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手記:其實真正有“性癖”的人,活得是痛苦的

不知道是否是心理學科普太多的緣故。

現在我接待的來訪者。都會在描述完自己的一些“問題”之後。

問著:

我知道,心理學總是說,這個和童年有什麼什麼關係吧!我覺得是這樣這樣的。

然後開始把自己能想到的童年的一些事情串聯起來。

這極大的減少了我的工作量。

關於童年對現在的影響肯定是有的,最大的影響是它在影響著你,而你卻不知道。

如果你看到了影響,其實有一大半,你已經掙脫了童年的影響。可以選擇現在的方式了。

我其實並不會刻意去了解來訪者童年發生的事情,只有當,諮詢的時候遇到迷霧。而彼此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的時候,我才會開始問童年的一些事情。

因為沒辦法,老師說,90%的問題的當你找不到原因,往回看,在他的成長史裡找,總能找到蛛絲馬跡。

但有一個問題例外。關於“性癖”的諮詢,我是一定會詢問童年經歷的。

而每當遇到關於“性”的問題,我就不得不佩服弗洛伊德老爺爺,他總能說中。

戀物癖,偷窺癖,暴露癖,SM,還有摩擦癖,或者手淫問題。

以前,看到這些字眼,我都有些不舒服的地方。

雖然我最喜歡的院長是性心理諮詢的專家。

他曾說過,學心理學的,自己肯定要保持中立,不羞恥的面對性。

因為在臨床你會發現,很多問題的核心在於“性”。

我開始接諮詢的時候,老師建議,先從兒童開始,然後嘗試比自己年齡小的來訪者,然後同齡人,這樣,會走得輕鬆一些。

我也是這樣做的,首選,和我同齡的。

但兩年中,也真的遇到了諮詢性問題的人。

我一開始是直接拒絕,因為我並不覺得我能處理好,只希望他去找更擅長這方面的諮詢師。

但拒絕的多了,總覺得,如果我不開始去面對這個問題,我必然也無法成長。

於是我找同伴,開始角色扮演,她扮演各種性問題的人,我扮演應對各種問題的諮詢師。

就這樣,當我覺得應對不了,不理解的時候,就去找老師。

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我開始真的沒什麼“羞恥感”了。只覺得這也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

於是等我準備好,去面對真正的受“戀物癖”折磨的來訪者時。

我開始瞭解到,他們其實也很羞恥和痛苦。

一般,一開始都不敢直接說,會很小心翼翼的,像是擔心我會像別人說“變態”那種感覺。

這裡提個醒,如果,他們一開始就要求是女性,或者30歲以上的女性。他們一方面確實也是想諮詢,但另一方面。也是有那種幻想的。

所以,全靠諮詢師一身正氣,始終不卑不亢保持著淡定,將話題限制在諮詢範圍內。要不然,會讓彼此都走進死衚衕的。

還好,當年,這些,我們院長在親自為我們上“性心理”課的時候,都有提醒。也知道如何去面對。也不難。

前段時間,有一個來訪者,一開始就說,我有些說不出口。

我淡定的問:是關於性方面的問題麼?

“是的"

我說,“沒事,你慢慢說,說著說著,你就不會緊張了”

然後他開始描述目前的狀況,說自己,工作,生活,家庭都很好。

只有這件事,一直不太好。

每個月總有那麼一段時間,會不受控制的去觀察那些足浴廳,會想裡面的一些畫面,路上看到女生也會不自覺的盯著。

而意識到的時候,會很自責,怎麼會這麼色。

但又會不自覺的去看,去想,然後又開始新一輪的自責。

我剛開始以為有可能是和妻子性生活不和諧,於是問了下。

他說不是,他感覺到,這種不是生理性的。

更像是心理性的飢餓。

我說是不是很像,小孩子要糖果,要不到就難受。

他說是的,就是一直很想要那個糖果,但其實並不是真的覺得糖很好吃,只是想不斷的去重複要糖果的過程。

這種描述,讓我想起了強迫。

“那,這種時候,其實你的情緒更多體驗到的是【焦慮】”

他說是的。特別焦慮,得不到焦慮,得到了也焦慮。還有自責和懊悔。

更害怕,這樣下去,某一天自己喝醉了,做出不好的事情出來,到時怎麼辦。

然他又開始說,那句經典的話,“我知道你們心理學找原因總是找童年的事情,我也想了一下,我大概是因為,6年級的時候,在衣櫃裡面,無意翻到了“雜誌”

初中的時候,爸爸時常在外,而我和媽媽一起睡。高中的時候,看的片子上有絲襪“

“你那種狀態的時候,是怎麼樣的”

“血脈有些熱的感覺,緊張,興奮,等等,這和我第一次看到那本雜誌時的感覺完全一樣。

我喜歡找年紀大的人聊天,其實不會也是重新體驗那段和媽媽一起睡的時光吧”

“絲襪,啊。我找到原因了”

“是啊,那時候刺激太強,你的大腦和身體都記住了那種感覺。但現實生活中,往往很難滿足這三個特點都存在給你的那種感覺。

於是你會不斷的尋找,偶爾有一次恰巧碰到了,你又強化了它一次。

而碰不到,其實也是一種強化,且,你不斷的抵抗這些慾念,無意中也維持了這種狀況的發生。”

“是的,我知道的,越抵抗越想要。這就是一個怪圈,那我要怎麼做呢?”

“其實,你真的無時無刻都會去想去做那些事情麼?在那種狀態下”

“也不,我工作的時候,就不會,我會沉浸在工作裡,還有在家裡的時候,也不會。只有獨處的時候才會”

“那也就是說,你其實根本也不需要再做什麼,有慾念其實是很正常的,你只需要不去做那些也不去評價自己,加上那種時候,儘量讓自己和家人朋友,或者工作夥伴呆在一起。這樣慢慢的,自然也會消退”

“是哦。原來只需要這樣的”

“改變不需要太用力的。但需要持之以恆。”

'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不瞞你說,我之前問過我老闆,我老闆很熱心,問我希望要什麼樣的諮詢師,他都可以幫我聯繫,我也聯繫過一兩位,但總覺得沒說到點子上,他們讓我不斷的回憶之前的那些事情,就是和你說的那些小時候的事情。我有些煩躁,於是在網上自己找,然後,找你之前,我其實已經是那種不好的狀態了。

我一半是抱著找諮詢師的態度,一方面是抱著想嗯,那種的態度。

但和你聊的過程中,我居然都沒有想那些畫面,慾念也慢慢在平復。

我之前,並沒有那麼相信心理諮詢。

沒想到,這次還真的有很多新的視角出來。

且我覺得,我沒那麼急躁了。重點不是抵抗那些惡念,而是就算邪念產生,我也能好好生活,工作,以及過好家庭生活。

真好,改變不需要那麼用力的。我記住這句話了。

以後,拜託你了。

我說,無事。”

我聽完他說的,只是覺得,我們性教育可能還缺了一項,男孩子和女孩子如何用恰當適合的方式享受性。

其實所謂性癖,心理學剛開始是像面對毒癮一樣,想要去戒除這些看起來像是“症狀”的問題。

尤其是關於“同性戀”一開始的定義是一種“性指向問題”的疾病。

但這些年,陸續開始慢慢的去改變一些觀念。

但性癖確實不是健康的表達性慾的方式。

且有很大可能,當你慢慢控制不了自己行為時,一旦做的這種行為越多,你就會慢慢的越來越“放肆”了。

就像他所說的,他開始發現自己那種批判自我的聲音在減少,他怕他某一天開始沒有底線了。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凡人畏果,菩薩畏因”

凡人害怕行為的後果,而菩薩害怕做那些不好的行為的妄念。

人是很能適應很多事情的動物,你殺一個人時,你會吐,會不舒服,但如果你殺了20個人,你就會開始習慣。而後還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開脫。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開始去做那個行為。

而關於,這個案例,我還是覺得他去找的前面幾位諮詢師給我鋪了路。

至少讓他回憶想起了自己童年時候的感覺。且在訴說的過程中,開始慢慢脫敏了。

當他意識到了這些原本不可思議的行為的內在邏輯,其實就開始了打破那些循環的基礎。

而我撿了個便宜,在他原有的基礎上,往前推了一步。

果不其然。他之後,說,自己開始不斷的變好中,且和妻子的關係越來越好了。自己好像不需要那些幼稚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慾望了。

在我剛開始諮詢的時候,時常懊惱於,高的脫落率,總覺得自己沒做好,沒有真正幫助到來訪者。

帶著這個困惑,問我的老師。

老師說,就算很厲害的諮詢,在臨床上的治癒率也只有30%。聽起來很讓人失望是吧,但你要始終相信來訪者的自愈能力。

且你做的肯定也不會是無用功,會給他的下一個諮詢師帶來方向的。

因為他會說,他之前找個一個諮詢師,然後這樣這樣是沒效果的。

“這就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是啊,老師微微一笑,那張老臉泛起了褶子”

我望著那些褶子,莫名有些心安。還好,這一次,我沒有成為那個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