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被沙漠包圍,他在沙漠“吃”沙,她把沙漠當傳家寶,向天借水

我國的沙漠面積超過70萬平方千米,就自然界方面的原因來說,風是製造沙漠的動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質基礎,而乾旱則是出現沙漠的必要條件。沙漠侵蝕土地,使土地不同程度地沙化,甚至是不可恢復的,造成生物的減少,耕地的減少,城市的毀滅,影響周邊生態環境甚至影響整個地區的氣候。由於沙害,我國每年蒙受的直接的經濟損失高達800億元,間接的損失,包括經濟,特別是生態的損失更為嚴重。今天小旅就該大家分享戰勝沙漠的牛人,她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中國陝西“治沙女王”:治沙36年,她把沙漠當“傳家寶”!沙漠“護林人”,治沙護林20年,他在沙漠裡“吃”沙!還有被沙漠包圍的“漁村”,國人為將其救下,向天“借”水!

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1.被沙漠包圍的漁村:博斯騰湖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盆地東南面的博湖縣境內,它原來的名字是“西海”,因為湖中盛產魚,所以古代唐朝時也管它叫做“魚海”,近代以來隨著湖中的魚減少,當地人們就將它的名字改為了博斯騰湖,有沙漠綠洲的意思。博斯騰湖被沙漠包圍,但是風景依舊優美,很久前博斯騰湖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大草原,草原上有著一個個村落,近年來,地球環境受到汙染,全球氣溫都在升高,這就導致博斯騰湖所在地區降水減少、湖水蒸發速度也加快,進而發生博斯騰湖面積每年縮小的情況。

漁村被沙漠包圍,他在沙漠“吃”沙,她把沙漠當傳家寶,向天借水

於是從30多年起,當地人們為了阻止湖面繼續減小,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治沙行動,但可能是因為方式錯誤,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4年前,當地人們改變策略,打算從源頭上加強博斯騰湖生態保護的同時,還要向天“借”點水(即人工降雨),以填補博斯騰湖這些年來減少的水量。可怕的是:博斯騰湖現在依然正以每天超過一米的速度縮小,這樣的情況如果得不到改善,博斯騰湖很可能會消失甚至變成第二個羅布泊。

漁村被沙漠包圍,他在沙漠“吃”沙,她把沙漠當傳家寶,向天借水

2.把沙漠當傳家寶的女人:牛玉琴是1949年生人,出生地是陝西榆林的定邊縣。36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在沙漠中承包下了一萬多畝沙地,打算就治沙為事業,大幹一場!牛玉琴在和丈夫多次商量下,兩口子終於一咬牙,變賣了所有家產,將換來的錢全部換成樹種運到沙漠中,從此一家人都在沙漠中過上了“風餐露宿”的日子。期間牛玉琴的丈夫因病去世,牛玉琴也已69歲高齡,但她卻依然堅守在沙漠中,即使生活再窘迫也沒想過放棄,知道她的人都將她稱為“治沙女王”,可人總耐不過歲月,她打算將自己關於沙漠的兩樣東西作為“傳家寶”傳給自己的兒子,其一是剪樹苗的剪子,其二則是她丈夫當年畫的治理沙漠的設計圖。

3.在沙漠吃沙的男人: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楊海清,34年前,楊海清將辛勤的汗水播撒在一千多畝沙丘上,讓一個個沙丘變成綠樹林。楊海清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羊幫他一起播種!楊海清讓羊先走,然後將草种放在羊蹄子印裡,之後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1000畝沙地的下種,而且基本都成活了!

漁村被沙漠包圍,他在沙漠“吃”沙,她把沙漠當傳家寶,向天借水

之後,沙質化土地的土地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楊海清就決定開始種樹,樹也很順利地在這片土地上長了起來,為了防止樹木被人或自然破壞,他乾脆搬到樹林裡住,當起了護林人。據楊海清回憶,當時吃飯的時候若是起了風,風會把很多沙子刮進飯盒裡,不過飯就著沙子吃,還蠻有滋有味的。現在楊海清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副沙漠奇景,樟子松、灌木錦雞兒與叢生的雜草這些本不該出現在沙漠上的東西都出現了……

今天小旅就給大家先分享到這裡,如果還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請大家在評論區說出來,我會很認真的回覆你們,再次感謝那些喜歡小旅文章的小夥伴,小旅會繼續努力給大家分享更優質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將帶大家走進更神奇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