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領域融資漸暖 金融科技成資本心頭好

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融資有了漸熱的跡象。

6月5日,中國金融科技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品鈦(PINTEC)宣佈完成總計1.03億美元的系列融資,投資方包括新浪、曼圖資本、STI Financial Group、順為資本、熙金資本等。

據悉,本次系列融資分別由曼圖資本和新浪領投,也是品鈦自2016年9月拆分以來的首次股權融資。2016年9月,原PINTEC集團宣佈分拆為兩個獨立的集團——積木和品鈦。其中,積木集團定位於普惠金融服務商,品鈦集團定位於智能金融服務商。

互金領域融資漸暖 金融科技成資本心頭好

除了品鈦,近來金融科技公司獲得資本支持的案例不少。6月1日,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嗚咔熊宣佈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京北投資和萬瑞商業保理。

同時,國外金融科技企業也在最近出現一波融資小高潮。6月4日,供應鏈商務平臺Tradeshift宣佈完成2.5億美元的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盛和PSP資本(加拿大的公共養老基金)領投,匯豐銀行、H14、GP Bullhound 以及Gray Swan 跟投。本輪融資後Tradeshift投後估值高達11億美元,是兩年前的數倍。

6月1日,智能費用管理平臺Pleo宣佈獲得1600美元的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Betterment和Zelando VC投資人Kinnevik領投,Creandum、Founders和Seedcamp跟投。據瞭解,自2015年成立以來,Pleo累計融資總額已達2300萬美元。

“從國內互聯網金融業領域的融資情況來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就出現了逐漸冷卻的狀態。鑑於國內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資本也都處於觀望以及重新調研、判斷的姿態。”不過,某PE基金合夥人厲萍(化名)表示,“雖然當前的監管政策依然沒有塵埃落定,但市場對於金融科技的未來已更明晰、篤定,因此這塊的融資會持續升溫。”

埃森哲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從122億元增長到1531億元,增長接近12倍。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發生649筆融資,融資額達到1397億元,其中國內融資額796億元,佔比57%,居全球首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表示,科技與金融在區塊鏈、P2P、數據和各種人工智能的分析方法等方面高度配合,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厲萍強調,金融科技的藍海毋庸置疑,科技能力決定金融機構未來的競爭力。儘管目前中國境內的互金市場熱度因嚴監管風暴受到影響。但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大家對金融科技的界定會更為明晰,而且各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發展更為深入,這將有利於資本進一步甄別真正有研發及創新能力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