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膠囊咖啡,做平臺經濟?看這間公司如何崛起成為美國第三大飲料集團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Keurig 原本是美國一家販賣精緻咖啡的小咖啡館。它靠著精準抓住消費者口味、「開放模式」、以及引進外部資金,成長為美國第三大飲料集團。讓我們看看它將小蝦米變成大鯨魚的成功方法。

創新點:學習微軟和安卓,採用「開放模式」,成功將小公司變成大企業

01

Keurig 的美式咖啡,打敗雀巢義式風格,稱霸美國膠囊咖啡市場

咖啡的衝煮法分成很多種,其中最受現代繁忙的都市人歡迎的就是膠囊咖啡機!消費者不用花太多時間,也不需要衝泡咖啡的知識,只要輕觸按鍵即可衝煮出美味的咖啡。而且,膠囊咖啡的保存期限也較一般袋裝的咖啡豆長。

市場上約有50幾種膠囊咖啡機,而第一臺膠囊咖啡機是由瑞士「雀巢公司」(Nestlé)的工程師於1976年發明。後來雀巢於1986年成立子公司「NESPRESSO」,開始在市場上販售膠囊咖啡機,目前全球市佔率約35%。

但NESPRESSO的膠囊咖啡機在美國的市佔率卻不到10%,這是因為美國人喜歡喝口味較淡的美式咖啡,而NESPRESSO所販售的大多是義式濃縮咖啡,因此不受美國消費者的青睞。那麼誰才是美國膠囊咖啡的銷售霸主呢?答案是設於佛蒙特州(別名「綠山之州」)的「Keurig綠山」公司。

「Keurig綠山」公司原是販賣精緻咖啡的咖啡館,成立於1981年,原名「綠山咖啡烘焙」。於2006年與咖啡機制造商Keurig合併後,在2014年更名為「Keurig綠山」。

「Keurig 綠山」產品項目包含咖啡、熱可可、茶和其他飲料。其Keurig 膠囊咖啡因主打美式咖啡口味,受到美國消費者的喜愛,在美國的市佔率高達90% 以上。但Keurig 膠囊咖啡的成功,除了口味取勝以外,主要還在於其商業模式。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Lodgingkit.com )

02

Keurig 採用「平臺經濟」模式,拉幫結派打造自己的陣營

比較NESPRESSO 與Keurig 二者在膠囊咖啡所採取的商業模式,會發覺與手機市場的Apple iOS 系統及Google 的Android 系統二者所走的路線非常類似。

Apple 是封閉的系統,確保了手機品質與良好的用戶體驗;而Google 的Android 系統則是走開放路線,讓手機廠商可以任意客製化。因此,投入Android 陣營的廠商非常多,應用系統也是各有千秋。結果是,Android 系統在全球手機的市佔率大幅超過iOS 系統。

NESPRESSO 也是走封閉系統,並以開直營店的方式確保服務品質與美好的客戶體驗,將產品打造成一種高貴優雅的享受。雀巢公司幾乎控制了NESPRESSO 體系的所有價值鍵,除了咖啡機是由第三方製造外,其他的銷售環節都是由它們包辦。一臺高級的NESPRESSO 咖啡機要價新臺幣萬元,咖啡膠囊也只有10 幾種口味可選、並且必須向原廠訂購,目的是要維持極致奢華的高端市場形象。

而Keurig膠囊咖啡屬於開放系統,與Caribou Coffee、Dunkin' Donuts、Snapple、Starbucks,以及UCC咖啡等75個咖啡與飲料專業廠商、500多種商品簽訂合作協議,合作生產咖啡、紅茶、可可等多種口味膠囊。Keurig咖啡膠囊也稱為K-Cup,體積比其他品牌的膠囊來得更大,是為了偏好大杯美式咖啡的美國市場專門設計。

每家合作的咖啡廠商都可以把自家的咖啡粉裝入K-Cup 後販售,只要支付權利金給Keurig 公司即可。消費者只要用不到100 美元的低價買臺Keurig 咖啡機,就可以喝到Starbucks、UCC 或是其他知名咖啡商的咖啡。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Keurig.com )

因為Keurig 咖啡機價格大眾化,加上有很多口味可以選,因此,成為北美洲第一大膠囊咖啡商。而這也是Keurig 攫取市場佔有率的策略之一。

表一:北美洲2011-2016年主要膠囊咖啡機品牌之銷售量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Euromonitor.com)

圖說:Keurig膠囊咖啡機每年銷售量均大幅領先NESPRESSO及其他品牌

03

Keurig 犧牲利潤賣咖啡機,為的是要靠咖啡膠囊來賺錢

1901年美國刮鬍刀公司吉列( GILLETTE )開創了拋棄式刀片模式,先以極低價格銷售刮鬍刀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再從高利潤的拋棄式刀片耗材中取得盈利。Keurig膠囊咖啡機走的也是類似的路線,先以極低價格吸引消費者,甚至犧牲利潤,向一般餐廳、飯店,以及辦公場所等咖啡用量大的地方以成本價促銷咖啡機。而上班族在公司用慣了Keurig,下班後也會想買臺Keurig咖啡機在家使用。等到這些地方都買了Keurig膠囊咖啡機後,Keurig就能從客戶源源不絕的消費咖啡膠囊中,持續不斷的獲取收益。

Keurig 的業績因此翻倍,股價狂飆,而美國人飲用膠囊咖啡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達到總咖啡消費的1/4),吸引其他咖啡商也想分一杯羹。這些咖啡商跨入市場的選擇方案有4 種:

方案一:開發自己的膠囊咖啡機及膠囊咖啡,成為Keurig的競爭者:由於Keurig膠囊咖啡機的鋪貨量達到2仟萬臺,以每臺100美元計,想取代Keurig咖啡機必須先準備20億美元,代價太大,可行性不高。

方案二:與Keurig以外的通路合作販賣膠囊咖啡:例如Starbucks原本就有透過KRAFT (美國最大的食品飲料集團)的通路銷售咖啡豆,因此它們也幫KRAFT的膠囊咖啡機生產咖啡膠囊。但因為成效不彰(市場上Keurig的膠囊咖啡市佔率達九成以上),Starbucks後來中止與KRAFT膠囊咖啡的合作。

方案四:與Keurig合作,加入Keurig平臺:這似乎是想成功跨入膠囊咖啡市場最有效的方式。以Starbucks為例,除了顧客來店消費咖啡收入外,銷售即溶咖啡包原已佔其總營業額的1/4,而且隨著經濟不景氣,這部分的比重還逐漸增加。為了維持擴張,Starbucks亟需搭上膠囊咖啡成長的列車。而與KRAFT合作失敗的經驗讓Starbucks瞭解唯有加入Keurig平臺才能真正成功跨入膠囊咖啡市場。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Whosaidnothinginlifeisfree.com)

04

Starbucks 的加入讓Keurig 咖啡平臺如虎添翼

對Keurig 而言,雖然已吸引了一些地方咖啡品牌加入平臺,但它一直希望有真正具全國代表性的精品咖啡加入,而Starbucks 的意願剛好與Keurig 一拍即合。Keurig 讓Starbucks 在平臺上有自己的品牌專區,讓Starbucks 倍受禮遇。Starbucks 則在其咖啡店內販售Keurig 咖啡機和印上Starbucks 商標的K-Cup。

這對Starbucks 而言,等於是將現行即溶咖啡包業務擴大,讓顧客在家裡一樣可以享受到Starbucks 咖啡,與Starbucks 咖啡店的業務並沒有衝突。因為Starbucks 咖啡店內賣的不僅是咖啡,也是「星巴克體驗」,這部份就算是單價便宜的Starbucks 即溶咖啡包或膠囊咖啡也無法取代。

(同場加映:不想領死薪水,你必須培養「老闆心態」。看Howard Schultz如何從員工變老闆,打造出25000間店的星巴克王國 )

Starbucks 的加入讓Keurig 的咖啡平臺更有說服力,與眾多咖啡商合作膠囊咖啡的進展更快更順利,口味及選擇也更多樣。例如與Starbucks 合作的膠囊咖啡每顆只要0.75美元,比到Starbucks 店裡喝一杯5 美元的咖啡還要便宜許多,對希望在家也能喝到Starbucks 咖啡的消費者具有極大吸引力。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Keurig.com )

圖說:與Starbucks合作的膠囊咖啡16顆約12美元,相當於每顆只要0.75美元

另外,因為北美洲是全球膠囊咖啡銷售量成長最大的地區,而Keurig 的膠囊咖啡又是以北美市場為主,因此也為Keurig 綠山公司帶來巨大收益。

表二:2011-2016年全球膠囊咖啡銷售量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 Euromonitor.com)

圖說:北美洲是全球膠囊咖啡銷售成長最大的地區

Keurig 先以低價咖啡機拉到客戶,再從客戶不斷消費的膠囊咖啡中獲取利潤的作法,其實NESPRESSO 也可以複製,但為什麼NESPRESSO 不跟進?主要有下列原因:

原因一: NESPRESSO雖然在北美洲不是Keurig的對手,但它在全球膠囊咖啡的市佔率仍高居第一(NESPRESSO的全球市佔率是35%,Keurig為8%)。而NESPRESSO走的是高端的市場定位,如果為了爭奪北美洲市場而降價與Keurig競爭,不僅會打亂全球佈局,也會模糊其領導品牌地位。

原因二: NESPRESSO既然是全球膠囊咖啡的領導品牌,自然就具有產品的定價優勢。而Keurig是市場價格的追隨者,基本上是以較低價格與NESPRESSO競爭,因此Keurig發揮了市場老二的生存哲學,NESPRESSO沒有理由反過來追隨Keurig的低價策略。

原因三: NESPRESSO維持高單價的作法也可以保持行銷靈活度,就好比Starbucks始終維持其高昂的咖啡定價一樣,但常常舉辦咖啡第二杯半價、買一送一,或者會員集星贈咖啡等活動來促銷。NESPRESSO將產品單價訂得高,就有較大空間可以舉辦各式打折促銷活動而不致大幅影響利潤。如果降低定價,可以操作的彈性空間就變小了。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Nespresso.com )

05

危機變成轉機,Keurig在困境中引入資金打通了財務任督二脈,成為美國第三大飲料集團

但是,走平臺模式最大的風險,就是擴張速度要快、現金流要穩定。以低價搶佔市佔率,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才能維持,如果銷售量沒有達到預訂目標,或是後續無法持續成長,一旦市況反轉向下,就很容易入不敷出,造成鉅額虧損。

2015年Keurig咖啡機因為訂價策略錯誤(推出一臺價格將近200美元的Keurig 2.0咖啡機),以及膠囊咖啡市場競爭激烈,造成當時Keurig咖啡機與膠囊咖啡銷售量雙雙縮水,盈利受挫。因此,Keurig只得以裁員,以及於2016年接受歐洲「JAB控股公司」以139億美元現金收購來度過危機。而Keurig被併入JAB控股公司後,仍得以獨立的事業體經營。

JAB控股公司總部設於盧森堡,主要投資在精品、咖啡,以及衛生保健三大領域。旗下「COTY公司」擁有Calvin Klein、Chloé、CLAIROL、MARC JACOBS等精品品牌;旗下「JAB咖啡控股」及「ACORN控股」擁有BARESSO咖啡、BALZAC咖啡、JACOBS等咖啡品牌;旗下「Reckitt Benckiser集團公司」擁有Dettol(居家清潔)、Nutramigen(抗過敏嬰兒配方奶粉)、Clearasil(袪痘抗痘乳液)、以及Durex等衛生保健品牌。

Keurig 獲得JAB 控股公司的資金挹注,等於為其低價市場策略取得有力的財務支撐,就像是打通了最後的任督二脈一樣,從此能放心以低價賣出咖啡機,再慢慢從高利潤的膠囊咖啡回收,不用擔心中途會發生資金週轉困難的問題。而JAB控股公司在其咖啡體系上加入Keurig 咖啡,則有挑戰世界最大咖啡王國雀巢的態勢。

2018年1月,資金充沛的Keurig綠山宣佈以約19億美元收購美國「Dr. Pepper Snapple」飲料集團(旗下有七喜汽水、香吉士等品牌)。合併後新公司將以「Keurig Dr. Pepper」為名,結合Keurig的網路通路及Dr. Pepper的實體通路,成為咖啡及汽水都俱備的完整飲料公司,預計年營收將達到11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的美國第三大飲料集團。

其實,封閉式的精品路線,和開放式的戰略聯盟,都各有優缺點。Keurig的策略很明顯是走咖啡膠囊平臺,再透過平臺化拉幫結派,快速崛起,這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成功案例。

卖胶囊咖啡,做平台经济?看这间公司如何崛起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集团

(圖片擷取:Expansion.com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