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沒有哪個學生願意選擇復讀。每一個選擇復讀的學生,都在內心把自己掐死了一次。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與歸

又是一年高考時。

掐指一算,高考於我,竟然已經過去了七八年。然而它又彷彿就在昨天,在我深深地腦海裡,時不時還會出現在我的夢裡,我的心裡,我的文字裡。

也有可能,那種說不出的壓抑感,將會與我糾纏一輩子吧。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細心的你,可能發現我埋了一個梗——“過去了七八年”。是的,沒錯,我的高考有兩次。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高考生裡的一種特殊生物——復讀生,尤其是河南的復讀生吧。

踏著應屆生的“屍體”前進

高中三年,我和幾個好朋友是在校外租房子住,這個在我們那幾屆學生中很普遍,除了離家近的學生,至少有一半“住校生”是住在校外。

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學校太小,學生太多,土地緊張,宿舍是以前的教室改造的,設備不夠齊全;二是校舍疏於管理,用學生自己的話說,就是“比較亂”。所以很多人為了更好地休息、學習,選擇在學校周圍租房子。

學校為什麼會小到不夠用?大概是因為,我們的高中並不止三個年級。

我高三時,住我隔壁的,就是一位“高五”的同學。所以,復讀生在我們那裡,完全是一種常見物種,我們早在高一高二時,就已對高三高四的學長學姐,沒有什麼強烈的區分概念。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我所在的高中,是縣城裡最好的高中,也是省級示範性高中。高三那年,我們搬進了心儀已久的“備戰園”(這個名字是我起的),那裡有綠草呀那裡有紅花,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麻雀,總之,就是環境比較……另外,“備戰園”和高一高二的學生是分開的,中間有一道長長的鐵柵欄。

高三那年,男生最偷閒的事情,就是站在教室窗戶外的鐵柵欄邊侃大山,望著在對面操場打球的學生,將胳膊伸出柵欄外,一邊做掙扎求助狀,一邊呼喊:“冤枉啊,快放我出去!”

“備戰園”裡有兩棟大樓,一棟上面寫著“實驗室”(被我起了個綽號叫“巴士底獄”),其實裡面全是高三的班級;另一棟樓是什麼名字我記不清了,只記得最上面一層是教師辦公室,下面幾層就是“特殊生物”的專屬地——復讀班。

在我讀高中的那幾年,復讀班的學生數量差不多和應屆生的數量是持平的。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所以,當年作為高三應屆生,我們往往會有兩份成績單。一份是在全校的分數排名,一份是在應屆生裡的排名。作為文科重點班,應屆生的第一名基本被我們班的一個女生壟斷,但印象中,她似乎從來沒有考過全校第一名(包含復讀生)。甚至,每次月考,全校的排名裡,前面一長串都是復讀生的名字。

那個時候,復讀班裡流行一句話:踏著應屆生的“屍體”前進。

從落榜到復讀沒有陣痛期

2010年,我第一次參加高考。語文作文沒寫完,文綜有兩道題在答題卡寫反了(比如第14題的答案寫在了第15題上,後來塗改到慘不忍睹)。考數學的時候,窗外下很大的雨,我做完了自己會做的題(有幾道空著),大概還剩20分鐘,然後我就呆呆地看了20分鐘的雨。

總之,第一年就是這樣,在雨水裡草草收場。從考場裡走出來有沒有眼淚不記得了,反正眼淚也是水。不想再多言。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很快,結果出來了,離我能夠接受的分數差了不少。我沒有填報志願,在結束學習生涯和復讀之間徘徊著。不過,現實並沒有給我陣痛期,當年7月底,復讀生招生工作已經開始了,在家人的婉勸和沉默裡,我回學校選擇了復讀。

2010年夏天,炎熱異常。但是政策正在給公辦復讀班急劇降溫,早在2008年7月,河南省教育廳發文強調,“嚴禁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

學校的復讀班有些“紙包不住火”了,再用“實驗樓”來瞞天過海,似乎已不能夠。為此,學校收購了一家倒閉的民辦高中,以“分校”的名義,把復讀生安置在了本部之外。

我很榮幸,是該“分校”的第一屆學生,當時有四個文科復讀班和八個理科復讀班。我們復讀生有了自己的專屬校區,再也不用看見應屆生們青澀的臉龐而黯然神傷。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事實上,那些年,在我的感知中,高中從來都是分為四個年級的,高一、高二、高三、復讀。而這在河南的確很多、很普遍,也是習以為常的現象。

所以,那時候看到有人建議將高中改為兩年制,理由是高三那年都是在複習的時候,我就會擠出苦澀的微笑,因為我們的高中,一半都是四年以上的。兩年的,那是不敢動念頭的奢侈品。

被明碼標價的我們

當年,學校會花重金“回購”高分落榜生。這些學生或由於志願填報出了bug,或由於在考試中遭遇了意外,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平常考試中是絕對的高分認證。這在學校看來,是一種投資,更是爭清華、奪北大的重要棋子。

印象中,縣城排名第二的學校,有一年,就以十萬元的價格回購了一名考入浙大的學生,學校的目的很明確,“買你回來就是衝擊清華北大的”。要知道,我們這座縣城,已經好多年沒有出現過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了。

是的,復讀生是有市場價的,而且這個價格有正有負。我復讀的那年,大致應該是超過一本線的,獎勵3000元;超過二本線未達到一本線的2000元;超過三本線未達到二本線的,獎勵1000元。縣城裡排名第二的學校,復讀生獎金更高。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獎金是在教室發放的,直接現金。班主任叫一個名字,就上去一個領取。

三本線以下的學生,則要根據分數,實行階梯收費。換句話說,羊毛還是出在復讀生身上。從低分學生那裡收來的錢,要用來獎勵高分的學生,至於中間商是賺了差價還是賠了,沒有人去計算,也就不得而知。

龐大的復讀軍團

2010年,我和95萬河南考生一起參加高考,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和我一起坐在考場裡的,有三分之一是復讀生,人數之眾和比例之高,都是全國之最。

當時的媒體這樣描述河南: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多年保持全國考生規模第一,然而由於河南省內高校數量少,省外高校在河南投放的招生指標有限,河南高考錄取率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其中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看中的本科錄取率不足30%,一本的錄取率只有5%左右。近年來,河南每年復讀生都在30萬人上下。

2010年,北京考生總計約8萬人,大約是河南復讀生的四分之一;吉林高考考生總計約16.8萬人,大約相當於河南復讀生的一半;遼寧省考生大約總計25.5萬人,比河南復讀生還要少好幾萬人。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我復讀的那一年,也就是2011年,河南實行了新課標。新聞講述,當時的招生辦判斷,“學習內容和考試內容都會有較大變化,復讀生報考的難度將會增加不少。報考人數將會減少。”

然而現實中,好像並沒有多少改變,作為其中一個小小個體,我依然選擇了復讀。

大學開學後,室友們逐漸熟絡起來,大家一起聊到高考,杯子碰到一起,都是相似的遭遇。我的宿舍是六人制的,一個來自遙遠的新疆,一個來自遙遠的海南,其餘的四個都是河南人,這當中,有三個都是復讀生。

今年,我看到的新聞是,河南高考全省報名人數暴增為98.8萬,增幅高達14%。而全國高考人數2018年較2017年總數增加35萬,這也就是說,單河南考生增加人數,就佔到全國三分之一還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目前,河南僅有一所“一流高校建設”大學——鄭州大學,和一所“一流學科建設”大學——河南大學。

今天高考,我們聊聊復讀生

▲圖:東方IC

那麼,復讀生熱會不會春風吹又生呢?

後記

多年以後,還是會被人不斷地問到,復讀是一種什麼感覺?

我總是故作深沉地說,沒有經歷過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高中三年,或許你學到最多的是知識,但是高四,那是一次心靈的淬鍊。

當然,我能形容的僅僅是那種通過復讀又得以重返大學的考生,至於復讀後依然不得志的考生,我就無法感同身受了。

注:本文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