)二百多,在這樣的家族,作事是有底限的,不會冒誅連九族的風險。

眾所周知,雍正繼位多少沾了點乾隆的光,據此,好事者搞出了掉包之戲,平心靜氣想想,在那麼多人精環伺下,去掉包一個當時前途末卜的嬰兒,背上棄親生骨肉的罵名;而且當時至少弘時活著,不缺兒子;以康熙的精明,瞞他絕無可能,不是說康熙有滿漢之分,而是掉包是欺騙,是欺君大罪。

因此,海寧陳家,雍正,任何一方都沒有去實施掉包計的動力。


葡萄架下3

乾隆生母疑案從清末出現至今,影響頗深, 被眾多文學、影視作品編入故事,在民間談論地沸沸揚揚,就是在學術界,也曾掀起過考據熱潮。關於這則史實的說法眾多,觀點主要分為兩派,如今的學界主流均認可乾隆生母系雍正的熹貴妃,也就是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之子,民間則有不少人認為乾隆系漢人之子,這類觀點大致又有三種說法,我們不妨先看一看。


其一,海寧陳氏說,即雍親王之側福晉在誕下一女後,與陳世倌之子互換,這個說法還被金庸先生採用,並編入到小說《書劍恩仇錄》當中。不過,這個說法早在民國時期,已經被孟森先生和鄭天挺先生駁斥過了,不僅從史實上無法證明,而且在邏輯上也無法說通。其二,醜女李氏說,即四貝勒胤禛在避暑山莊時吃酒帶醉,便偶然與醜宮女李金桂苟合,誕下了乾隆,這一說法也早在郭成康老師的論文中進行過有理有力的批駁,邏輯上也比較牽強,亦不可信。這兩種說法都屬於比較容易攻破的,茲不贅言。

第三種說法熹妃錢氏說,貌似是最可信的。從清宮檔案的記載中可以發現,乾隆生母本為鈕祜祿氏,原雍王府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但在入宮時的妃冊上,卻明顯記錄的是“格格錢氏封熹妃”!這是原始檔案記載,屬於最可靠的官書信史,這樣的證據,不得不引起廣泛關注。但其實這也並非是什麼新發現,而且在雍正本朝的時候就已經破案了,這是在雍正登基後冊封后宮的時候,由貝子允裪誤記而形成的。當時允裪負責記錄雍正冊封的口諭,由於採用的是速記法,將鈕祜祿氏,記為“鈕氏”,又由於字跡潦草,被宮廷的檔案官登記為“錢氏”,之後此事被發現後,允裪還受到了扣發俸祿的懲罰。所以,此說也不可信。

關於乾隆生母最主要的傳說便是上述三則,均被考證認為不可信,所以如果沒有更新更有力的證據出現的話,他的生母應當是熹妃鈕祜祿氏無疑。


紅小豆館主

關於乾隆的出生有很多相當離奇的說法,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是,乾隆不是滿族人,是漢人陳老閣的兒子;另一個說,乾隆的出生地不是雍和宮,而是避暑山莊,他的生母是個漢族宮女。

/孝聖憲皇后(1692—1777年),姓鈕祜祿,乾隆真正的生母

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說,乾隆真正的生母是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是有清一代“八大家”的名門,是指開國元勳額亦都的後代。然而,乾隆的母親並不是額亦都的後人,她來自一個普通家族,沒出過什麼名人。她的祖父是一介白丁,普通老百姓,一輩子沒當過任何官。而她的父親,也是乾隆的外祖父凌柱,根據《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原任四品典儀”,就是王府中舉行各種典禮時喊口號的官,是一個榮譽性的閒職,一般是封贈給后妃家裡人的。

生母地位不高,是乾隆皇帝終生的一個隱痛,因為在傳統時代,人們對鏑庶之分看得很重。但其實乾隆不知道他一生福氣連連,與他這位出身低賤有很大關係。

最明顯的一點,乾隆母親的遺傳基因中有長壽基因。鈕祜祿氏一生身強體壯,特別好動,曾跟著乾隆三遊五臺,三登泰山,至於避暑山莊,更是年年都去。在那個年代,老太太整整活了八十六歲。

除此之外,乾隆的性格也有很多地方像自己的母親,開朗、活潑,善於和他人交往,這些都與他的母親鈕祜祿氏有關。

至於鈕祜祿氏的外貌,故宮藏有一幅畫,叫《慈寧燕喜圖》,畫的就是乾隆給他母親祝壽的情景。畫面裡,老太太方面大耳,看得出年輕時長得不算漂亮,但很健康,骨胳很粗壯。


張宏傑

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太后,紐姑祿氏,四品典儀稜柱女,胤禎為貝勒時指婚稱格格。胤禎當皇帝后土寸熹妃,熹貴妃。雍正死後尊遺命封為太后,移居慈寧宮。清史記載得明白,民間野史也有很多八掛。胤禎當皇子時,領弘曆去圓明園朝見康熙皇帝。康熙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弘曆稱"福過於予"。把乾隆接到宮中重點培養,又招見了紐祜祿氏。紐祜祿氏家境不怎麼好,自幼勞動,體格健碩,五官周正。康熙稱有福之人。此時康熙已有立乾隆為後序接班人想法。胤禎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把康熙留下的爛攤子治理得井井有條,康乾盛世中呈上啟下功不可沒,能當上皇帝在某種成度上是借了兒子的光。乾隆母親一副大福大貴之相,確實是滿清後宮中最有福氣的太后,身體特別硬郎,乾隆皇帝喜歡遊山玩水,又是個大孝子,毎次出巡都陪母親一道遊玩。紐祜祿氏高壽86歲亨盡人間福,祿,壽。乾隆活了89歲是中國古代最長壽帝王之一,遺傳了他母親基因。


關東俠客

乾隆的生母是誰?至今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如同歷代皇君一樣,雍正皇帝也是三宮六院,妻妾成群,後宮所生子女,混雜也算正常。“狸貓換太子”雖是故事,肯定是有原型。

乾隆是正室、妃、妾所生?是滿族血統、漢族血統、滿漢混血統?爭來爭去,也沒正確結論。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誰?唯一正確的答案:是他親孃!


方178866052

坦白說,我沒看過正史記載,只看過一些小說。有的說乾隆的母親姓錢,是雍正時期的一個宮女,也有的說這個出身江南的錢姓女子在皇宮的身份是雍正皇帝不得寵的妃子。還有的說乾隆的母親姓楊。總之是人云亦云,說的足以以假亂真了。具體是怎樣的,我也說不清楚。


風雨中的梅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