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戰役唯一日軍倖存者,曾想建立英魂碑,當地人:他們不配!

現在提到松山戰役,很多人都會想到“玉碎戰”、“全殲日軍”等字眼,松山戰役作為亞洲第一次玉碎戰,其戰鬥之慘烈,不可謂不令人膽寒。中日雙方圍繞松山陣地,攻防不下十次,中國遠征軍最後以七千餘人的傷亡,奪取了松山,而日軍方面,共計一千二百餘人被殲滅。


松山戰役唯一日軍倖存者,曾想建立英魂碑,當地人:他們不配!

值得一提的是,松山戰役後,日軍部隊僅有一名日本軍官逃了出來,此人便是曾任炮兵少尉的木下昌巳。至於為什麼能成為一名“孤膽英雄”,成為日軍在松山戰役唯一的倖存者,據木下昌巳回憶稱,當時他受命從松山突圍,將部隊的情報傳達給友軍,因此逃過了一劫。

戰爭結束後,木下昌巳便回到了國內,不過,松山戰役給他的打擊很大,作為唯一的倖存者,他揹負的不僅僅是戰敗的屈辱,更是對陣亡戰友的愧疚。


松山戰役唯一日軍倖存者,曾想建立英魂碑,當地人:他們不配!

“比起成為唯一活下的人,承受難以想象的煎熬和自責,我更願意倒在松山戰場上,同我的戰友們死在一起!”木下昌巳這樣說道,他本打算自殺謝罪,不過,後來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他找到了更高的目標:為一千二百六十名戰友建立慰靈碑。據統計,滇緬戰場上有數萬名侵華日軍陣亡,幾乎所有人的骨骸都散落在戰場上,無處安放,這或許也是對他們罪惡行徑的一種懲罰。


松山戰役唯一日軍倖存者,曾想建立英魂碑,當地人:他們不配!

後來日本政府曾致力於回收這些遺骨,在緬甸,他們派出家屬前往收集遺骨,甚至得到緬甸政府同意後,還建立了一處處紀念碑,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十分可笑而又可悲的事。不過,當日本政府提出要在雲南戰場上建立所謂的“英魂碑”時,他們卻碰了釘子,“這裡沒有所謂的英魂,只有一個個殘忍而又卑鄙的暴徒”,當地人民是這樣回應日本政府的。

不過,木下昌巳這位松山戰場的老兵卻並未放棄,他先後十六次來到松山,甚至為了得到當地人民的諒解,他出資修建了一所贖罪小學——白塔小學。不過,當地人儘管接受了捐贈,對於他想要修建紀念碑的舉動,卻絲毫沒有讓步:這些罪惡深重的靈魂,他們不配被祈禱,只能下地獄!


松山戰役唯一日軍倖存者,曾想建立英魂碑,當地人:他們不配!

木下昌巳祭拜遠征軍烈士

木下昌巳不得不沮喪地回到國內,他的這個目標永遠也無法實現,因為那段悲慘的歷史給中國人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和傷痛,中國人絕不會忘記那段沉痛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