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拿下A股第一科技股:能否摘掉“代工”帽還需關鍵四步

C114訊 6月8日消息(林想)今天,備受矚目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以下簡稱“富士康”)終於登陸上交所,公司股票簡稱“工業富聯”。

此前,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一直希望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提供工業製造平臺。而就在昨日,工信部公佈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其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可以說,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至關重要的起步階段,雖然中國工業互聯網儘管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正在走向發展的“快車道”。

雖然實現了“變身”,並且搭上“工業互聯網”快車,然而富士康要想摘掉“代工”帽子之路依然漫長。

三十而立新起點:登上A股第一科技股位置

據瞭解,工業富聯發行價為13.77元,市盈率17.09倍,開盤價16.52元,最新價19.83元,直接漲停,市值達到3906億元,坐上了A股科技股的頭把交椅,成為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科技企業。 此次募集資金淨額267.16億元。

1990年,富士康還只是一個小企業,2000年,富士康產值達30億美元,到了2017年的時候,富士康的產值已經是150億美元。17年間,成長50倍,富士康的成長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認為,公司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主要是因為富士康在每一個年代的爆點基本上都切入了,雲計算、通訊設備、智能終端,一直到最近富士康在做的工業互聯網。而工業互聯網會引爆到人工智能,也會牽涉到大數據。

基本上每個爆點上,富士康集團能夠很迅速的切入這個爆點。富士康在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上面所倚靠的,正是在過去這些年能夠不斷的累積新的領域、新的關鍵技術,富士康集團因此才能夠實現50倍的成長。

2017年12月6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將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等2B類業務注入工業富聯。

從工業富聯近三年各業務收入和利潤結構來看,通信網絡設備業務是其支柱,第二大業務雲服務設備業績壓力巨大,毛利率只有不到5%,但通過A股上市將獲得橫向市場拓展機會;精密工具和機器人雖然規模很小但利潤很高,將是富士康著力拓展的業務。

數據顯示,2017年,工業富聯總體營收3530.8億元人民幣,其中,通信網絡設備營收為2145億元人民幣,佔比60.75%,雲服務設備(包含傳統服務器)1203.9億元人民幣,佔比34.10%,精密工具與機器人收入9.66億元,佔比0.34%。

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希望藉助這三大2B類業務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提供工業製造平臺。

郭臺銘表示,從經濟視角來看,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全球8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佔全球總經濟量的二分之一。同時,富士康面臨“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的互聯網深度融合歷史機遇轉折期。郭臺銘堅信,“實體經濟+數字經濟”,預示著工業互聯網賦能時代的來臨。

陳永正表示,“上市不僅讓我們有了融資平臺,還有了更寬廣的舞臺”。此外,陳永正稱,工業富聯是世界最高級的科技公司,已經在四大洲有廣泛佈局。多年來,公司已經轉型升級且擁有大量數據,目前公司擁有工業機器人達6萬個,“今天,工業富聯站在新的起點,藉助資本市場力量,提高自己的運營能力,打造成優質的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分享更多的價值”。

摘掉“代工”帽的關鍵四步

雖然鴻海上市公司的新名字是“工業富聯”,但是大家依舊習慣用“富士康”來稱呼它。畢竟在大眾的眼中,富士康一直扣著“代工”帽,還與“血淚工廠”劃等號。

為了摘掉“代工”帽,富士康在此前的招股書明確,此次富士康股份擬募集273億元打造的智能製造八大平臺,僅智能製造領域涉及的募投資金就達到了173億元,佔募集資金總額的63%;其餘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雲計算、物聯網等項目也將幫助富士康股份實現智能工廠全面網絡化、雲端化、平臺化。

業界人士指出,以工業互聯網公司為主體上市,能夠幫助工業富聯取得更高的估值。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富士康在A股上市,帶來的是轉型需要的資金、人才和市場。

要想摘掉“代工”帽,對富士康並非易事,畢竟在現階段,工業互聯網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借用中國信通院一位工業互聯網專家的話,“工業富聯如果能做到把BEACON真正用起來,就佔據了不錯的戰略制高點。”

同樣,在招股書中,工業富聯也提到對外輸出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其組織架構上設立了科技服務事業群,之下包含工業互聯網市場營銷事業處、物聯網/5G解決方案事業處兩大組織,定位應在於輸出技術服務。

而通常,一家科技公司對外輸出軟件解決方案服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為用戶定製私有的解決方案,另一種是以通用軟件產品或通用平臺服務的方式,體現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那就像GE、西門子那樣,志在搭建一個通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去對外提供平臺服務。

兩者的難度都很大,都需要富士康徹底轉變為一家軟件公司。如果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野心是後者,那將是一種最名副其實、最理想,也是一種難度最大的轉型。先行者GE Predix平臺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在這條路上都走得甚為艱難,且前途未明。

對於同樣的質疑,陳永正現場也給予答案,他透露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要發展的四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工業互聯網在富士康集團內已經執行了15%-20%,還有70%、80%要做。未來在集團裡面要繼續發揮提值增效、降本減存這方面的功能。

第二步,公司的上下游大概有幾萬的供應商,我們希望能把供應商的數據打通,應用大數據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第三步,關鍵是為中小企業服務。

第四步,富士康希望做一個工業平臺,把所有的生產數據經過分析利用,給客戶提供更精準、更廣泛、更多元、更多樣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