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猕猴桃:久处深闺的中国猴梨

汪鹤年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在水果中,猕猴桃要算是资历最深的元老之一,其在地球上的“生长年龄”至少在2000万年以上。但其产业化栽培的历史却不足百年,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栽培植物之一。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果中珍品”

科学调查表明,猕猴桃属植物的发源地主要在中国,全世界除中国外只有极少量在日本、印尼、越南分布。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发现的野生猕猴桃属植物约有54个种和许多变种,原产我国的就有52个种和38个变种,其中有不少种类都可作水果食用,但其主要品种是软毛猕猴桃,又名中华猕猴桃。我国北方的陕西、甘肃和河南,南方的两广和福建,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野生猕猴桃分布,尤以长江流域最多。

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人说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猕猴桃古称苌楚,《神农本草经》中称为羊桃、鬼桃、羊肠;《尔雅》呼为铫芅;《名医别录》又叫它御弋、铫弋;《酉阳杂俎》名其为侯骚;《唐本草》说剑南人叫它细子根;《食疗本草》称作藤梨;《开宝本草》又说它有木子、猕猴梨等名;《本草纲目》则称之为阳桃、木子。此外,它又有大红袍、大零核、杨桃、绳梨、金梨、藤桃、仙桃、毛桃、白毛桃、毛梨子、毛梨、山泽桃、几维果、狐狸桃、猴仔桃、毛木果、奇异果等别称。贵州民间还称其为布冬。之所以其有猕猴桃之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得非常明白:“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然而,由于其野生品种大多味道不佳,因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冷落,一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野果。直到1903年,一位新西兰的女教师伊莎贝尔从湖北宜昌将猕猴桃种子带回新西兰后,其命运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经过新西兰园艺专家亚历山大十多年的驯化和改良后,猕猴桃才真正成为受人欢迎的水果,被誉之为“水果之王”,并在欧美广为种植。新西兰称其为基维,美国称作中国醋栗,日本称作中国猴梨。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藤本植物,一年四季攀附在其他乔木的枝干上,随雨而实,随雪而泯。枝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层片状。叶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顶端钝圆或微凹,表面有疏毛,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状绒毛。夏季开花,花开时乳白色,后变黄色,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秋后果实成熟,果实为浆果,卵形或长圆形,其大小和一个鸡蛋差不多,密被黄棕色有分枝的长柔毛.熟时黄褐略带绿色。剖开果实,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数百粒比芝麻还小的黑色种子。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元李杲《食物本草》中对其性状曾有这样的描述:“此桃考之本草,云是藤生附树,叶(似为“果”字之误)圆有毛,形似鸡卵,其皮褐色,经霜后始甘美。”民国初年,徐珂《清稗类钞》的描述则更加具体:“猕猴桃为蔓生灌木,山野自生,高二三丈,叶为卵形而阔,端尖锐,质硬有光泽。初夏开绿白色小花,五瓣。实圆,味甘酸,可食。”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猕猴桃质地柔软,细嫩多汁,酸中带甜,风味独特,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吃后满口芳香,余味悠长。现代医学研究分析,猕猴桃果实富含氨基酸,有蛋白酶12种及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镁等多种成分,其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高出20至80倍,比柑桔则高5至10倍。猕猴桃还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所以,猕猴桃是滋补强身的上等果品,被誉之为“果中之王”。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历史最悠久的野生之果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郭双兴在广西发现的猕猴桃叶片化石分析,我国猕猴桃属植物的生长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600~2000万年前。

猕猴桃被人类采食,在中国也至少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诗经·桧风·隰有苌楚》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的吟咏。毛传:“苌楚,铫弋也。”郑笺云:“铫弋之性,始生正直,及其长大,则其枝猗傩而柔顺。”也就是今人所称的猕猴桃。桧,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其统治区大致包括今密县、新郑、荥阳等地。桧风就是流传在这个区域的诗。也就是说,在今河南密县等地,猕猴桃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成为人们采集的野果之一。

不过,我们的先民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是用它来治病或食疗保健,即视之为“药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羊桃,味苦,寒。主熛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一名鬼桃,一名羊肠,生川谷”的记载。

在成书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的《尔雅·释草》中亦有猕猴桃的记录:“苌楚,铫芅。”东晋著名学者郭璞把它注作羊桃:“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如桃,花白,子如小麦,亦似桃形。”现在湖北和川东一些地方的百姓仍管它叫羊桃。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在汉代文人的心目中,猕猴桃是极美的香草类植物之一。汉张衡在描写南阳郡风物的《南都赋》中,就对中原大地生长的掩映蓊郁,异香缭绕的苌楚等植物有过这样的摹绘:“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薇芜荪苌。”王逸《楚辞注》曰:“苌,苌楚也。”

魏晋时期,人们对猕猴桃的生物学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根据其枝茎的特性进行过汲灌、制笔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苌楚,今羊桃是也。叶长而狭,华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着热灰中,脱之,可韬笔管。”

从其“叶长而狭,华紫赤色”等描述看,与猕猴桃的性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陆玑所指不是猕猴桃。由于我国猕猴桃属植物的资源十分丰富,其叶片形状、花朵颜色、果实形状和大小、果肉颜色等性状差异很大,早期文献中的一些描述并不一致,也就不足为怪。

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猕猴桃有了更多的了解。南朝齐梁时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曰:“[羊桃]生山林及生田野,二月采,阴干。”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则云:“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子小细,苦不堪啖,花甚赤。”从“不堪食”的措辞看,野生猕猴桃因其味不佳,很少为人所食用。

在猕猴桃的食用历史上,唐人作出的贡献最大。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名其为侯骚,并说时人每以其解酒:“侯骚,蔓生,子如鸡卵,既甘且冷,轻身消酒。《广志》言,因王太仆所献。”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唐孟诜《食疗本草》还说:“候熟收之,取瓤和蜜煎作煎食。”

据说,早在唐代,青城山道士就开始用猕猴桃勾制果酒,称之为乳酒,诗人杜甫就喝过此种佳酿,并在《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一诗中咏道:“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连猕猴桃这一名称,都可能始于唐代,并作为观赏花木出现在人们的庭院之中。唐代诗人岑参在《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的吟咏,很形象地写出当时人们用猕猴桃美化家居的情形。

其在医药上的作用,仍为唐人所重。除《本草拾遗》推崇其调中下气,治长年白发等医药功用外,苏恭《新修本草》亦云:“此物,多生沟渠隍堑之间,人取煮以洗风痒及诸疮肿,极效。”

因医药上的需要,历代药物学家对猕猴桃的了解远远超过一般文人。而且,大约从宋代起,药物学家对猕猴桃的生物学特征的描述逐渐接近事实。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宋唐慎微编著的《证类本草》亦有“猕猴桃”的专条,介绍亦简时扼要:“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梨。生山谷。藤生着树,叶圆有毛。其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

但奇怪的是,《证类本草》在卷二十三中列有“猕猴桃”条之外,又在卷十一中列有“羊桃”条:“一名鬼桃,一名羊肠,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川谷及生田野。二月采,阴干。”两者之间究竟是名称的偶同,还是别有所指,值得探讨。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无独有偶,《本草纲目》中亦存在类似的情形。该书在“果部”列有“猕猴桃”条之外,又在“草部”列有“羊桃”条:“羊桃,茎大如指,似树而弱如蔓,春长嫩条柔软。叶大如掌,上绿下白,有毛,状似苎麻而团。其条浸水有涎滑。”不过,李时珍在这里所记的同样是猕猴桃,而非另一种果品。

清代的福建人就曾将它称作“羊桃”。光绪元年《长乐县志》“物产志”即有“羊桃,一名猕猴桃”的记述。

在清代,猕猴桃不仅成为产地百姓经常食用的野果之一,还常被人们运到城市出售。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便有此一段记载:“今江西、湖广、河南山中皆有之,乡人或持入城市以售。”文中提到的“乡人或持入城市出售”的猕猴桃,显然是人们直接采自于山野。

进入近代后,随着猕猴桃产业在新西兰的发展,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智利、日本、希腊、法国、南非、以色列等国也纷纷开始栽培猕猴桃。20世纪70年代前后,我国也从新西兰引进了一些猕猴桃优良品种,同时开始发展自己的良种选育工作。随后,我国栽培的国产猕猴桃源源供应各大城市,并开始向日本、东南亚各国出口。如今水果市场上的猕猴桃主要是指中华猕猴桃,以及1984年由它的一个变种确定为新种的美味猕猴桃。

古人所说的“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指的哪一种水果?

猕猴桃的滋味非常奇特,吃法也与众不同。你可以将果肉揉搓之后直接吸食,也可以将娇嫩的果肉切成薄片,夹到面包里食用。还可将果肉放入果酱机里,打成果汁,再加入冰块,那酸甜酸甜的凉凉的滋味,会使你暑意全消。

参考文献(略)

《咱们祖先的瓜果园》(连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