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這個月假期最大的新聞,莫過於讓人寒心的“瀋陽事件”。

大學教授性侵女大學生並致其自殺,這樁二十年前的命案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甚至施害者瀋陽仍以“德才兼備的教授”身份活躍在大學校園。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我們雖然憤懣,但是在看待這個事情時,更多是以遙遠的旁觀者角度,殊不知這樣令人髮指的犯罪行為,一直在我們身邊真實上演著。

廣州心理諮詢中心的報告顯示,中國有84%的女性都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其中50%發生在職場。與公共場所的性騷擾相比,工作環境中的性騷擾更加隱蔽。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而在調查人群中,48%的女性表示在受到性騷擾時會選擇沉默。這是一個如此龐大的群體,也許是你身邊任何一個同事,也許是你的某個好閨蜜,她們正在遭受一場犯罪,而我們卻渾然不知。

本期採訪了幾位好朋友,她們曾受到過不同程度的職場性騷擾,今天把她們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在面對職場性騷擾時,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捍衛自己的權利。同時也呼籲我們的制度能夠更加完善,為所有普通人創造一個真正公平的職場環境。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到底怎樣才算職場性騷擾?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職場性騷擾的受害者往往是初入職場的新人,其中年輕女性居多。他們處於職場生態的弱勢端,對越界的行為感到害怕和厭惡,卻不敢反抗。在遭受性騷擾時,甚至會先懷疑自己:是不是我想太多了?太敏感了?他可能只是開玩笑呢?如果我反抗是不是太矯情了?

我剛工作時就曾兩次在公司聚餐時,被領導摸手、摟腰、親臉,但我不敢確定他是不是醉了,因此事後也不敢告發。這之後,領導有事沒事就愛找我,一會填個表格一會找個資料,被留下來加班更是家常便飯,領導好幾次強烈表示要“順路”送我回家,都被我以男朋友來接拒絕了。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職場性騷擾就這樣被扭曲成示愛的方式,也不知道誤導了多少年輕人。的確,職場性騷擾是一個模糊的詞,沒有明確的邊界,所以大多數人很難判斷,到底什麼行為算是絕對的性騷擾?

請記住,性騷擾是以承受者的感受為標準,而不是以行為者的主觀動作為標準的。(所以你看,多少偶像劇其實都是職場性騷擾指南啊!)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那麼,如何避免遭受職場性騷擾呢?少穿暴露衣服?不要打扮得太漂亮?No,這都是你可以自由行使的權利。無數案例證明,性別、外觀、衣著、年齡都不是那些變態們伸出魔爪的考慮因素,

真正遭受迫害的,是那些性格軟弱、不敢聲張的人。

因此,避免職場性騷擾,你可以這樣做:

單獨和異性同事(或領導)在辦公室討論非私密工作時,不要關門,倘若領導要求,可以輕掩,討論完工作後馬上離開。

若對方講話時離你很近,你可以選擇微微側頭交流,身體和對方保持一定距離。

一旦異性跟你傾訴自己的感情問題、婚姻狀況,甚至是性話題時,趕緊溜,這是性騷擾的前兆。

酒會聚餐飲酒後,及時打電話讓家人朋友接(或者提前告知)。

出差時,在公共區域談事。夜晚儘量拒絕異性同事進自己房間,避免兩人獨處一室。

和異性同事要保持一種界線感。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當遭受了職場性騷擾

如何體面say no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也許我就是那個看起來毫無攻擊力的軟柿子吧,碩士畢業後的頭兩年就遇到了兩次職場性騷擾,但最氣的是,當我把自己經歷告訴別人時,沒有人相信那個文質彬彬的領導會幹出這樣的事。我也只好忍氣吞聲,儘量避免跟領導單獨相處,多少也影響了我的工作。

在網上看到有人建議職場女性在面對性騷擾時,要激烈地反抗和控告,我個人覺得這是下下策。

因為他們不是公交車上的陌生人,也不是地鐵上的鹹豬手,而是需要長期相處的客戶、領導和同事,除非你打算辭職,否則直接撕破臉的舉動只會兩敗俱傷。

我的處理方法是,適當的時候裝裝傻。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比如對於在飯桌上曖昧地踢我腿的,我會說不好意思,你剛剛不小心踢到我兩次了;對於色眯眯盯著我看的,我會趁其他人路過時,開玩笑地大聲問他是不是喜歡這件裙子,要不借你穿兩天吧;至於那個老是假裝不經意碰到我的,我會在人多的時候叫住他,認真地看著他的眼睛:下次走路認真點,不要再不小心碰到我了。

當然這只是針對程度比較輕的,對於那些嚴重的,已經完全敞開提出性要求的性騷擾,一定要用更加強硬的態度甩回去。千萬不要害怕丟掉工作,失去客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工作值得你委曲求全,需要你犧牲尊嚴,需要你受到性騷擾。

除此之外,這些方法你或許也用得到:

性騷擾會有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當第一次遇到對方試探性的騷擾時,一定要嚴詞拒絕。有調查顯示,如果在騷擾出現的一開始就明確喊停,告知對方“你的行為讓我感到不舒服”,90%的騷擾者都會停止下一步行動。

如果不幸,你遇到了精蟲嚴重上腦的騷擾者,也有辦法找到保護自己的武器。

比如,對方要你晚上去酒店找TA,一起討論工作。你要步步追問:

為什麼要去酒店呢?

去了酒店幹什麼呢?

討論完了工作幹什麼呢?

……

直到對方明確提出性要求,甚至是威脅時,立刻截圖,上傳雲端,手機和網上各存一份,這樣你就擁有了絕對把柄。

對於行動上的性騷擾,一定要躲閃、反抗,必要時可以利用周圍物品,比如菸灰缸,檯燈,桌椅等弄出巨大聲響,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TA,“你這樣做讓我很不舒服!”“你碰到我了!”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錄音取證。

自媒體時代,送上一篇10w+,讓TA看看網絡的力量。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當職場性騷擾發生時

企業應該如何做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我自己沒有遇到過性騷擾,作為主管,倒是見過不少騷擾小女生的男同事。

在我前公司,就有個男主管,語氣十分輕浮,平時倒也不至於動手動腳,但是喜歡語言調戲。剛入職的時候,還總是以熟悉工作的名義單獨約組裡的女同事吃飯。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讓我真正絕望的是,當我離開這家公司後,跟HR提出“部分部門男性主管在面對自己的女下屬時,是否應當注意言辭妥當和適當避嫌”時,沒想到HR馬上就猜出來我說的是誰,還說了一句:“他這個人就是這樣。”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工作環境,需要向下遷就,遷就這些毫無道德、毫無職業素養的人?

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在“職場性騷擾”這方面的保護制度都是缺失甚至避諱的,而在職場上,藉由職務權力進行騷擾和脅迫的變態卻不在少數。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建立職場公平,完善針對性騷擾保護的法律框架,美國花了近100年。

比如可口可樂,就把反對性騷擾寫入了公司的制度中,並與獎懲掛鉤。在員工進行入職培訓時會被明確告知:“性騷擾是我們的紅線,一旦發現,不再僱傭。”此外,可口可樂公司的辦公環境公開透明,隔間設置採用玻璃門,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等。

摩托羅拉內部設有專線電話,可以匿名投訴,也可以諮詢遇到此類情況如何處理。“就像校園欺凌的事件一樣,若不幸發生,一定要有合理的渠道讓員工發聲,這個環境要足夠安全。”

相比之下,我國企業在制度管理上卻空白一片,員工的自我保護顯得無力,最終造成了惡性循環。

完善法律需要勇氣和時間,這個過程需要每個人去爭取自己的權利。不管是員工,還是企業,都需要樹立法律意識。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每當性騷擾新聞出現後,關於教受害者如何自救的文章總是有很多,但數據告訴我們,遭受迫害的群體還在不斷擴大,且跨越性別和年齡。

“性騷擾”這個詞,是在1975年被8位康奈爾活動家創造出來的。那時他們想過許多其他的稱謂:性恐嚇、性脅迫、性剝削。

每一個聽起來,都比性騷擾嚴重。

今天,我們還在討論性騷擾這個看似古老的話題,我們想要說的是,性騷擾絕不只是騷擾那麼簡單。某種程度上,它也應該和“性侵”“剝削”畫上等號,而不是一堆輕描淡寫的娛樂新聞。

反對性騷擾,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明確文明的邊界,權力的邊界,甚至是示愛的邊界。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性侵教授受到懲罰,但中國還有48%的受害者不敢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