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关于人与土地的关系,有人会想到从一线城市辞职归隐郊外的80后夫妻。找一片地,盖一座房子,种地晒太阳,这仿佛成了漂泊在外的人的理想。

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也有人会想到台湾的原住民,比如2011年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如今台湾的高校,还会组织长在城市的原住民于课间去郊外开荒破土,种植蔬菜。

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回归自然仿佛是每个都市人的向往生活,这些魅力到底在哪?从表象看,这代表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从根本上说,因为人类的基因里,都还存在着与土地的亲近感。所以,生态农业除了保障健康,更重要的是拉近人与土地的关系。

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如果说生态学比较接近于我们东方的哲学,相对于还原论的生态观的一个学说——盖亚学说。盖亚学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地球是活着的,而且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有机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植物营养理论,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就是从植物的灰分里面去分析这个植物的体内到底有什么成分。他认为我们只需要给植物提供这样的营养元素就可以了,同时发展出来的化肥工业体系,就是给植物补充这些矿质元素,认为这样作物就可以长得好。

他这个分析是没有错的,但是错就错在对土壤的认识上。整个化学农业的体系里面是否认了土壤的价值的。

如果说给植物施化肥看作给人打吊瓶一样,我们正常的方式是我们要吃五谷杂粮、吃食物来养我们的身体,当然打吊瓶也可以维持我们营养的平衡。

但通过吃食物来维持我们健康的平衡是正常的方式,传统的工业化都是在用打吊瓶的方式来维持植物的营养的,而正确的方式是我们培养土壤,培养健康的土壤,让土壤去养育作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农业从来不是单单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存在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的。农耕是贴近人与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是动物的话,我们不仅要照顾它的生长规律,还要照顾它的情绪。比方说养鸡,如果是集约化养殖,其实鸡是不快乐的。要散养,让它的生存环境符合它的需求...

当你把植物当作一种工具的时候,你不和它去沟通的时候,你把它认为是没有生命的时候,你获得的也只是物质层面的食物。在和生命接触的过程里面,当我们把这些动植物都当做生命对待的时候,我们是在学习如何和另外一个生命相处的。

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在都市生活,一切讲究效率,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1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但在土地上,一棵果树,我们必须等它三四年之后才结果;一颗菜,还要等它一两个月。

种下来之后,看着它从一个种子萌芽到慢慢长大,等待它的成熟,然后享受到这过程中的等待和收获时候的喜悦。

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等待,还是在气候变化中,享受不同时令的食材。春风在艳阳高照之下消失不见,能量满满的夏天帮助更多蔬菜长大成熟。夏天,我们可以选择的食材多了起来。

除了健康,生态农业还能提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