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時的武王和商紂,原來是幾代仇恨的累積

周滅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牧野之戰,武王姬發率領各路諸侯攻打商朝都城朝歌,逼的紂王帝辛跳樓燒死了自己,《封神榜》把這個歷史故事描繪的神乎其神,說武王是代天伐紂,受到了女媧的支持才這樣做的。但是神話裡說的都是後人杜撰的,真正的原因還需要我們去挖掘。

牧野之戰時的武王和商紂,原來是幾代仇恨的累積

關於武王伐紂這件事情,其實種子早已經在他們上兩輩人處埋下了,我們還要從武王的爺爺,也就是西伯侯季歷說起,季歷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和商王文丁,也就是紂王帝辛的爺爺是一個時代的,在商王文丁時代,季歷為了保護周人的安全,對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進行了征伐,先破鬼戎,又敗燕京之戎,餘無之戎,又用了七年時間滅了翳徒之戎,多次立下了戰功,然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保護周人的安全,但是商王文丁並不這樣想,他認為季歷的文治武功太過於功高蓋主,讓他感到了不安,於是假意封季歷為西伯侯,讓他前往商都朝歌領賞,實則是為了軟禁他,季歷氣憤不過,在獄中絕食而亡,可憐一代能臣就這樣慘死於一個心眼太小的國王手中。

牧野之戰時的武王和商紂,原來是幾代仇恨的累積

到了周文王姬昌這一代,的時候周人得到了休養生息,季歷死後不久,商王文丁也撒手人寰,文丁的繼位者帝乙,已經處在了一個危險的位置上,東夷和西邊的周都曾起事反對他,還有一些其他的小部落也接連起義,帝乙為了平叛,動用了大量的軍隊,人力和物力去應對這些叛亂,把商王朝的元氣損傷了很多,連年的征戰導致商人都無心於國家,紛紛開始向西周遷移,這也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也為西周的崛起帶來了機遇。結果連年的征戰加上心裡交瘁,沒過多久,帝乙就撒手人寰了。

牧野之戰時的武王和商紂,原來是幾代仇恨的累積

紂王帝辛上位以後,也是很有作為的,但是仇恨的種子早已經種下了,他的父親帝乙在位的時候,西周曾反叛過,他的父親早早撒手人寰肯定也要給西周記上一筆,紂王帝辛即位,姬昌仍然在世,帝辛為了控制住姬昌就讓姬昌用自己最愛的小兒子伯邑考做人質在朝歌,然而姬昌的仁政逐步讓西周強大了起來,東邊的叛亂仍然在,帝辛一方面要應對東方的叛亂,另一方面還要擔心西周逐步壯大的威脅,免不了就要心眼小一些,神話傳說中是蘇妲己魅惑伯邑考不成,就設計讓紂王殺了伯邑考還製成肉餅送給姬昌吃,其實真正的歷史是,帝辛發掘西周強大,但因為要討伐東夷,於是就將伯邑考殺害做成了肉湯,以藉此試探西周是否會在他討伐東夷的時候選擇背叛,而姬昌為了復仇和天下,選擇了隱忍,含淚喝下了用自己兒子血肉做成的肉湯。

牧野之戰時的武王和商紂,原來是幾代仇恨的累積

這之後,才有了武王伐紂,率領天下諸侯合為正義之師滅了商王朝,當然商朝最後這幾代君王也確實有些殘暴了些,世代殺人,肯定就會世代積累仇怨,而紂王帝辛更是登峰造極,所以也應該滅亡,武王姬昌,上順天意,下得民心,既報了爺爺的冤屈和兄弟慘死的大仇,又得了天下,才是最後的勝利者。這段歷史也告訴我們,做人一定不要和太多人結緣,也告訴我們更不能因為他人的壯大和發展而存心阻礙。社會是個好社會,念好自己的經,比什麼都重要。

牧野之戰時的武王和商紂,原來是幾代仇恨的累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