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奪了寧王8萬兵馬,答應與其平分天下,最後履行承諾了嗎?

楊壽強

朱權雖然感到很無奈,可他也知道,從他朱棣的眼中露出的殺氣他就看出,這是四哥保留了他的性命,索性賣個順水人情,老老實實地活著吧。從此朱權開始潛心研究道教。 他的府中,成了學術研討會集聚地。而且,與他來往的,多是文人雅士,他開始在戲曲、遊娛、著述、釋道、茶藝等方面發展。 而且這個寧王頗有個性,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建了墳墓。


落日斜陽下的朱權墓,一如既往的沉默,就象任何朝代的起起落落一樣,而這裡有所變化的是一條擦身而過的高速公路正緊鑼密鼓地修建當中,施工隊的駐紮、土方車和攪拌機的轟鳴打破了這裡的寂靜,甚至通往朱權墓的土路也因為施工車輛要經過而草草鋪上了一層稍微堅固一些的混凝土渣。想平分天下,當皇上,卻在這個小小的山村裡曠野上永遠落幕,這就是寧王朱權。


Miss精彩視頻

明初朱元璋分封十六子遼王朱植和十七子寧王朱權於遼東地區,並賦予二人重兵,就是為了防備遼東地區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尤其對寧王朱權寄以厚望,讓其“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擁有戰鬥力最強的蒙古朵顏三護衛”,寧王朱權成為實力最強的塞王。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親往大寧衛,用詭計劫持了寧王,奪取了寧王的兵馬,實力大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登上皇位,當初對寧王許下的二人平分天下的承諾當然不可能兌現了。

為了防範各地親王效仿自己造反,朱棣削除了親王的軍權護衛,將遼王朱植和寧王朱權遷徙安置到內地,寧王朱權被安置到江西南昌。

被剝奪了軍隊的朱權自然也難有什麼非份之想,只能安心做一個閒散王爺,朱權才華橫溢,是有傑出成就的文學家、戲曲家、音樂家。

寧王爵位傳承到第四代朱宸濠時己經是明武宗正德年間,朱宸濠野心勃勃起兵造反,朱宸濠的智囊軍師李士實、劉養正是江湖騙子的水準,糾集的十萬人馬是烏合之眾,很快被王守仁、武文定等人平定。朱宸濠被俘虜到北京處死,朱宸濠的兄弟兒子全部被處死,朝廷廢除了寧王爵位,朱宸濠之後再無寧王。

但是寧王府繁衍派生出臨川、宜春、新昌、信豐等八個郡王府,這八個郡王府並未參加朱宸濠叛亂,所以並未被朝廷消除,而是照樣享受朝廷的俸祿直到明末,這就是寧藩八大支系。

其中的戈陽郡王府傳承到明朝末年,出了一箇中國書畫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就是八大山人朱耷。


流賊聞之心膽搖

答案是肯定沒有,皇帝的權威豈容他人共享!承諾也就是一個權宜之計,寧王最終下場也是淒涼無比。

1398年,太祖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繼位之後,面臨一幫叔叔伯伯們,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大刀闊斧削藩,先後廢除了五位藩王,最後準備對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朱棣下手。



為了不坐以待斃,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緣由,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對此建文帝派遣老將耿炳文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討伐,結果被擊敗。此後又派遣曹國公李景隆集結五十萬人再度出征。朱棣以少勝多,再次擊敗朝廷大軍,朝廷被迫採取守勢。

此時朱棣依然缺兵少將,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朱棣給寧王朱權,畫了一個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的大餅。寧王傻乎乎的被拉上了船。朱棣也得到了寧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步兵以及一支驍勇善戰的蒙古朵顏三衛騎兵。後來這支部隊也確實為朱棣贏了這場“叔侄之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戰爭結束後,朱權覺得朱棣能夠取得勝利,和自己的幾萬鐵甲軍支持分不開,所以十分驕傲,擺出一副功臣樣子。

朱棣把他叫來,問:“你想去什麼地方?”朱權說:“還讓我回到大寧吧。”朱棣眼神中有了殺氣。朱權並未發覺。朱棣希望朱權能明白自己的談話。可看來他是沒有明白,那就只好拒絕了。朱棣搖頭:“不行,再選。”朱棣不肯放虎歸山,不能讓他心存任何幻想。“那就河北吧。”“河北那地方太蒼涼了。”朱權見自己說一個朱棣否定一個,只好說:“我還說什麼,你直接分配吧。”朱棣就將他分配到江西南昌,並且做了件一勞永逸的事:全部奪了朱權的兵權。


這件事雖然做得很齷齪,可從冠冕堂皇的角度上講,朱棣還是有話說的。寧王靖難功勞太大,費心太多,早應該退下來享享清福,何必操心那麼多雜事。這就是朱棣,不但剝奪你的權利,還要堵住你的嘴。罷了你的兵權,還讓你說不出什麼來。讓你享受榮華富貴,有什麼錯?可朱權心裡能不窩囊嗎?

但朱權心裡更明白他的這個四哥。他是個說得到做得到的人。如果有人妨礙了他的政權,他是絕對不會顧及親情的。罷了兵權,反而沒有一點傷害了。朱權雖然感到很無奈,可他也知道,這是四哥保留了他的性命。索性賣個順水人情,老老實實地活著吧。從此朱權開始潛心研究道教。 他的府中,成了學術研討會集聚地。而且,與他來往的,多是文人雅士,他開始在戲曲、遊娛、著述、釋道、茶藝等方面發展。 而且這個寧王頗有個性,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建了墳墓。

正統七年(1442年),朱權自建生墳,沒事就到那裡遊覽。墓前原有朱棣批准成立的“南極長生宮”道觀。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稜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做不成親王了,朱權就選擇做“神仙”。這也是無奈中的最佳選擇。雖然失落,卻也自在。對於像他這樣的政治隱患,隱居,是他最好的歸宿。



老兵小猿

當然沒有,當時朱棣造反就是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和朱棣都想拉攏寧王,寧王有八萬兵馬,手下良兵濟濟。



朱允炆讓寧王朱權回京,朱權當時不願意聽從安排,開始自己削弱軍隊,朱棣不同,自己一個人來到寧王城投奔朱權,說自己沒有造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倒出自己的苦水。



朱權正在招待他,朱棣的軍隊開始進入寧王城,收買了朱權的軍隊,朱權被挾持了,沒有辦法,只能為朱棣開始出謀劃策,朱棣也向朱權打保證,事情成功後,平分天下。



朱棣稱帝后,朱權想要蘇州,朱棣不給,把一些偏僻的地方封給他,朱權也鬱悶,只能把南昌作為封地,不能修宮邸,而且朱權也有自知之明,一生過的也到相安無事。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說沒有也沒有說有也有!說沒有是因為寧王活著的時候就沒有放他回封地,一直把他軟禁在京中,說有則是因為整個大明王朝,只有寧王一個世襲爵位。子孫能夠繼續封王的也只有他了。

朱棣奪了寧王兵馬不還主要是害怕寧王像自己一樣造反起兵。北方健騎太彪悍,南軍根本擋不住。所以,朱棣不敢放寧王回封地。但是他本人又不想被人說食言。所以,他就在自己的龍椅旁邊再擺一塊椅子給寧王朱權坐。意思就是兄弟兩一同坐皇位。然後,寧王就坐了兩三天,嚇得趕緊請辭,以不成體統拒辭。主要是怕掉腦袋。

不過,朱棣雖然沒有達成自己的許諾平分天下,但是對寧王的爵位則是大大的封。基本上就是類似清朝鐵帽子王了。


優己

其實我想說,平不平分天下,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嘛,誰聽說過大明朝有和朱棣並立的第二個皇上?

事實上,朱棣從自己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得江山後,根本沒打算也不可能和自己的弟弟——寧王朱權平分天下。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怎麼想的啊?當初朱棣兵力不夠向朱權求援,又巧用計謀將朱權挾持到北京,說要平分天下不過是忽悠而已,不然,朱權的八萬大軍怎麼會甘心俯首聽命於朱棣。

後來朱棣稱帝后,把朱權封到了南昌,命他住在布政司,不準重修宮邸,好在朱權此人很是聰明,韜光養晦,懂得進退,所以朱棣一朝,他安然度過。

朱棣死後,其長子朱高熾繼位,這就是明仁宗,朱權春心欲動,給侄子上書說南昌不是他的封國,明仁宗也沒客氣,直接回信詰問:“叔父從先皇那裡受封已達二十餘年了,不是封國,那又是什麼呢?"

至此,朱權心中僅存的那一點點對哥哥平分江山承諾的希望完全破滅,實際上,他是上了朱棣的當,但話說回來,當初他是被脅迫到北京去的,這個當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

最終一句話,平分江山這樣的美事任何時候都不應抱有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