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个19岁的扬州姑娘因太想买新手机,就深陷“校园贷”,欠下了1万多元的“校园贷”,为了尝还利息,多次借钱,最后被借款人拍下了裸照。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幸而最后这位姑娘在父母的陪同下报了警,免遭悲剧的发生。

同时也想起了去年炒的沸沸扬扬的范某一因为校园借贷逼迫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溺水身亡。

在范某一失踪到确认死亡的十几天中,他的家人收到了大量的催债信息。有信息表明,范某一与众多网络借贷平台发生交易,欠下数以十万计的巨额“校园贷”。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如果单从表面看这些信息,是因为孩子爱慕虚荣、冲动消费,被黑心的校园贷所逼迫和要挟,但更真实深层的原因是儿童时代,孩子金钱观没有受到家长良好的教育与指引。

小张和小杜的故事

小张和小杜两人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他们的家庭条件都属于一般,不好也不坏,他们一起上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都一起进入了外企,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磨练,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公司颇受上司的重视,薪水和福利跟随能力也是水涨船高,成为人人艳羡的职场金领。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工作第六年的时候,小张在公司附近首付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这让小杜大跌眼镜,和自己挣钱同样多的小张都买房了,自己还每月月光,遇到紧急事情需要用钱的时候还需要刷信用卡来救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回到小张和小杜小的时候:

小张和小杜的妈妈都是老师,小张的爸爸是医生,小杜的爸爸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都是由妈妈管理。​

  • 小张的妈妈对待工资计划性很强,对金钱和消费很理性,每月的工资分配合理,一部分用来消费,一部分用来储蓄,自己一直记录着家庭开支明细,对小张也一直进行着金钱教育,一直都给小张零花钱,让小张自由分配自己的零花钱,小张在自己分配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了控制欲望、延迟满足、合理消费、强制储蓄等良好的金钱习惯,小张少年时代的一些大件物品都是通过自己存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买的。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 小张妈妈和爸爸在市里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几年之后,房子翻了几翻。
  • 小杜的妈妈对待金钱的态度比较随便,从来都不存储,钱放在柜子里,想买什么就从柜子里拿钱,一个月下来经常都是钱不够用,为此小杜的妈妈和爸爸经常因为钱的问题吵架,小杜的妈妈总是说小杜的爸爸没有本事,挣不来大钱,害得她都过不上好日子。

  • 所以小杜的妈妈一股脑把心思都用在培养小杜上,让小杜只管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从来都不和小杜谈钱,他妈妈认为只要以后有挣钱的能力,不怕没有钱,小杜小的时候妈妈从来都不给小杜零花钱,小杜买什么都是要问自己的妈妈要,中学之后,再小杜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给了他零花钱,可是小杜经常是刚拿上钱就各种买买买,剩下的日子里就没有钱,有的时候还要问自己的好朋友小张借钱买需要的东西……
  • 当小张的父母在市区买房子时,小杜的父母都惊呆了,认为小张的父母肯定还有其他来钱的渠道;
  • 当小杜每月挣那么多钱时,小杜的妈妈终于松了口气,认为小杜终于可以成为有钱人了,可事实上,小杜不但没有成为有钱人,反而成了月光族。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通过上边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既深刻又细微,方方面面都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包括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情商以及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等。如果孩子在长大成人前,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非常危险的。

日本作家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正确的金钱观》一书中这样说: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金钱观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点滴积累逐步形成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重视金钱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独当一面的大人。”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从正反两面教育孩子。

如:和孩子一起旅行或者制定旅行计划的时候,就是和孩子探讨金钱的好机会;在超市买菜时,发现蔬菜的价格有所不同,就可以和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蔬菜价格的问题展开讨论……

孩子从小受到父母行为的耳濡目染,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和孩子一起思考和金钱相关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孩子支配金钱的方法。

《正确的金钱观》这本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赚钱,怎样控制欲望。为了让孩子能够负责任地支配金钱,作者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从孩子零花钱和压岁钱两方面展开论述:

压岁钱

现在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经济的富裕,孩子的压岁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具体如何管理和使用孩子的压岁钱,这绝对一个大问题。

有的父母把孩子压岁钱没收,占为已用,给自己买东西或者补贴家用,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是美丽的谎言,离孩子很遥远;

有的父母把孩子压岁钱替孩子全部存起来,打算日后用来支付孩子上大学等费用;

也有的父母,认为压岁钱就是孩子的,提倡绝对的明主,全权教给孩子,让孩子做主……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作者的观点是,在教孩子管理金钱时,必须让孩子了解金钱不是取之不尽的、金钱是有限的,孩子花的时候自然会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取舍,孩子收到压岁钱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心怀感激。

有一些孩子从爷爷奶奶处收到压岁钱不但不感激,反而还认为爷爷奶奶小气,这时候父母让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用客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如,爷爷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钱给你,爷爷因为给你钱,自己必须要少花,而你认为爷爷给你的钱少反而不高兴,想想爷爷给了压岁钱,对方还一副不高兴的样子,爷爷会怎么想呢?

同时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思考,压岁钱可以用来买什么?为什么他能拿到压岁钱?让孩子思考,金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压岁钱可以分成两份,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让孩子自由支配。同时也要防止孩子随意乱用可支配的零花钱。

让孩子试着去做,允许孩子犯错误,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零花钱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在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上,父母们也是各自有各自的做法:

有的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认为孩子需要什么就会给孩子买什么,不需要孩子自己去买东西;

有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制定零花钱的数目和时间,只要孩子需要,随时给,舍不得孩子受委屈;

有的过分苛责孩子的零花钱,让孩子内心贫瘠,唯金钱至上……

作者的观点是,让孩子通过劳动赚取报酬时,孩子才能真正明白金钱的意义,更深入地理解金钱的意义。

父母们告诉孩子自己家庭中的收入来源、和孩子谈论工作、参观父母的工作、让孩子通过劳动赚取自己的零花钱。在家里可以经常给孩子提供打工机会,孩子做为家庭成员,孩子本来就应该帮忙分担家务,所以让孩子完成洗餐具、扫地、拖地这类工作,不应该给孩子钱,但是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家务,可以给孩子报酬。让孩子体验打工赚钱的机会,如果父母自己是做生意开店的,可以积极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赚取零花钱。

同样起点的年轻人:一个买了房一个还是月光,原因竟然是因为父母


作者就孩子零花钱的问题专门写了一章,例如,孩子的零花钱如何给?孩子的零花钱应该怎么花?如果孩子说零花钱不够用怎么办……

总的来说《正确的金钱观》这本书的可操作性非常强,父母通过沟通来指导孩子,每篇文章后边都有一些针对孩子的练习和训练,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好方法,让家长和孩子及时的就可以去实践体验。

金钱教育,其实是品行教育。拥有处置金钱的“智慧”和“知识”,是孩子立足于社会的护身符,家长必须要重视和予以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