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贤相,不是管仲是子产

可能看了这个标题,对春秋有了解的朋友要对我进行反驳了,子产是谁,怎么能当此美誉?别慌,大家且继续看下去。


郑国、姬姓宗室封国,第三代的郑庄公是春秋第一霸,郑国北有卫晋、东临曹宋、南接楚国,西边则是周王室。可谓四战之地。

春秋第一贤相,不是管仲是子产

郑国号称千乘之国,晋国楚国都想灭掉他,可就这夹缝中的国家硬是挺过了春秋在战国时期为韩国所灭,可以说郑国在整个春秋的历史中都是不容小觑的诸侯国。但是我们今天不说郑庄公、也不说郑国的春秋霸业,我们说一说衰落之时郑国出现的贤相——子产

春秋第一贤相,不是管仲是子产

子产、姬姓,公孙氏(从这个氏就知道是王族后裔啦),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 郑简公十二年为卿,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辅佐郑简公、郑定公20余年,卒于郑定公八年。历史典籍一般称他为“子产”。

子产有多厉害?

我们先看看几位历史上的牛人对子产的评价:

孔子:①古之遗爱也。 ②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③惠人也。 ④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史记·郑世家第十二》: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相当于是政敌的评价吧

子贡: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司马迁:①为人仁爱人,侍君忠厚。 ②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叔孙、郑产,自昔称贤。 ③子产之仁,绍世称贤。

看看,基本上子产就是一完美的君子啊。简单的来说,子产让郑国的内政物阜民丰路不拾遗,百姓受到教化。当然政治上做得好很多人能做到,子产对外交也有其独到的一面。

  • 子产的外交思想:竭力维护本国利权,维护本国尊严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很正常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是子产所处的郑国已经是没落的郑国而不是五霸之一了,面对晋国楚国两个大国的包围,子产能做到这些难能可贵。

楚国的王子围娶了郑国大夫的女儿,王子围来迎亲的时候带了三千精锐部队驻扎在城外,郑国人很害怕,国君不知道怎么办。子产相当淡定,派人出城告诉王子围迎亲的规矩,只同意三个人进城,并且所有随行人员要全部换上便装。面对强硬的子产,原本还想搞点事的王子围只得服从。

晋国权臣韩起有一个手环,听说郑国商人手中有另一只配对的,于是来到郑国要求子产帮他找,被子产拒绝了。之后韩起自己找到商人,从商人手中强买了手环,子产当即找到他说:“我们郑国建国的时候,曾经和商人有过协议,他们依法经商,我们决不强买强卖。如今,您这样做,得到了一个手环,让我们失去了信誉,也让你的声誉受损,你觉得合适吗?”韩起感到羞愧,于是退还了手环。

子产还曾经砸过晋国的国宾馆、削减过给晋国的贡品以及封锁与晋国之间的边境,每件事都让晋国人生气。但子产绝不是“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对于大国,该尽的礼节子产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无论是与晋国打交道,还是与楚国打交道,所有的外交礼节都做得非常到位,让对方无懈可击。

想想看一个弱国能做到这样有多不易。

  • 子产是个思想家

    政治思想上,子产“择能而使”的用人观、“不毁乡校”体现的民本思想“宽猛相济”的治国理念等均传之后世。所谓“宽”、“猛”相济,“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在治理郑国时,子产也确实贯彻了这一思想,一方面子产不毁乡校、给民众以议政空间,另一面又不轻易为民意及同僚的异议而动摇,坚决推行自己的经济改革,还曾明确表示: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有没有感觉很熟悉?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福祸趋避之)并作刑书。这种宽猛相济的思想得到了孔子的称赞。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 

春秋第一贤相,不是管仲是子产

法律思想上,由于铸刑书于鼎以及对游吉的遗嘱,子产和管仲一起被视作法家先驱,甚至被某些学者认为是

“法家思想之始” ,开后世“重刑”之门,并提供了“以刑去刑”的思想雏形; 而子产与叔向因作刑书一事展开的论争,则开战国时期“礼治”与“法治”之争的先河。 尽管如此,子产并没有抛弃礼治,相反,他把礼抬到了天地之经、 万民之则的高度 ,时人也多称赞子产 “举不逾等”、“知礼”、“守礼”;但他反对表面的、形式的、失去礼之内在精神“虚礼”,这突出体现在他厌恶伯石矫饰之事上。——感觉外法内儒才是治国之道啊,感觉独尊儒术之后的治国者很多都太过于片面了

在个人思想品质上,子产信德而不信邪,坚持“天道远,人道迩”,天道与人道各有其运行的范围和特点而互不干涉。先有公宫火灾,又有“龙”斗深渊,拒绝向神鬼祈禳,主张修德免灾。这种思想在愚昧的先秦时期很不容易。

子产曾论述小人之性。在阐述“赂伯石”之缘由时,他又论及一般的人性,说:“无欲实难。” 子产意识到人性好利,故以利赏之以成其事。至于告诫游吉时所说的“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则体现其认识到人性“恶害”的一面。——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人,了解人性如此,难怪能把国家治理的路不拾遗

写了这么多,大家对于子产是否有一个了解了?是不是我说的春秋第一贤相?唯一的不美之处是郑国在子产当政之时郑国长期处于七穆执政的乱局中太弱小了,不能扩土并守住。在子产之后,郑国就真的变成了弱鸡的存在了。管仲在郑国不会比子产做得更好了,只能说在一个好国家的一个好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