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指上的關節可以掰出聲音?

為什麼手指上的關節可以掰出聲音?

很多人都有手指一掰“咔咔”作響的體驗。甚至還有人十分迷戀這種感覺,覺得能把手指掰響是一種很屌的行為。可是,響聲究竟是從哪裡發出的呢?

一篇早在2015年發表的論文似乎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答案的關鍵在於氣泡!

我們的手指裡有氣泡?

沒錯!

準確地說,是指節間的空腔裡有滑液,當拉動手指關節時,空腔的壓力突然改變,滑液中就會產生氣泡併發出聲響。

1.掌骨和鄰近的指骨間充滿滑液;

2.當兩塊骨頭被分開時,滑液的壓力瞬間減小,產生氣泡;

3.急速膨脹的大氣泡會破裂成數個小氣泡。

當然,對於這個結論也有人提出質疑:比如氣泡產生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破裂,但一般在此之前我們就能聽見“咔咔”聲了。對此,教授的解釋是:“無須等到氣泡完全破裂,只要大氣泡破裂成小氣泡就會發出類似的聲響,這也解釋了為何扳完手指發出聲響後,滑液中還能觀察到細小的泡泡。”

至於為什麼有的人指節發不出響聲(比如我),教授也給出了答案:“因為這些人指節間的空腔較大,沒有辦法形成氣泡,自然就怎麼掰都不會響了。”

其實,在對於指節發出響聲這一現象的討論中,論認(較)真程度,恐怕無人能及2009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獲得者Donald Unger博士。從青春期開始,他就一直堅持掰自己的左手指節,而不掰右手指節,並將這一習慣保持到自己83歲高齡,終於用長達超過60年的實驗向曾嚴厲訓斥自己“不要扳手指,會得關節炎”的母親證明:看!我哪隻手也沒得關節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