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相傳魏文王曾問扁鵲

“你們三兄弟都精通醫術,那麼誰的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

“大哥最好,二哥弱些,而我則是最差的那個。”

魏王不解

扁鵲治國那麼多的患者

怎麼會是最差呢

扁鵲回答說

大哥治病

總是在病未發之時

已經把病治好

但是患者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

所以治好了病並沒有得到認可

所以沒有名氣

但在家人眼中備受推崇

二哥治病

病症稍顯時便已根除

村裡人認為二哥只能治些小病

其實不然

而扁鵲所醫之人皆是病入膏肓

患者看到的是嚴重時被醫好的表現

所以受到認可聞名天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其實治未病早在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及

四氣調神大論有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記載

在唐代名醫孫思邈也曾說過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觀點

什麼叫治未病呢

就是預防病

也是西方的邏輯

就是未病先防

有病需醫

保持健康

是治未病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