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走了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目前,我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之上,進入了新的時代。而面對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基層幹部將承擔著更加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務。

但奇怪的是他們依然還在“矯情”地吐槽,依然不能靜下心來做些事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現在從上到下每個單位都喊缺人,基層幹部都在說累,一些主要領導更是經常早出晚歸、忙到半夜。這除了黨風政風持續好轉以外,有沒有上級領導機關檢查過多、報送材料過多的原因?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為什麼基層仍然沒有精力去抓民生抓經濟,卻要把大部分的事件投入到新的文山會海中去?懇請你以“基層幹部時間都去哪了”為題,幫著我們寫篇文章分析分析、呼籲呼籲。

以上這段文字,是一位基層領導幹部寫給筆者的留言。從留言當中,筆者既讀出了苦惱與無奈,也讀出了唏噓和感慨。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發生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不斷調整,思想觀念正在更新變化。為什麼基層幹部在承擔日益繁重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在應付檢查中疲於奔命、還要在文山會海中浪費生命?這究竟是一種所謂的“矯情”,還是真實的存在?

誰拿走了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1】吐槽

去年新州鎮接受縣以上有名目記載的各項工作檢查就達111次,平均兩三天就有一次,這種情況在其他鄉鎮也很普遍。頻繁檢查讓基層幹部有“三怕”:一是部門眾多,重複檢查;二是檢查都要求基層領導陪同,並把領導參加陪同作為評比的標準;三是檢查過多,導致各鄉鎮之間相互攀比,甚至是虛報浮誇,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堆材料、找典型上,沒工夫多幹群眾滿意的實事。

——這是2016年8月貴州省人大代表潘秀華等向省人大提交的一份題為“規範工作檢查、減輕基層負擔”的議案。

去年鎮裡的政法委副書記開了280多場會,平均一個工作日超過一個會。鎮裡到縣城有兩小時的車程,來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開會半天,一天開一個會,基本上就沒時間幹別的工作了。不少會議是重複開的,上面出臺一個文件、部署一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開到縣一級,接下來省、市、縣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又分別召開貫徹落實的會議,有的基層幹部同一主題的會要開4遍。不僅如此,很多會都 要求一把手去開。

——這是2017年6月26日《半月談》刊載精準扶貧駐村幹部所看到的現狀。

鄉鎮一年工作,3個月開會,3個月維穩,3個月幹活,3個月迎檢。三天一小檢,十天一大檢,各類檢查層出不窮,各類檢查都重要,各類檢查都要彙報,各類檢查都要看材料。而且現在的上級檢查越來越要求高,越來越要求精細化,越來越重材料,越來越講究形式,讓基層幹部為應付檢查疲於奔命,焦頭爛額。

擠佔幹活時間的事情很多,其中一個大頭就是迎接檢查。有人說基層一年工作,半年是工作,半年是迎接檢查。雖然略有些誇張,但說的都是實情。如今一些地方和部門,民警用於應付檢查的精力佔的比重早已經超過本職工作,這不是工作本末倒置,都是迫不得已。動輒就是時間表、路線圖、PPT, 各種臺賬沒有窮盡,各種材料越寫越長,常常一樣檢查,要準備的材料就十多本。

——這是某貼吧中一位基層民警的吐槽。

誰拿走了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2】設問

每年招那麼多公務員,基層為什麼還缺人?有人舉出了這樣例子:比如,一個小鎮需要辦理社保的有1萬人,登記信息、審核材料、整理材料、上報材料,錯了再修改信息,再加上好多農民連自己身份證號都不知道、名字也寫不清楚,算算工作量是多少?再比如,一個鄉鎮當中專職負責辦理低保的民政辦就幾個人,面對一個2萬人的鎮,要一個個走訪、一個個深入核實信息,工作量又是多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應付檢查考評的時間多了,辦事的時間自然就少了,他們豈能不明顯感覺人員短缺?

檢查很有必要,過多的檢查有沒有必要?檢查督查是促進工作取得實效的一種手段。但有多少檢查組能真正瞭解情況、有多少檢查組能真正到現場看看、有多少檢查組能在沒有基層領導陪同下直接聽取群眾的意見?扶貧攻堅要檢查、大氣汙染防治要檢查、文明城市創建要檢查、黨風廉政建設要檢查、基層黨建工作要檢查、維護社會信訪穩定要檢查、基層文化宣傳要檢查,經濟指標和項目建設要檢查、清潔衛生和各種教育培訓也要檢查。就拿黨建工作來說吧,黨費收繳要檢查、活動陣地要檢查、發展黨員要檢查、黨會記錄要檢查、開展活動要檢查、電教工作要檢查……大檢查中有小檢查,小檢查中有各部門和各科室的檢查。儘管有時候上級下來只是調研或慰問,基層也必須要當作檢查搞彙報搞陪同,他們豈能不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材料已成重頭戲,是否有利推動工作?材料是現在各項檢查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檢查基層就要準備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檔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冊子,有彙報、文件、有記錄、有照片,而且還要做到整潔精美,否則就是人浮於事、沒有落實,就是應付塞責、態度不端正。

於是,每次檢查來臨之前,基層單位都要全力以赴準備各種資料、填寫各種表格、做好各項統計,然後圖片打印、封面設計、裝釘成冊……既然上級不相信基層、不願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實實在在的東西,只需要用材料來作證一切,否則就問責查辦,他們又豈能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民生、發展經濟?

八項規定這些年,會議真的減少了麼?文山會海大家都很反感。近年來隨著反“四風”不斷深入開展,“文山會海”現象看似得到了遏制,而實質上“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勢頭卻並未縮減。尤其是開會,各部門各領導都是各自為政,大會小會都必須到場,否則就是不把他們分管的工作當回事,就是不講黨性不講紀律、不對上級或組織負責。

於是,每一個政策出臺、每一項工作安排、每一次活動開展,都是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開會,有動員會、有彙報會、有通報會、有推進會、還有總結會和反思整改會等。難怪基層幹部常說一年到頭忙卻不知道忙了些什麼。整天讓他們像趕場一樣地開會,他們又豈能不糊塗混沌地不知道自己到底幹了些什麼?

誰拿走了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3】解局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宏偉藍圖描繪的再好,也需要基層去落實去推動。試想一下,設若凡事都是中央把任務下給省裡、省裡下給市裡、市裡下給縣裡,縣裡下給鄉鎮、鄉鎮下給村裡。大家都只是在開會議、發文件、做檢查、搞督促,我們描繪的宏偉藍圖靠誰來實現?

所以,為基層“減負”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宏大課題,必須首先從形式主義減起,讓基層幹部真正從頻繁的檢查和考核中解脫出來,讓基層幹部真正從繁多的“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在新時代走好新的長征路。

其一,痕跡管理要“返樸歸真”。要減少檢查督查的次數、降低檢查督查的頻率,檢查督查時要尊重實際、尊重科學,強調原始性、真實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則上,只需要重點檢查基層幹部記的工作記錄本、學習筆記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檢查督查,要注重向現場聚焦、注重向工作進度聚焦,無須彙報、無須陪同、無須文字圖片類材料支撐。

其二,黨委主體要下好“一盤棋”。要嚴格落實會議申報審批制度,對需要開展檢查督查的工作進行彙總梳理,組建聯合檢查或督查組進行實施,以避免陷入“部門主義”和“本本主義”之中、避免部門工作各自為陣、肆意“擾民”,讓基層幹部疲於應對。

其三,考核項目要精簡“瘦身”。相關部門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標時,要結合基層實際,著眼長遠、有所側重,確保既能做到節約時間精力,又能做到精準有效。必要時可以建立抽查機制,把抽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結果,經抽查的基層單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級其它部門的檢查。

其四,檢查督查要嚴守“規矩”。要建立對檢查督查人員的檢查督查機制和工作保障機制,堅決杜絕檢查督查人員住賓館、讓陪同,動不動就聽彙報、查資料。要讓他們樹立檢查督查乃為本職的觀念,自覺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作出評估,而不是讓基層自說自話、自我評價。真正把有效的時間和精力還給基層幹部,讓他們真正能夠履行有效的職責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