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旅遊數據出爐:“小三亞”蒙自異軍突起

蒙自好吃又好玩

蒙自山門大打開

蒙自“過橋”世人愛

歡迎你到蒙自來

2017年國慶中秋期間,作為“蒙自過橋米線”的發源地的蒙自市共接待遊客35.86萬人次,同比增長35.99 %,其中:一日遊遊客30.01萬人次,同比增長32.22%;過夜遊客人數5.85萬人次,同比增長51.16%;實現旅遊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35.21%。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收入在全州各市縣排第三位。

國慶中秋旅遊數據出爐:“小三亞”蒙自異軍突起

南湖公園接待遊客28704人次;西南聯大校址接待遊客5786人次;碧色寨接待遊客30681人次;州博物館接待遊客4834人次;紅河廣場接待遊客38102人次。幾個主要景區8天共接待遊客10.81萬人次。

蒙自在近代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通商口岸、第一家外國銀行、第一條中國人自己修建的主權最完整的民營鐵路。這就是蒙自,海一樣寬容的心態,海一樣包容和謙和,海一樣廣闊的胸襟,自古以來蒙自就具有的海納百川的胸襟。

國慶中秋旅遊數據出爐:“小三亞”蒙自異軍突起

最受吃貨們歡迎的美食當然是著名的“蒙自過橋米線”,遊客們面對比臉還大的海碗時往往震驚不已,天下一碗名不虛傳,不少遊客嘆息以前吃過的過橋米線原來都不正宗啊,要吃正宗地道的過橋米線必須來蒙自才能親身體驗。過橋米線的配菜極為講究,大腕小碟,盛上各種新鮮肉片、時鮮蔬菜,再加上各色調料,層層疊疊,看上去琳琅滿目,令人垂涎欲滴,胃口大開。中華美食中很少有蒙自過橋米線這樣的吃法,將主食和菜餚讓食客在自己的碗裡現燙現吃。僅用溫度很高的濃湯來燙熟一堆豐盛的食物,卻依然保持著極高的溫度,過橋米線中的奧秘堪稱中華美食一絕。

對頭一次吃過橋米線的遊客來說,光是它的吃法就讓人倍感新奇,許多外地遊客把用來燙米線和肉食配菜的鮮湯當成普通的湯,端起來就喝,自然要燙的哇哇直叫。遊客中老外的笑話就更多了,據說曾經有老外看到蒙自人把米線挑起來繞脖子一圈才放進嘴裡,其實這是因為米線又燙又長,食用者把米線挑老高只是為了涼一下,繞脖之舉純屬偶然,而好奇的老外誤以為這才是正宗的吃法,也照葫蘆畫瓢,滾燙的米線繞到脖子上其後果可想而知。這傳說既說明蒙自過橋米線的筋骨好,也表明在一種神奇美食前,人們的手足無措。

蒙自人已經把過橋米線的吃飯發揮到極致,烹調的方法就有涼、燙、燜、滷、炒;熬製湯料的鍋有大鍋、小鍋,其中又分鐵鍋、銅鍋、砂鍋等等。配料更是數不勝數,有葷素之分,葷類有雞、鴨、鵝、豬、牛、養、驢、兔、鱔魚、田雞、魚片、鵪鶉蛋。素類自然就是時鮮的花卉、蔬菜作料等等,最有名的就是“菊花過橋米線”。米線的吃法有過橋米線、大鍋米線、小鍋米線、涼米線、酸菜肉末米線、燜肉米線、雜醬米線等等。

國慶、中秋節期間蒙自市推出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慶祝活動和優惠舉措。文化與藝術的結合:金秋音樂會、老體協迎國慶文藝展演、“尼蘇風情之夜”篝火晚會讓各地的賓客感受國慶的熱情和中秋的溫馨;四季飄香的瓜果:蒙自石榴王評比、吃石榴比賽、西北勒蘋果節、採石榴體驗活動滿足各類吃貨的願望;速度與激情: 2017年蒙自國際馬拉松賽給所有熱愛運動勁跑的跑者一個平臺;行車天下:活力蒙自·慶國慶迎州慶2017蒙自市千人自行車騎行活動等各類活動的舉辦吸引了不少遊客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