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简单而又平淡,时间就这样走进了2018年,新的一年总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开头给我们的未来做一个更好的开始。大白说不如我们去找一家包头最老的店,去寻找那些即将被时光遗忘的故事吧。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在包头说到老店,大福林必定是首屈一指。出生在包头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它的名字,但是说起它的故事却很少被人了解。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1956年大福林西迁包头留念

大福林这家百年老店是民国二十三年在天津成立,虽然那时内战爆发、时局动荡,但是大福林凭借诚实经营的理念和出色的厨艺,不久就成了津门街知巷闻的有名饭馆。解放后1956年,为了响应国务院“一五计划”号召,支援包钢建设,大福林创始人李德明先生带领店里上上下下和自己一家老小,从繁华的天津来到荒凉的包头为建设包钢出一份力。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最早的一宫

那个年代的包头刚刚开始建设,四处都是一副荒凉的景象,老包头的饭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从天津来的大福林饭店让当时包头人民兴奋不已。后来到了发粮票的时候,咱们的爸妈也都以能去大福林尝尝正宗的津菜鲁菜倍感自豪。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历经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大福林依然努力的保持着最早的烹饪传统。现在后厨的厨师长已经60多岁,算是大福林的第三代传人,本来已经退休又被返聘回来只为继续传承大福林的传统。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来大福林主要是吃传统老菜,那些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是可以细细品尝的到的。以前没有那么多的调味鸡精,所以每一道菜都要按照师傅教的步骤一步一步处理。工序、火候、油温样样都到位,才能做出让人满意的味道,色香味全在厨师的大勺里。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最推荐大家来尝这里的松鼠鱼 ,这道名菜现在很少有饭馆能吃到。因为它不仅制作费时而且工序复杂,在老菜里它也被叫做功夫菜。下锅之前活鱼要从反面改菊花刀,挂上特别调的面糊倒吊着用油炸两遍;初炸定型,复炸酥骨,这样即使放凉了都是脆脆的。松鼠鱼勾芡汁的比例必须拿捏的十分讲究,盐醋糖,哪个都不能多,哪个都不能少,厨师调汁稍微手抖一下,味就不够正宗了。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大福林的松鼠鱼,鱼肉酥脆还带着点绵柔,口味酸甜顺口。一条鱼我们八个人给消灭的一干二净,吃完特别想带家里人也来尝尝这份美味。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滑溜肉片也很有代表性,这道菜讲究的是白。第一道工序就是祛除肉片里的血水,祛的越干净肉片就越白,祛血水的过程也是祛腥气的过程。肉片处理好再裹了淀粉放进油锅里面溜,下锅时的油温更是讲究,油温稍高肉片就会抱成一团,不经勤学苦练很难做出这道菜。滑溜肉片口感滑嫩,吃起来蒜香浓郁,以前的老菜配料不多味道单一但是吃起来更能体会到食材本身的味道。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传统烧鱿鱼这道菜特别充满了回忆的味道,一口就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盘里的鱿鱼都是用的干鱿鱼,备菜的时候要提前发制。现在物资丰富了,鲜鱿鱼也随处可见,很多新厨师都不知道这泡鱿鱼的方法了。鱿鱼、冬笋和彩椒这简单的三样菜,却能让你一口接一口的吃,停不下来。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油爆虾球可是只有老顾客才知道的隐藏菜,点菜时尽管报上菜名就好。油爆的重点也是油温的掌握,爆出来虾肉弹嫩。当然除了厨艺精湛这虾球也很弹很新鲜,又肥又大,颜色清清白白。看不到什么调料的痕迹,吃着却香味十足。中餐讲究的是一种锅气,这里大厨炒的菜就有一种岁月积淀的锅气,炒出来的菜,吃起来舒服。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大福林包子也特别有名,老掌柜最拿手的就是面点,早年在天津的时候,就声名远播,多少卫嘴子排队都要吃大福林包子。如今的大福林包子只有荤素两种馅儿,还是用了民国时候传下来的起面和馅儿的配方,味道也是非常不错。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肉包子里汤汁很多,油很少,一口咬下去,肉汤先呲出来, 要小心烫口,肉馅可以吃出来是手剁的,肉粒分明,特别的香。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素包子是长的,西葫芦鸡蛋木耳馅儿,鸡蛋和木耳是大块儿的,粒粒分明,西葫芦丝也长,吃着像家里包的一样实在,不放五香粉和味精,有种清淡自然的味道。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吃包子还能搭配一例酸辣汤,汤里有蛋花,豆腐和火腿,又酸又辣,特别刺激,喝完就浑身冒汗,很适合冬天,不过味道微酸不一定所有人都适合。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除了炒菜大福林卤肉酱肉也特别有名,老汤传承了八十多年,小时候家住青山的家庭少不了买一些大福林的酱肉,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味儿据说是没变过。七八十年代的大福林酱肉,可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为了解决供需,专门在文化路沿街开了个专卖熟肉的小档口现在一直在。路过的小伙伴也可以买点酱肉和包子给家里人尝尝。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现在的大福林餐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这些年因为文化路上停车不方便,就餐区都在地下一层,现在要从西面的门进来,大部分餐区也都改成了自助餐。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吃老菜要走到最里面一个单独的角落里,都是6人左右大桌。贴心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小舞台,像是小宴会厅模样。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刚办了一个同学会,79届的同学聚会想必更是一些大福林的见证者在这里重新相聚,再叙回忆。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除了小厅还有三个大包房,我们入座的是“福临门”,名字大气吉庆,布置也十分精心,大大的水晶灯和桌椅,都被保护的很好,能感觉到老一辈餐饮人的用心。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在桌上听着年近七旬的甄总给我们讲着大福林发展的故事,特别庆幸新年里大白有了这样的提议。其实大福林的历史就是包头的发展史,大福林的故事里包含着一代又一代包头人的经历。一个塞外边城成长成为一个北方的工业重镇,一个津门名店变成了现在的鹿城老字号。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民国二十三年,正是红军开始长征的那一年,多少品牌湮没在动乱里,大福林还能从解放前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现代化,一直走到现在,希望这个百年老店能越做越好,继续传承餐饮文化,也让包头人在这里的故事代代相传。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临走的时候我们和甄总还一起合了影,这是评客在2018年和大福林发生的故事。

评客探店&指南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今日探店 · 【大福林】

地址:青山区文化路与赛音道交叉口

电话:0472-3322688

人均:70左右

标签:青山 传统炒菜宴请 10-15人大桌

Tips:①90后小伙伴可能不太能感觉到传统炒菜的精髓,建议由懂吃的长辈陪伴就餐。

②60多岁的厨师长如今依然掌勺,炒菜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一般人60多岁站那么长时间再颠勺都坚持不下来的。所以如果因为评客粉丝大量到店引起菜品质量下降还请多多包涵。

③店里还有更多传统老菜我们还没吃到,有名的几道都在我们合影的背景橱窗里,大家想吃别的可以照着那个点哦。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本期彩蛋。。。

大福林几经更新,环境已经很现代了,但是我们发现店里有好多这种老式挂衣架,是不是跟七八十年代老干部办公室里的一样?

包头去哪吃丨这家百年老字号原来是当年降临西北边陲的津门名店~

留言区的小伙伴,快来讲讲你或者你的爸爸妈妈和大福林的故事吧~~~

图文 \评客大白&嘟嘟 谬正 iClou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