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互聯網中的商業大佬:高考後是怎麼選專業的?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這一天是考生們人生最具轉折意義的一天:揮別過去辛苦卻單純的歲月,迎來人生新的起點。很多年後,有人會感嘆:學習真是最純粹最簡單的事兒,摒除了任何不可控因素,只和你一人的努力正相關;也有人會感恩:高考真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它給你一個支點,讓你一步步登高望遠,可上達九天。

高考恢復四十年以來,多少傳奇由此開啟,多少人的命運又得以改寫?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也給即將面臨選專業難題的考生,帶來一些啟發。有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因為它領你經歷人生不同的“運”和“勢”,好的運勢,就是乘上東風直入青雲。

八十年代: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高考於 1977 年正式在全中國恢復,此後成為一條最穩定最公平的階層流通之路。

當時因為大學數量少找人也少,高考上大學的難度跟今天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但是對父輩讀了大學的人來說,八十年代,是真正的“黃金年代”。每個行業都剛剛起步,萬象待更新;什麼地方都缺人才,出校門即為頂樑柱。讀大學就等於“鯉魚躍龍門”,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在八十年代初,最熱門的專業是文史哲等基礎學科專業。但是,小探將中國商業富豪榜的常客梳理了一遍,找出十個於八十年代讀大學的人,其中正好學文學理的各有五人。而在這五人之中,沒有一個學習文史哲基礎學科。

比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是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今杭師大)外語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馬雲在 1982 年第一次高考時,非常有志氣地報了北大,結果數學只考了一分……於是他艱苦復讀二戰三戰高考,數學從 1 分到 19 分再飆升到 79 分,終於上了大學。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阿里巴巴創業初期,馬雲帶領團隊開會)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同樣參加過三次高考……不過拖他後腿的是英語——第一次考 33 分,第二次考 55 分。後來俞敏洪參加補習班努力學習,不僅英語水平直線上升,而且最後去了北大西語系,後來更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出國英語考試輔導學校創始人。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另外,新浪董事長兼 CEO、微博董事長曹國偉,1984 年考上覆旦大學新聞系;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是 1983 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去了北大社會學系;最後比較特殊的是“首富”王健林,他從部隊直接去了遼寧大學讀黨政專修班,畢業時拿到經濟管理專業學位。

這五人學習的都屬於“應用”學科,相比基礎學科會更重視實踐和了解真實社會。比如馬雲和俞敏洪讀外語,所以大學期間相比其他專業的同學,就有更多機會,瞭解學習當時領先世界的美國商業文化。1994 年,馬雲正是在翻譯社認識了一位美國外教,隨後去了西雅圖參觀互聯網企業,獲得很多靈感後,回國辭職創業。

而十位商業領袖中另外學習理科的五人,有兩個巧合之處:第一,都是 80 年代後期讀大學;第二,不約而同選擇了信息科學相關的專業。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2000 年以後,家用電腦才開始逐漸在中國普及,此前一般人可能根本沒見過電腦。80 年代選擇計算機專業的這批人,其動機已難考,但基本都有“興趣愛好”的因素在內。後來,少年時的愛好,不僅成就了他們今日的地位,也為各自的母校帶去榮光,更是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九十年代:西學東進,國際化視野進入

90年代參與高考的商業大佬們,同樣數量不少。比如京東創始人劉強東、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美團創始人王興、歡聚時代(YY)創始人李學凌等。

他們的大學專業既有社會學、哲學系這樣的文科專業,也有典型的電子工程、計算機、建築這樣的理工類專業。小探統計了7位,其中三位是文科專業,四位為理工類。

他們選擇的是90年代最火熱的專業嗎?並不是,90年代初,對外貿易、國際貿易等名字和“國際”沾邊的專業才是最熱門的專業。這與當時我國實行一系列的外貿體制改革、外匯體制改革和啟動入世談判的時代大背景密不可分。

不是所有大佬都學習跟計算機相關的專業,但從他們的個人興趣和校園經歷中,都濃濃地體現了對互聯網的熱情,這也恰好反映了互聯網時代進入中國的特徵。

東哥的故事估計大家都聽說了不少。1992年,劉強東考取江蘇宿遷高考狀元,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據說,當時按照分數,劉強東報考清華大學物理系沒有問題,但在高中老師感召下,抱著“當縣長”“當好官”的夢想,他報考了人大社會學系。

進入學校後,有師兄告訴他,社會學與從政無關,就業狀況在人大排倒數第二,僅次於人口系時,劉強東開始自學其他技能。比如大三時,他學計算機編程,開始承接兼職項目,很快賺了20多萬。1996年,劉強東從人大畢業。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劉強東向人大捐贈,圖自劉強東微博)

就在1996年,我國高等學府的這一批學子們還開始面臨一件足以改變他們人生的事,那就是畢業不再包分配了。

畢業不包分配製度正式從1996年開始實施,1998年後大規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包分配製度。當時,同樣在人民大學就讀,也是文科專業的李學凌,就是受影響的一個例子。

後來,李學凌創立歡聚時代(YY),就得到過雷軍的幫助。2012年,歡聚時代在納斯達克上市。就在上個月,李學凌又帶領虎牙直播,在納斯達克上市。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1997年的中國互聯網,可以稱之為“門戶網時代”,以人民網為代表的門戶網站開始逐步創立,還有了新浪、網易,也有新華通訊社網站(後更名新華網)等中央級新聞門戶。

就在那一年,美團創始人王興成功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就讀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畢業後,王興獲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學習。

到了2003年冬天,王興中途輟學,回國創業。2005年,王興跟小團隊好好地研究了美國正火的社交網絡,決定模仿Facebook,也就有了風靡一時的校內網。

回顧中國互聯網創業浪潮,Copy to China 是互聯網2.0時代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1998年,“失業”的劉強東盯上了當時紅火的中關村電子中心,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盤磁帶產品。但從線下零售到轉型線上,就是因為非典期間,他有時間研究亞馬遜、eBay等幾個主要電子商務網站的資料,斷定網上銷售會大有前途。

姚勁波創立58同城,自稱把美國排名前一百以內的貌似有前途的網站公司仔細琢磨了半天,最後找到一家覺得可以參考商業模式的公司——Craigslist。這家1995年在舊金山成立的公司,是美國分類信息網站的鼻祖。99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的姚勁波,獲得了計算機應用及化學雙學位。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90年代的學子,除了本土創業外,也湧現了海外留學歸國創業的潮流。一方面是中國開始走向市場經濟,另一方面歸功於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出國留學仍屬少數,海歸回國創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像前面的王興,又比如現在的騰訊二號人物劉熾平。

劉熾平跟前面大佬還有些不同的是,他因為在香港長大,直接在大學本科階段去了美國留學。25歲的他已經拿到了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兩個碩士學位。第一次見到騰訊團隊時,劉熾平正在高盛集團亞洲投資銀行部當高管。

就在騰訊缺少國際經驗並且需要有人來搭建可持續的公司戰略時,因為劉熾平國外求學的經驗,流利的英語和國際企業的視野,馬化騰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零零年代:自主年代,植根本土需求

只要翻一下各大4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從滴滴打車的程維,到今日頭條的張一鳴,再到共享單車的胡瑋煒和戴威,不少都是00年代參加高考的一批。他們又是如何選擇專業的呢?

小探發現,這裡面的創業者,“非專業出身”居多。比如有讀行政管理、新聞系(胡瑋煒)的,也有經濟學專業(戴威)的。當然,像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張一鳴,讀的是軟件工程專業。

但無論他們選擇什麼專業,讀是讀自己喜歡的專業,日後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將就的執念,也讓他們的創業生涯,多了一份“韌性”。

2004年,滴滴出行的創始人兼 CEO 程維從北京化工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畢業之後,程維也面臨著令大多數畢業生頭疼的工作問題。他賣過保險、做過銷售,一年時間裡換了6次工作,但他堅信喬布斯那句話:”一定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後來,程維加入阿里巴巴,從線下銷售做起,一呆就是八年。

如果說畢業後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那大學時找到喜歡專業的人一定是張一鳴了。

2005年,張一鳴畢業於南開大學軟件工程專業。但是大學期間他經歷幾次換專業,從報考的生物專業,到被調劑的電子工程,到最後轉到軟件工程專業,還學了一些工商管理。可以說,張一鳴就是個“雜學生”。

要知道,2000年,互聯網剛經歷泡沫,在那個年代還願意學習軟件工程的,可以說是真愛了。後來,張一鳴在南開大學演講回憶起大學時期,他說自己主要做了三件事:寫代碼、看書、修電腦。這裡面既有專業的要求,也有他對非專業知識領域的求知慾。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張一鳴在南開大學演講,圖片來自網絡)

縱觀21世紀的熱門專業,毫無疑問計算機是一個。新華網曾報道,高峰時期,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數量,佔全國所有理工科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但人才過於擁擠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就業難。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麥可思數據顯示,計算機專業在2009年至2011年連續被列為“紅牌專業”。

從上面這批暫時成功的青年創業者來看,無論就業還是創業,都尊從了內心的意願,也挖掘到了需求的共鳴點。創業不再意味著簡單的複製,需要更多本土特色才能走下去,這對創業者提出了專業之外的更高要求。

一位備受尊敬的老人曾說:“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但其實,人們多把成功歸結於自身因素,而大幅度低估了時代紅利起到的重要作用。

自身太渺小,懂得跟隨風口趨勢而行,會省事很多,畢竟在大風吹起時,站風口上的人都能飛起。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小漫畫:風口上的豬能飛起)

不過時代變遷速度越來越快,所以也提醒需要報志願的考生:不要短視,追逐一時的熱點,等你畢業的四年後,它可能已經冷卻;但同時也要學會沉澱,行業就那麼多,風水也會輪流轉,耐得住寂寞,也就能迎來花團錦簇。你看馬雲,也是本科畢業十一年後,才終於開始創辦阿里巴巴。

第一是通信專業

。前段時間聯想華為投票事件沸沸揚揚,核心是關於 5G 標準的爭奪。速度比 4G 快十倍以上的 5G 時代必將到來,2026年,5G市場需求有可能達到1.23萬億。對通信人才的需求必將大漲,供需不足將導致高級人才的大幅度溢價(就是待遇超高)。

第二,不好意思,仍然是計算機,尤其機器學習方向。機器學習從上世紀 50 年代至今,上過高峰跌過低谷,但始終是計算機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如今這一輪火熱和此前不同點在於:機器學習的應用場景大幅度擴張,從無人駕駛到智能家居,再到金融教育和醫療,未來機器學習可能會向互聯網那樣,成為各行各業的“標配”,因此對人才的需求是長期的持續的。

最後,小探知道並非人人都能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和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學習什麼。對此小探想說:其實這些都能補救,甚至也未必是不好的事情。人生路那麼長,從來就不是不允許走彎道或走錯路的。而且,歪打正著柳暗花明的事情也常常有之。

給大家一張小探非常喜歡的電視劇截圖,來自日劇《龍櫻》:

“入學考試的問題,答案往往只有一個。

如果沒有找到它,那就是不合格。

這真的很殘酷。

但是啊,

人生不一樣,人生有很多正確答案。

繼續讀大學是正確答案,不去也是,

熱衷運動也是,

喜歡音樂也好,和朋友一起玩耍也罷,

為了某人而繞遠路也是。

這些都是正確答案。

所以,不要畏懼活著,

不管考上還是沒考上,

都不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

你們要挺起胸膛,理直氣壯地活著。”

故事|互联网中的商业大佬:高考后是怎么选专业的?

最後,小探想詢問大家一句:你當年讀的是什麼專業,如今做什麼工作,過得怎麼樣呢?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