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摘要:消費也是一種投資,問題在於你怎麼去利用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撰文|蜜妹

最近,四處都在流傳著"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而且,令蜜妹大為吃驚的是,最早看到這個詞彙居然是在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

起初蜜妹還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一個山寨的人民網, 仔細校驗後發現真是人民日報本尊。逐一對比了隱形貧困人口的標準後,覺得彷彿就是在說自己。蜜妹不禁低下了頭,默默地放下手機,被人民日報給擔心憂慮了。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隱形貧困人口的解釋 來源|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精緻對待自己的生活,買一件會花掉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工資的衣服、追逐新的電子產品、買品牌的手錶和包包,我就真的是愛慕虛榮、墮落了嗎?

01

隱形貧困人口,是扎心還是另一種綁架?

蜜妹翻了各個較為權威平臺上,關於"隱形貧困人口"的各種表述,發現人民日報可能是所有權威媒體中,解釋的最全面的。

這是一個對曾經大熱的"月光族"更加具象描述我們當下許多年輕人消費現狀的表述。字面意思就是: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也就是說,這些人儘管很窮,可還會吃精緻的法餐,買限量版的口紅,甚至會信用卡鉅額透支等等。總之呢,按照人民日報的總結,這些人"在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在精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

這些寫解釋看著,蜜妹好像中招了一些,但仔細比對,又覺得這話像是在諷刺朋友圈另一些人,然後瞬間又鬆了口氣。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又叫星相效應),就是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蜜妹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幾乎就是如此。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但,努力讓生活過得精緻,有錯嗎?

02

借錢花有的時候更讓人有出息?

最近看到陳志武的一篇文章,就叫《借錢花逼你有出息》。裡面舉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主任、經濟學家瑟裡克曼教授的一個研究數據,該研究是針對1900年借貸消費已大行其道後,美國人的借貸和消費等的詳盡研究。在研究發現中,他們發現這樣一個結論:

月供壓力不僅沒有使美國人懶惰,還迫使他們更加向上,追求自立!特別是因為月供壓力,眾多家庭開始注意理財、精心安排家庭收支流水,並催生出家庭財務規劃這個職業,以保證每個月能按期交月供,"家庭財務紀律"成了新的流行詞。

也許有人會說,美國的國情和我們不一樣。但實際上, 蜜妹還真見過這樣高消費逼人成長的例子。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W是蜜妹在北京的一位前同事,標準90後,無論iPhone出的新款究竟只是比舊款尺寸大一點,她都會第一時間入手,會花掉近一半的工資買各種某明星力推的護膚品,更會買一款可能花掉幾個月工資的手錶,因為好看。信用卡和花唄等信用卡以及信用卡平臺,都有不少欠債,但她仍然樂此不疲。

蜜妹一開始很不理解,她告訴蜜妹,生活反正都那麼苦了,又不想工作,卻又不得不面對棘手的工作,只有用這種方式來刺激自己去努力掙錢,還清欠款。

而她之所以從一座人人都羨慕的城市跑到北京來,並非像《北京女子圖鑑》中女主那樣,為了夢想,而是,當地低工資實在滿足不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慾望。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有消費才有動力,才能更加努力工作掙錢。"這是她最讓蜜妹思想大開又無法辯駁的理由。

比起那些新聞裡,為了買新款手機而"賣腎",或者陷入網絡貸款的人不同。儘管W會去買可能會花掉實際大部分工資的東西,但每一件她都能說出來由,以及用處,並且所用的每一筆都會精打細算的看這款產品的收入與回報率,以及可承受能力。

比如,她曾爽快的買下了某性冷淡風格的近千元的香薰產品,因為那段時間她因工作陷入了較大的壓力和失眠困擾之中,聽說改款產品的效用好,就毫無疑問的買下,"比起為此丟掉工作或者不能有更好的晉升,為什麼不多花點錢,讓自己更舒服?"。

而為了進一步滿足強大的消費慾望,她開始用其中一部分錢去購買理財產品。最開始用餘額寶,那時收益率高,她索性將所有工資轉進去,平時的開銷能用信用卡的時候絕不用現金,因為餘額寶的收益高於信用卡利息。後來餘額寶收益下降了, 她又開始學著購買股票和基金。

我為什麼贊同做積極的隱形貧困人口?

最近蜜妹再知道她消息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還在創業中的電商網站市場部負責人,薪資是剛來北京時的3-4倍,據說,得到這份工作還源自她對各時尚、網紅品牌的如數家珍。而她最初為理財交的學費,最後也通過理財掙了回來。

蜜妹非常認同陳志武的一個觀念,"在觀念上,把消費和投資、把消費和生產對立起來是不恰當的。"

如果我們把人力資本(即創業賺錢能力、做事業的能力)堪稱一種資產,把消費當做是一種投資,帶目的地用消費來塑造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緻、生活環境更好,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比如W,她確實是通過比原本薪資高的消費,來逼迫自己挖掘更多的賺錢能力。

不過,這個前提還是,在借貸消費前,得先算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