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泡酒方,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傳統泡酒方,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三黃參歸酒

配方】黃芪、黃精、熟地黃、黨參,杜仲、枸杞子各8g,川芎3g,紅棗10g,何首烏、菟絲子各5g,當歸4g,白酒500mL。

製法】將前十一味共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氣助陽,健脾益腎。

主治】疲乏無力、小便淋漓、腰膝背痛、動則氣促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mL,口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屢用良效。

傳統泡酒方,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活血養心酒

配方】丹參60g,白酒500~1000mL。

製法】將丹參切薄片,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後,去藥袋即成。

功效】調經順脈。

主治】心絞痛、婦女月經不調、血栓性脈管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mL,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

傳統泡酒方,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芝麻杜仲酒

配方】黑芝麻(炒)、杜仲、懷牛膝各12g,丹參、白石英各6g,白酒500mL。

製法】將前五味搗碎,除芝麻外,餘藥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芝麻,攪拌均勻、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堅筋骨,祛風溼。

主治】大便秘結,腰腿痠軟,精血虧損,筋骨萎軟,頭暈目眩,風溼痺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5mL,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彙編》。驗之臨床,效果均佳。

傳統泡酒方,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溫中實脾酒

來源】浙江中醫雜誌

配方】熟附片20g,白朮20g,煨木香15g,肉桂10g,黃連10g,炒枳殼10g,炮姜10g,茯苓30g,炒山楂30g。

製法】上述藥物碾成粗末,裝入紗布袋,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後取出藥袋,壓榨取液,與藥酒混合,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功效】溫中散寒,燥溼實脾。

主治】慢性結腸炎。

宜忌】急性溼熱瀉痢者忌用。

附記】本方適用於脾腎陽虛型慢性結腸炎,但又有寒熱夾雜表現,如反覆腹瀉、黏液便,伴有腹痛、裡急後重症狀,故方中配伍黃連、木香清熱燥溼、行氣止痛。附片、肉桂、炮姜溫補脾腎之陽,茯苓、白朮、山楂健脾燥溼消食以實脾。

傳統泡酒方,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活血降糖酒

來源】雲南中醫學院學報

配方】丹參60g,黃芪60g,山藥60g,赤芍20g,蒼朮20g,玄參20g,三七10g。

製法】上述藥物粉碎成粗末,用白酒1500ml浸泡,每隔2日將藥酒振盪數次,2周後過濾即得。

用法】口服。每次15~20ml,每日2次。

功效】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主治】2型糖尿病,血瘀型。

附記】由於本病陰虛燥熱的病理特點,併發症較多,常見燥熱內結,血脈瘀滯,諸病叢生。故本方採用黃芪配山藥、蒼朮配玄參兩對藥降血糖外,用丹參、赤芍和三七活血化瘀,以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方為水煎劑,現改為酒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