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選用正確材料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選用正確材料

考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內容單薄,材料不充分,有骨架,沒血肉;材料不真實,不新鮮;材料不典型,論證什麼都用得上,不管寫什麼文章,都是那幾個“永恆”的事例。這些問題是應該克服的,具體方法如下:

一、與時俱進

選用與時俱進的材料,就是指材料不僅能給讀者以新鮮感,而且能使讀者感到生動有趣,這些材料包括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創造、新思想、新風尚、新經驗、新觀點、新認識等。那麼怎樣在作文中做到“與時俱進”呢?

1、注意擴大視野,多關心時事

平時應觀看“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實話實說”、“今日說法”、“共同關注”等電視節目,閱讀《南方週末》《報刊文摘》等報刊,開展時事討論,都是積累鮮活材料的好途徑。

2、引入時代的活水,向生活學習語言

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結構呈現出急劇的變化狀態,新事物、新現象、新情況大量湧現,隨之而來的是現代漢語的新詞彙也呈現出空前發展的態勢。許多新詞語互相交融,雖未被詞典所記錄,但已為公眾所認可。作文時適當引入以為點綴,也可使文章更富於時代信息、生活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注重觀念更新

要善於感受時代氣息,從活生生的現實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焦點、閃光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從而確立富有時代特徵的新的命意。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選用正確材料

二、採花釀蜜

寫作時,圍繞某一中心或某一話題,摘錄或選用在生活中和閱讀中獲取的新鮮材料,經過加工改造,形成有新意的文章。 主要有三種思路:

  • 借“新聞”或富有時代特色的材料,或編撰故事,或改寫成故事;

  • 抓住若干生活鏡頭組合成一個場景或連綴成一個過程,表達一個新的主旨;

  • 博採眾多具有相似點的材料,按一定順序組合,共同突出一個有意義或讓人振奮的主題。

這種方法,關鍵是兩點,一是“花”要新鮮,要豐富;二是改造,要“釀”,賦予新意。

三、合理虛構

在寫作中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質,更好地表現主題,在經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可以進行合理虛構。常見的合理虛構的方法有兩種:

1、移花接木法

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改造、拼接、更換,將幾個人的特點融於一個人,或將幾件事的情節剪輯組合為一件事,或將發生在不同時段性質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輯到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內,使人物與事件更具典型性。常用的組合方式有三種:

一是串珠式,即用一條主線將與人物有關的事件有機地串起來。這種主線的設計方式很多,可以是物品、事件、人物,也可以是情感。

【例如】唐弢的《瑣憶》就是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條主線串起了七件小事。

二是扇面式,即圍繞中心橫向展開,從幾個方面(側面)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其結構方式如同逐漸展開的扇面。

三是連環式,文中由一個材料巧妙地引出若干個材料來,像“連環”一樣,環環相扣。當然這些材料有主次詳略之分。

2、添枝加葉法

真實的事件本身簡單、平淡,或只是一個輪廓、梗概,可以此為基本框架,展開想像,補充細節,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使事情具體、曲折、生動。

首先,要求在所給材料基礎上展開想像,這種想像要求考生根據材料提示和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去填補材料的“空白”之處。其次,要精心選擇典型細節表現人物,準確捕捉事物特徵寫景狀物。再次,添枝加葉應該是在原材料的主幹上豐富細節、展現形象,切忌離開材料節外生枝地喧賓奪主,從而導致偏題、離題。

當然,虛構素材也應當注意貼近生活,否則就會引起閱卷老師“特別”注意,可能就要影響作文成績了。

【例如】某考生高考作文虛構了一個皇帝選妃的故事。“我”高高地坐在金鑾寶殿上,眾大臣獻上無數女子,胖瘦高低不一,“我”不知哪個為美。各位大臣爭相陳述自己所獻女子的美之所在,“我”感到他們的答案都是對的。於是“我”挑肥揀瘦一番,最終答應都收下。這樣的故事素材格調未免太俗氣、太缺乏時代和生活氣息。

寫作方法|高考作文指導——選用正確材料

四、迴歸名著

這幾年,高考作文中迴歸名著的文章很多。借鑑名著名篇來創新我們的作文,其實質就是要在課外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設計和創造,將原作中的形或神“克隆”到自己的文章中來,對原作進行再創作。

1、復原

在借用原作的部分情節、基本不改變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的情況下,試著將原作中的時代背景“移送”進現實生活,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高考優秀作文《故事新編》文中沿襲了原作中未莊的地理環境、阿Q的身份、性格特徵甚至是他的說話口吻,並且將原作中的幾個人物,如王胡、小D、小尼姑等也“克隆”到了自己的文章中,只是將“阿Q時代”復原到了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通過阿Q創辦日用品公司製造假冒偽劣產品而最終破產的故事,形象地揭示出了“誠信”的主題,令人拍案。

2、擴展

由原作中的某些特定情節岔開,依託想像,進行合理而大膽的補充和發散,使原有情節的發展改變方向,沿著自己所設定的思路向前延伸,是完全能夠創作出新穎獨特的文章的。

【例如】圍繞《西遊記》,以“西天取經回來之後”為擴展範圍,在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等幾個主要人物形象中任選一個或幾個,將故事的背景置換為現代社會,聯繫現實進行擴展創作。可以想像孫悟空開發花果山開發旅遊項目,可以寫豬八戒開公司招聘職員,可以寫唐僧為舊強權力鞏固地位而故意刁難徒弟讓其下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3、鏈接

古今中外文學畫廊裡的典型人物,或中外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精彩紛呈,搞一個典型(或傳奇)人物的雜色拼盤,也是作文創新的好作料。穿越時空的限制,鏈接各色人物,使文章具有了極廣闊的背景,主題也有了深度。

【例如】高考佳作《八戒破產記》,就請來了八戒、悟空、嫦娥,八戒憨呆好色,悟空洞察奸邪,嫦娥詭計多端,將古老的故事與全新的生活內容融為一體,人物栩栩如生。

4、反設

就是改變原有的故事情節,或逆水行舟、反向而為,或另闢蹊徑、以一個全新的情節對原有情節進行置換。

【例如】有位作家曾經“反設”過《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描寫的是當關羽終於完成使命見到兄長劉備之後,由於劉備聽信小人讒言,懷疑關羽和自己的夫人這對孤男寡女終日廝守一處可能會出現“婚外情”,而對關羽冷眼以對,處處刁難,結果迫使關羽只得離開劉備遠走他鄉,兄弟感情就此破裂的故事。

當然,借鑑名著名篇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必須吃透原著的精神,對原著的人物性格和主題有深刻準確的把握;二是要有自己獨到的會心,或多或少要有一點創造性的發揮,而不能生搬硬套;三是要巧妙地扣合試題,文章的內容要符合試題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