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彈痕” 帶給解放思想的思考

□毛建國

每年高考作文公佈,都會引起全國性關注,很多作文題的意義遠遠不止在考場。比如,今年的全國二卷作文給了一段素材:二戰期間戰鬥機防護,多數人認為,應該在機身中彈多的地方加強防護。但有一位專家認為,應該注意防護彈痕少的地方。如果這部分重創,後果會非常嚴重,而往往這部分數據會被忽略。事實證明,專家是正確的。

這段素材有些語焉不詳,但看了之後,還是能夠讓人想到思維誤區。認為應該防護彈痕多部位的,更多是出於一種經驗主義。其邏輯是,差什麼補什麼,有彈痕就有風險,加強防護就能避免這個風險。只是這裡有一個重大思維誤區——那就是討論的樣本,是返回基地的飛機。事實上,戰機有飛回來的,也有沒有飛回來的,最值得關注的是沒有飛回來的戰機;大家看到的是飛回來的戰機,那些沒有飛回來的戰機,被擊中的正是“彈痕少的地方”,這是更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樣本。

思維誤區就是這樣,說破了一文不值,但置身其中的人,卻是習以為常。打破思維誤區,最容易想到的,不僅要相信科學、相信知識,還要培養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果“大膽的質疑,小心的求證”,學會系統地、辯證地分析問題,就相對能夠走出思維誤區。對於教育來說,培養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與加強知識和能力訓練同樣重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有著特別的意義。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只有愚人才有思維誤區,千萬不要以為思維誤區可以輕鬆打破。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身上有一系列顯赫的標籤,就是這樣一位近乎聖賢的人物,竟然聽信前人的話,認為女人比男人的牙齒要少。這個問題其實很好求證,只要張開嘴數牙就行了,可是亞里士多德就是留下了這麼一個“天大的笑話”。他的主要問題,可能還是出在對經驗的信任上。人是依靠經驗生存的,如果懷疑一切,對什麼都要求證,只能疲於奔波;可是在很多時候,無論是自己的經驗,還是前人的經驗,都是靠不住的。

人無往而不在思維誤區中,只是表現的程度和區域不同。在戰機防護上,個別人出現思維誤區,其實並不可怕,最怕的是表現出一種集體無知。戰機彈痕的誤區,是在開放環境中,通過溝通交流解決的。不妨設想一下,面對受傷的戰機,如果只是幾個人閉門思考,便很有可能陷入窠臼中;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討論環境,大家緘默其口,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見,也不可能堅持己見。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的大突破。思想解放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不斷突破思維誤區。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必須突破思維誤區的束縛。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最難。突破思維誤區,既需要培養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也需要營造開明開放、納諫納智的環境。舉眾力而無不勝,集眾智而無不成。看不見的彈痕其實是看不見的誤區,最怕既沒有科學思維,認識不到自己的侷限性,又存在長官意志,大搞“一言堂”。這種“看不見的彈痕”,其實並不少,而且也是最致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