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漂?微軟M$ 75億收購Github,卻買不到開發者的心

自2016年以來,關於微軟要收購GitHub的消息就持續不斷。北京時間6月4日晚間,微軟的一則公告正式宣佈了這項交易,微軟最終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GitHub,超過後者2015最後一輪融資的20億美元估值,以及市場所普遍預測的50億美元。

打水漂?微軟M$ 75億收購Github,卻買不到開發者的心

| 開發者社群中最受歡迎的平臺GitHub

GitHub這個2008年上線的平臺,對於全球的工程師來說至關重要,能夠託管代碼至雲端、進行版本控制,追蹤第一時間的更新進度,以及與其他工程師協作,討論彼此的問題。目前已知的使用者就高達2700萬,還有微軟、蘋果、谷歌等企業用戶。代碼庫大約 8000 萬個。

作為開發者社群中最受歡迎的平臺,GitHub具備著相當的吸金能力,創始人兼CEO的Chris Wanstrath曾表示,僅訂閱的收入就能超過2億美元。財務狀況良好的GitHub也做好了衝擊IPO的準備,人們也希望其能繼續獨立運作下去。

但去年秋天,身價超過36億的Chris Wanstrath宣佈離職:“我想多花一些時間旅行,瞭解人們是怎麼使用GitHub的”。雖然GitHub在積極尋找CEO人選,但是這個職位一直空缺至今,被外界解讀為即將被其他企業全資收購的跡象。而收購GitHub的對象,曾是開源陣營最大的敵人。

| 從開源陣營最大的敵人到GitHub最大貢獻者

千禧年比爾蓋茨功成身退,將微軟指揮棒交給了微軟第30號員工,也是他的大學校友Steve Ballmer,在長達14年的任期之中,微軟的營收和利潤都有大幅度成長,但也接連錯失了互聯網浪潮、移動互聯網浪潮以及社交浪潮,市值也接連縮水,股價徘徊在20-30美元之間。而同樣在這個時期,微軟是整個開源陣營“最大的敵人”。

隨後微軟官方更是主動出擊,用一些研究結果向消費者展示Windows與Linux在不同計算環境中的比較,勸說消費者重新思考Linux是否真正的安全,以及重新計算維護成本,希望以此說服所有消費者相信Windows比Linux更加優越。甚至還組成遊說團體影響政策制定。

2006年, 微軟小幅修正了其反開源路線,推出自家的源碼代管平臺CodePlex,但是卻發展的並不如意,還被後輩GitHub反超。而在 2008 年,時任微軟平臺技術戰略總監的 Sam Ramji表示,“微軟的開源戰略關注於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們在現今琳琅滿目的技術世界取得成功。”但微軟的動作並沒有獲得開源愛好者和開發者的信任,他們認為微軟還在玩老一套的“擁抱、擴展、摧毀”的把戲。

情況真正發生改變是在2014年,印度技術男Satya Nadella出任微軟的第三任CEO。上任伊始,微軟就宣佈在GitHub上建立賬戶,同年10月.NET宣佈開源。Satya Nadella還帶領微軟擺脫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依賴轉向內部的Linux開發,收購Xamarin並將其開源。目前,微軟成為了GitHub上開源貢獻最大的組織,貢獻了1800個儲存庫,連續三年保持第一。

2017年,“因為全世界的開放原始碼幾乎在GitHub上”, CodePlex壽終正寢,當時優先推薦轉移的平臺就是GitHub,而在今年微軟的開發者大會上,雙方的合作進一步加深,將 Azure 開發運維一體化的在線服務能力帶給GitHub 用戶,開發工具套件Visual Studio也更緊密的整合了GitHub。

打水漂?微軟M$ 75億收購Github,卻買不到開發者的心

完成收購後,GitHub的業務也將併入智能雲,但GitHub仍然是一個開放平臺,並保留其開發者優先的風格,獨立運營。而新任CEO將由微軟副總裁Nat Friedman 擔任,而Nat Friedman正是前文中提到的Xamarin的創始人。

微軟與GitHub成功聯姻,這意味著微軟將直接收割GitHub龐大的開發資源以及背後的開發者社群,大大加強Windows和Azure雲服務的實力,同時讓AI的開發如虎添翼。收購GitHub也是想大聲宣告微軟開源的決心,。擺脫過去相對封閉的名聲。

但開發者們並不買賬。

| 伺機而動的競爭對手與出走的開發者

在官方公告證實前,GitHub的最大競爭者GitLab就提前發佈公告,恭喜這一則併購案,GitLab還趁機推出了遷移優惠專案,在指定時間內發佈包含#movingtogitlab 的推文,就能以四分之一的價格享受一年的源代碼代管服務,而這一波搬家帶來了多於平日10倍以上的數據庫遷移請求,系統的查詢功能也一度宕機。

打水漂?微軟M$ 75億收購Github,卻買不到開發者的心

除了搬離到GitLab,開發者也前往GitHub的臉書主頁評論,表達對於這樁併購案的不信任。Stephen Curtis Shutters調侃道,感謝上帝,GitHub買下了微軟。Babin Lonston稱微軟找到了一種竊取人們代碼的方法。還有人想起了此前被微軟併購的Skype的遭遇,為GitHub默哀,並希望他能幫忙向天堂中的Skype問好。

GitHub用戶對此次收購有不同意見主要是基於以下幾種原因,首先是在於此前被微軟收購的公司,諸如Hotmail、Wonderlist、Skype和Nokia均一蹶不振,GitHub或重蹈覆轍。其次,是微軟為GitHub支付了高額溢價,或與自家雲計算平臺做更為緊密的結合,推動開發者使用微軟Azure而不是AWS、谷歌雲等競爭對手的服務來收回這筆投資。第三在於微軟通過GitHub可以掌握平臺上的海量數據,微軟能夠輕易的跟蹤行業趨勢,損害開發者利益。

針對前兩點,必須承認的是,部分嫁入微軟的公司發展的確不好,但是也有Linkedin和Minecraft 這樣快速發展的案例,而微軟也公開承諾不會封殺競爭對手的雲計算服務。問題出在第三點,即使微軟做出承諾,開發者也不一定會相信,畢竟微軟是他們潛在的競爭對手或收購方,之前還曾是整個開源世界的敵人。

而如果GitHub真的失去中立性,不僅僅是失去部分社區力量,同樣在GitHub貢獻巨大的Facebook和Google大概率會重新考慮是否將GitHub作為開源項目的發佈平臺,比如谷歌就可以選擇將代碼遷移到他所投資GitLab上,進一步的,亞馬遜AWS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代碼託管平臺自建生態。而這也意味著整個開源生態的破壞。

GitHub創始人Chris Wanstrath表示人們有所懷疑是正常的。然後他安撫稱,微軟過去幾年的行動表明他們將繼續支持開源社區發展。一些開發者也對這樁收購案感到樂觀, 成這是開源社區最好的事情之一,至少微軟雄厚財力可以確保GitHub在很長一段間裡保持活躍。

不過對此樂觀的人是少數。根據The Verge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的民調顯示,44%的開發商對微軟買斷 GitHub持中立態度並保持觀望,而3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負面的。

GitHub最重要的資產是平臺上的開發者以及他們身後的代碼庫,微軟必須重新獲取信任,才能挽回出走的開發者。75億美元只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