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一不滿意就會用哭鬧來威脅大人,怎麼辦?

大眼媽媽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

孩子的每一次哭鬧,都是在向父母傳遞一個信號:“媽媽,我遇到麻煩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媽媽幫幫我。”

比如,一個孩子吃了脹氣的東西,肚子不舒服,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於是他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試圖引起媽媽的注意。如果媽媽忽略掉他發出的初始信號,或者將這個初始信號解讀為孩子不乖,孩子就會用更強烈的方式來表達,比如哭鬧。

如果媽媽能夠看到孩子哼唧背後的情緒,耐心地詢問孩子,“寶寶,你看起來很難受,是哪裡不舒服嗎?”孩子聽到媽媽的關愛以後會感覺自己被看見了,會指著肚子,表示肚子不舒服。而不會採取哭鬧等更激烈的表達方式。

同時,孩子的每一次哭鬧,都是在向父母表達:“媽媽,我有一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請幫幫我。”

比如,媽媽工作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孩子一整天沒見到媽媽,很想跟媽媽玩一玩。可是媽媽工作了一整天真的很累了,很想自己一個人安靜一會兒,讓孩子去一邊玩。孩子不知道怎麼表達,只好通過哭鬧來發洩。

如果媽媽在接到孩子想一起玩的需求後能夠如實地表達自己,“你一天沒見到媽媽,想和媽媽玩,但是媽媽感覺特別累,等媽媽休息10分鐘再陪你玩好嗎?”

孩子聽到媽媽的表達後,會理解媽媽的感受,而不會做出哭鬧的行為。

如果把孩子的哭鬧解讀為不乖,那麼父母就會想著如何去懲罰孩子;

可是,如果把孩子的哭鬧解讀為孩子遇到麻煩了,父母就會想著如何去幫助孩子。

事實上,當人的需求都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專注於發展自己,而不會去表現哭鬧的行為。

所以下一次,當你的孩子哭鬧的時候,請試著理解孩子,他到底有什麼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到底遇到什麼麻煩了?請協助孩子滿足他們基本的需求。畢竟,他們只是孩子,沒有自理能力、無法獨立生活的孩子!


育心親子家教

2歲的孩子自我認知開始飛速發展。這時候孩子開始學會用自己的行為來操縱大人。

這無疑可以證明孩子在長大,變得聰明,知道如何操控自己周圍的環境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可是這時候的孩子也不可能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也不會想怎麼做是應該的,怎麼做是不應該的。

所以這時候正式立規矩的好時機,千萬不要讓孩子用哭鬧牽著大人的鼻子走。這樣會讓孩子在之後的發展變得有很大的風險。比如會沒有規則意識、會學會傷害自己甚至傷害他人來達到自己的意願

對此,我們的應對方法可以是如下幾個:

一、安排有規律的豐富的活動

如果孩子一天的活動是隨即的、無規律的,那麼孩子的生活會很無趣,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極其需要接受特別豐富多彩的刺激。所以一旦孩子的生活過於單調和隨即,就很容易情緒易怒,最終導致每天的哭鬧成為了孩子向大人尋求關注的主要工作。


所以我們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活動計劃,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讀繪本、幾點出去活動、幾點睡覺等等。這樣讓孩子每個時間段都有一個獨立的目標,讓孩子的生活更有盼頭、更規律,也更豐富。


二、正確的溝通方式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說很多大道理和孩子溝通。殊不知,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一切的溝通都是無效的溝通。更哭鬧孩子溝通的正確打開姿勢,也許是這樣的:

1️⃣接納孩子——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或者“我知道你現在很想和酸奶”。

2️⃣堅定的告知規則——等孩子冷靜一點之後可以用非常堅定的語氣(就像公司不發我們工資我們去討說法時候的語氣一樣,大家腦補一下)告訴孩子:“但是這時候不可以喝酸奶!”

3️⃣安定孩子——如果孩子已就哭鬧,這一步最重要,少說話、抓住孩子的雙手,看著孩子,並告訴孩子:“等你不哭了,媽媽就抱抱你。”

這個過程第一次可能需要1個小時、第二次需要半個小時、第三次就需要幾分鐘孩子就能安靜了。前期一定要堅持住,等孩子哭累了。因為孩子一開始是很自信可以用哭鬧讓父母妥協的,一旦我們堅持過了孩子,下一次就會輕鬆很多。

等孩子不哭了,緊緊的擁抱和鼓勵孩子,告訴孩子這樣才是好孩子。下一次孩子產生了這樣不哭就有的抱的良性的條件反射,就會安靜的快一些了

4️⃣告知規則——等孩子逐漸安靜並且按照家裡的規則做事了,仍然不需要多說話,只需要一句話告訴孩子:“下次不能這樣,是不允許的。”就可以了。


左飛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二寶目前就是二歲多,第二次經歷terrible 2(可怕的兩歲)感覺有了經驗就比較得心應手了。聊聊我的心得體會吧。

1. 理解2歲這個發展階段

2歲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階段,他們會開始產生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的聽從大人的指揮,甚至有喜歡和大人對著幹,什麼都說不的狀態。

另外呢,有些孩子在2歲左右進入了秩序敏感期,對生活中的各種秩序要求非常高(比如回家一定要爸爸先進門,媽媽後進門。比如吃飯一定要盤子擺這邊,勺子擺那邊。比如睡前一定要和奶奶說晚安等等。)一旦秩序被破壞,他們就會非常生氣非常著急,甚至大哭大鬧,要讓大人重新來一遍才能平息。

大人對孩子有了這個理解,才能更好的處理各種狀況。秩序敏感期順利度過的話,孩子以後在生活中才能更好的理解規則,形成良好的習慣。

2. 分清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哭鬧其實有很多原因,家長應該根據不同情況來分析,做對應的處理:

1)堅持自我的哭鬧

有些哭鬧是上面講的,因為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有了主見,不想事事都聽大人的指揮。如果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不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會讓孩子漸漸養成軟弱沒有主見的性格。

面對這種類似的哭鬧,家長可以採用的一個方法,就是給孩子做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比如,讓孩子來穿衣服,不要說“寶寶來穿衣服”,而是可以問“寶寶今天想穿這件紅衣服,還是這件藍衣服?”,這樣問孩子,既給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也減少了孩子說“不”的可能性。

2)時序敏感期的哭鬧

有些2歲多的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會對生活中的一些流程等等有特別固執的堅持。父母就應該儘可能的尊重孩子對秩序感的這種追求,儘量讓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律生活,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哭鬧。

如果不小心打破了秩序引起孩子哭鬧,則想辦法給孩子復原,或者給他們機會重新來一次。看似是父母做出了讓步,但其實小小的讓步,卻能減少很多和孩子正面對抗、兩敗俱傷的場景。

3)引起注意力的哭鬧

這點在二胎和多子女家庭比較多見,或者有些家庭,父母對孩子不是特別關心,沉迷手機電腦遊戲等等,那有些孩子就會因為一點點事情就開始哭鬧,以此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應該多增加平時對孩子的關心,不要讓孩子覺得只有哭的時候爸爸媽媽才關心我。如果平時得到足夠的關愛,漸漸孩子就不會用哭鬧來博取注意了。

4) 脅迫大人的哭鬧

當然,也有些孩子,會習慣於用哭鬧作為手段,脅迫大人,以完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多吃一塊糖,買一個心愛的玩具,丟掉碗裡的蔬菜等等。其實這種習慣,大多也是父母的應對方式不當造成的。

如果孩子很明顯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而哭鬧,比如在商場的玩具櫃檯大哭大鬧的要買某個玩具,那父母應該在第一次出現這種苗頭的時候就嚴詞拒絕。當然場面可能會非常讓人難堪,丟臉,但如果父母能在第一次就堅持原則,不管孩子怎麼哭鬧,說不買就不買,那孩子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就會知道,再怎麼哭爸爸媽媽都不會答應,那我也別這麼費勁了吧。

如果父母中有一個人,或者家裡有老人,看到孩子哭鬧就心軟了,不能堅持原則,那孩子也是很聰明的,他就學會了,哦,原來我一哭鬧,大人就會改口,我就能達成我的目的,那我就哭一個吧。

所以如果孩子有一不順心就哭鬧的情況,家裡的大人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應對,是不是能從頭到尾保持一致,還是孩子一哭鬧就改變立場,如果是後者,那就不能怪孩子,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行。


3. 教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2歲多的孩子,有些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強,家長也應該花時間教孩子辨別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樣,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就能慢慢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哭鬧了。



龍馬小兄弟

心理專家李玫瑾講過一個方法,很實用。她說,孩子哭鬧,要做到四不要。一不要打他,孩子很小,你打他不公平。二不要罵他,罵他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三不要說教,孩子正鬧呢,說什麼都聽不進去。四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呢,你就看著他鬧。

你就坐在孩子身邊,跟孩子說,這事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他就會跟你哭,這時候你一定不要心軟。到什麼時候呢,看孩子哭得筋疲力盡的,給孩子點愛,用熱水給孩子擦臉,擦完臉,你說,你還哭嗎,要哭接著哭。往往孩子看真的沒辦法了,就不哭了。如果還哭,你讓他接著哭。

你就是以這種方式告訴孩子,如果你哭鬧起沒道理,我既不心疼,也不讓步,你要鬧就鬧吧。那麼這一次他就知道了,以後哭鬧是沒用的了。所以孩子越小越好管。

等孩子不哭了,也不能讓孩子太壓抑了。你跟他說,以後有什麼事啊,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說,如果你能說服我,我沒準可以考慮你的要求。鼓勵孩子和你交流,那是不是交流就滿足孩子的要求呢?不是的,你要每三次滿足孩子一次就行。

如果這樣做好了,孩子就知道了,第一他知道哭鬧沒用,第二如果他要堅持,他會跟你商量。這對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非常有幫助。

但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兩歲以下的寶寶哭鬧,首要的要看是不是孩子不舒服,是不是感到痛苦。如果是有些無理取鬧,建議可以採取這種方法試一試。


名師育兒

2歲寶寶一不滿意就會用哭鬧來威脅大人,怎麼辦?

其實題主已經知道,孩子的這種哭鬧是為了讓大人妥協。

起因往往都是家長一開始的縱容:只要一哭就滿足孩子,安慰自己:“他還小,還只是個孩子。”

為什麼?

一開始孩子的哭鬧,是一種求助信號。例如嬰兒時,孩子尿溼了會哭,拿不到東西會哭。

這時候孩子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傳達的信息,哭是最直接的方式。理解為孩子沒有正確的表達方式。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哭變成了試探家長的底線。我想要什麼東西,我先哭,看看爸爸媽媽的反應。

一旦被孩子認為有效,那麼他就會不斷的用這種方式來操控家長。

怎麼辦?

既然知道是威脅,那麼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妥協(這不是廢話嗎!)

1. 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

2歲的孩子,建議使用淘氣毯的方式。

淘氣毯,使用方法如下:

準備一張乾淨的毯子,放在家裡的某個角落,注意通風透氣,以及一個鬧鐘。

一旦孩子無理取鬧,先給與孩子警告:“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再鬧媽媽就要罰你坐淘氣毯了!”

當警告無效:“媽媽已經給過你警告了,現在媽媽要罰你坐淘氣毯!”

然後把孩子抱到淘氣毯上去。告訴孩子要坐多久(兩歲的孩子做兩分鐘,三歲的孩子坐三分鐘,以此類推),設定好鬧鐘。

期間不要和孩子說話,就靜靜的看著他。不讓自己離開孩子的視線,也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一旦孩子離開淘氣毯,就重新抱回去,重新計時,直到孩子乖乖坐著。注意抱回去的時候不需要和孩子解釋什麼。(這個過程很虐心,很難熬,堅持下來!)

當鬧鐘響起,過去讓孩子認錯,然後抱抱孩子,給他一個吻。這是告訴孩子,你只是做錯事了受到懲罰,媽媽並不會因此就不要你了,不愛你了。

2. 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

上述的方式,只是制止了孩子哭鬧。但是要讓孩子不再哭鬧,還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媽媽知道你剛剛因為XX所以不開心,對嗎?但是你不用哭鬧的方式來告訴媽媽,這是不對的!你可以和媽媽說,例如:‘媽媽,我想要玩具’,‘媽媽,我想要吃糖果’。如果媽媽不給你,那寶寶你能聽聽媽媽解釋一下為什麼不可以嗎?”

重點在於說出孩子的感受,而後教會孩子怎麼樣去表達。


熊孩子專治

我有2個女兒,小女兒貝貝滿3歲,剛剛度過題主說的2歲哭鬧期,算是有些心得,與你分享。

2歲是孩子多個敏感期交織時期,具體講,正處在佔有慾強(只要他喜歡,什麼都是他的)語言爆發(開始學習說話,模仿能力超強)、自我意識(知道了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等物權)、社會秩序(毫無邏輯的秩序,比如桌子上必須要有3個杯子,杯子必須按照紅、白、粉的順序排列,如果打亂,就會崩潰大哭)等敏感期。因為語言功能發育不成熟,兒童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有情緒要抒發,所以對於寶寶的哭鬧,題主不要過度擔心,並非寶寶有了威脅大人的壞習慣,而是每個寶寶到了2歲都要哭鬧,因為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方式表達訴求。

寶寶所有的需求,反映出來都是一個動作,就是哭。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準確理解不同的“哭”代表什麼意思。


一、寶寶為什麼而哭?

生理不適。餓了、渴了、困了、熱了、冷了、尿了、拉了、生病了等。

行為需要。想出去玩、想拿某樣東西、想上衛生間、想把衣服脫下來等

秩序失序。兒童認為的秩序(上文提到過,毫無邏輯的秩序)被打亂了。講一個身邊發生的事,去年去爬泰山。一位寶媽帶著寶寶爬,我們在起點相遇,覺得孩子那麼小就帶出來浪,太勇敢了,就多聊了幾句。但是媽媽穿著紅色的外套,爬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們又相遇了(她們一直爬,我們邊爬邊拍照),此時寶寶已經在大哭,有一些好心人覺得寶媽辛苦,有幫抱的,有給吃喝的,但都沒有讓寶寶停止哭鬧。我在書上看過類似的案例,所以敏銳的發現寶媽的紅色外套因為出汗脫掉了,我建議寶媽把外套穿上,結果寶寶很快就停止了哭鬧,當時還被寶媽一頓表揚。哈哈哈。這就是典型的兒童因失序而哭,他認為媽媽就應該穿著紅外套,脫掉了就失序了,所以就大哭。

需求未滿。寶寶佔有慾強,有些不是他的東西他必須要,得不到就哭。自我意識萌發,有時為了博取他人的關注,會發出哭鬧聲。還有的寶寶養成了哭鬧依賴,即寶寶一哭鬧,家長很快就滿足寶寶的願望,讓寶寶以為哭鬧是法寶,並屢試不爽。


二、該怎麼辦?

家長通過觀察和經驗,首先要搞清楚寶寶為什麼而哭。

如果屬生理不適,對症解決就好。

屬行為需要,如果是正當要求,滿足即可,如果是非分要求,需要進行注意力轉移,即用其他事情佔據兒童的思維,2歲的寶寶思維和記憶功能還未發展成熟,屬於運動型,即思維、記憶能力與動作同時發生同時結束,比如,兒童騎在玩具搖晃小馬上,騎的時候產生快樂,下馬後快樂立即停止。兒童在看不見小馬的時候,並不會主動想起騎馬。所以這個時候,你只需用兒童平時更感興趣的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就會停止哭鬧,因為兒童自己都忘了自己當時的想法了。

屬秩序失序,這個最麻煩了。因為兒童的邏輯完全沒有道理和規律,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具體想法。只能一種一種的試。提供一種方法是細心觀察兒童的關注裡,什麼發生了變化,位置的變化、顏色的變化、數量的變化等,都可以試一試。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原因是哭鬧中最少出現的一種,家長可不必過多擔心。

屬需求未滿。我的第一個方法是事先準備。比如知道寶寶佔有慾強,先自己備用一些寶寶愛玩的東西,一旦寶寶需要強行佔有其他兒童的物品,就用事前準備好的轉移寶寶注意力,並迅速離開寶寶想要的物品。第二個方法是提前引導。比如2歲的寶寶大肌肉群已經開始發育,喜歡用手去推去拉能夠到的東西,如果面前是碗筷,家長就有得收拾了。所以我們儘量不要讓寶寶看見他能產生可怕後果的東西,提前讓寶寶避開這些會給家長帶來麻煩的物件。第三個辦法是延遲滿足。不要寶寶一哭,就立刻毫無原則的滿足她,這樣會養成哭鬧依賴,要儘量延遲滿足她的時間,或者打折扣滿足。不能讓寶寶那麼輕易地就達到他哭鬧的目的,這樣對矯正哭鬧依賴和增加寶寶耐心都有幫助。


最後要說,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專業常識,這樣才不至於情緒失控或者溺愛慣養,導致兒童性格發育異常。如果寶寶哭鬧純屬無理要求,總原則就是能不滿足就不滿足,能快速轉移注意力就快速轉移,切不可一味遷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有任何兒童成長問題可關注並私信我,讓我們共同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貝貝要雞蛋

2歲是孩子多個敏感期交織時期,具體講,正處在佔有慾強(只要他喜歡,什麼都是他的)語言爆發(開始學習說話,模仿能力超強)、自我意識(知道了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等物權)、社會秩序(毫無邏輯的秩序,比如桌子上必須要有3個杯子,杯子必須按照紅、白、粉的順序排列,如果打亂,就會崩潰大哭)等敏感期。因為語言功能發育不成熟,兒童只能通過哭來表達自己有情緒要抒發,所以對於寶寶的哭鬧,不要過度擔心,並非寶寶有了威脅大人的壞習慣,而是每個寶寶到了2歲都要哭鬧,因為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方式表達訴求。

寶寶所有的需求,反映出來都是一個動作,就是哭。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準確理解不同的“哭”代表什麼意思。

有些2歲多的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會對生活中的一些流程等等有特別固執的堅持。父母就應該儘可能的尊重孩子對秩序感的這種追求,儘量讓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律生活,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哭鬧。

有些孩子,會習慣於用哭鬧作為手段,脅迫大人,以完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多吃一塊糖,買一個心愛的玩具,丟掉碗裡的蔬菜等等。其實這種習慣,大多也是父母的應對方式不當造成的。

2歲多的孩子,有些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強,家長也應該花時間教孩子辨別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樣,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就能慢慢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哭鬧了。


財媽說

這逛街購物買買買,‍‍簡直就是開心的代名詞。‍‍但是這如果帶著個孩子,‍‍是不是就有點頭疼了呢,‍‍尤其是那種看上什麼一定要買,不買就立刻倒地不起,並且夾雜著撒潑打滾,連哭帶鬧的孩子,‍‍在營業員和路人的眾目睽睽之下,你窘迫你窩火,但又百思不得其解,‍‍這孩子怎麼就這樣捨得呢?‍‍再有這樣的熊孩子,就算是土豪,也不能由著他的性子胡來吧,‍‍這種糟糕的處理問題方式如果不矯正,現在它是用來要玩具,那將來呢,‍‍躺在地上求工作,死跩心儀的女孩不放手,求送女朋友。‍‍你看這對孩子以後健全人格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交往一點好處都沒有,更何況如果你是和大多數平常人一樣的經濟狀況,‍‍那更應該立即矯正孩子的這種做法,‍‍因為不懂剋制,不懂滿足的心理,不能讓他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第一天發的薪水放肆買,買買。第二天就開始吃土一個月這不是坑爹坑媽嗎?‍‍所以說這孩子一旦出現這樣的苗頭必須得治,‍‍想要解決問題,找對原因才是根本,‍‍你有沒有想過這問題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呢?

‍‍首先是不是以前出現過孩子一哭一鬧,你就滿足他需求的情況,‍‍不僅僅是在商場亂要東西,包括平時喝奶玩玩具等小事也算在內,如果有,孩子一旦發現哭鬧大法有用,當然到處都用這招了。‍‍這所謂一招鮮吃遍天,‍‍這樣的道理,孩子也是無師自通的,‍‍其次孩子表達對事物的喜愛方式是簡單直接的,‍‍只要我喜歡,他就應該屬於我,‍‍如果遭到拒絕,就會以最直白的哭鬧方式來宣洩內心的挫敗和失落,再次孩子對錢缺乏具體的概念,不知道在商場買東西是需要用錢交換的,更不知道家長的錢是有限的,‍‍成人世界的金錢規則對孩子就無法起到約束作用,‍‍所以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就想據為己有了,‍‍總的來說,這三個原因都可以,孩子的自控力不足,‍‍就像我們在之前所說的,自控能力差的人往往表現得沒有耐心,脾氣急躁,不懂剋制,‍‍小時候可能還只是體現在寫作業不專心,愛發發小脾氣,就長大了,就可能會演變成為崇尚暴力,貪婪無度,甚至誤入其途,‍‍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顯得十分重要。‍‍那麼問題來了,‍‍當孩子面對誘人的玩具或零食非要據為己有的時候,你是怎麼處理的呢?‍‍對,孩子大吼一聲,熊孩子我還治不了你了啊,‍‍然後強行拖走,還是抱著這孩子不打不老實的觀點,把孩子拉過來一頓打或者心想我媽呀,這都丟人丟到姥姥家了,得趕緊買完走人,‍‍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有效的處理辦法,只能在當時的情景下暫時解決問題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下面我就來給您支一招

第一,去購物之前需要先跟孩子做一個約定,和孩子約法三章,明確我們的購物目的做好計劃,‍‍告訴孩子這次買不買玩具或者是可以買幾個玩具大概的預算是多少。比如,‍‍一會你就可以挑選自己的玩具了,但是我們只能選最喜歡的那個,媽媽只准備了買一個玩具的錢,‍‍給孩子的心裡形成一個預設的準線,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他的自控能力,當然家長也要做到始終如一,不能隨便更改約定,明明說好了可以買,到了商場你又變卦了,‍‍孩子還會願意相信你嗎?甚至下次再遇到心儀的東西孩子可能鬧的更厲害了。

‍‍第二,如果孩子就是不遵守約定,又哭又鬧,你不妨可以試試冷處理,‍‍處於情緒激動中的孩子,你再怎麼耐心地給他講道理,跟他發火也未必奏效,這時候‍‍你可以安靜的陪他一下,讓他冷靜一下,‍‍但是也不要一副哭吧,哭也不給你的態度,‍‍更不要在旁邊添油加醋,‍‍這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的,‍‍也許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哭鬧的行為不妥,但總不好意思立刻停止哭泣,自己乖乖的跟你走人吧,這時候家長也需要給孩子一個臺階下。

‍‍第三,‍‍你可以批評孩子的做法,但是也要認同孩子的感受。‍‍誰還沒有特別渴望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可以輕輕的撫摸他的後背,拉起他的小手,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媽媽明白你的感受,但是苦惱是不能改變我之前的約定的,這個東西,咱們今天不能帶回到家中,或者避開人多的公共場合,回到家中避免尷尬,在孩子完全冷靜下來的時候,和他一起總結白天發生的事情,‍‍提示下一次不要再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你說了今天沒錢了,下次再來吧,‍‍或者前面有更好的東西,咱們去買個好的,‍‍那一定要說話算話,‍‍因為欺騙敷衍比直接拒絕帶來的傷害更大。

第四,用錢來讓孩子自己控制慾望?‍‍簡單說你得給她先認識錢,知道錢的作用,嘗試用錢來買東西,並且和孩子商定每個月買玩具的數量和金額,一旦超過了,那就得透支下個月的額度,‍‍下個月就沒有玩具可以買了,但是如果這個月可以忍住不買,就可以把錢攢到下個月來買好的玩具,‍‍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也對以後孩子的財商教育他下了良好的基礎,要知道這才商教育和延遲滿足也是息息相關的,‍‍一個發了工資就買買買,絲毫不管後半個月要吃土的人,無論如何財商都不會高,‍‍懂得剋制慾望,把錢用在刀刃上,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富足的人生。

‍‍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小課堂吧,‍‍如果您的孩子有去商場哭鬧著要東西的情況,‍‍那你需要注意培養他的自控能力,‍‍那如何培養?

第一‍‍購物前先做個約定,‍‍這次到底能不能買玩具,能買幾個?

第二,過程中出現苦惱亂要東西的問題時不要暴躁,也不能妥協,需要採取正確的冷處理方式,

第三,購物結束或者回家以後和孩子認真地進行總結,反思所出現的問題以免再犯。

第四,教孩子認識金錢,商定每個月買玩具的數量和金額,側面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除了上面所說的在商場撒潑打滾要玩具,在家裡無節制的吃零食也是讓家長頭疼的老大難問題了,其實孩子吃零食也和延遲滿足有直接的關係,‍‍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改掉了亂吃零食的饞嘴病,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


乙系列

這是一個很多家長都會碰到的好問題。當我們瞭解了2歲左右的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就能更好的應對孩子的這種行為。

2歲孩子的特點

發展心理學中說,人生有兩個叛逆階段,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2歲階段-"terrible two"(糟糕的2歲),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很多"叛逆"行為。

為什麼這個階段會這樣呢?

1.因為2歲左右,孩子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非和媽媽是一體的),他們逐漸有自我意識和自主性的需求。根據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這個階段的孩子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發展自主性。

2.這時候的孩子開始發展理解他人的心理(在不具備這種心理能力之前,孩子還不會"操控他人")--如父母做事情是有目的的,並有能力回應自己的行為(如他們可以要求爸爸幫自己倒果汁)。2歲左右孩子的這些理解能力幫助他們理解他人的行為,並影響他們自己的行為(如不被滿足會發脾氣)。

這個年齡孩子哭鬧的原因和目的

我們應對孩子"用哭鬧威脅大人"的行為,很有必要先區分這是故意的淘氣行為,還是孩子發展和成長過程中的適當行為--也就是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

1.一般來說,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會故意"威脅大人",他們更多的是為了去實現自己願望和自主性過程中受到了挫折,發脾氣是為了表達沮喪或者挫敗感。比如自己吃飯總是灑在地上;玩一種拼插玩具總是拼不上;想吃冰激凌但父母不給買。

2.大人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孩子的行為,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或者希望孩子能理解和做到"不可以這樣做",但這些對於追求自主性的孩子來說很難做到,只有在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

3.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因為自己已經很累,或者情緒不好,這樣的狀態會促進和孩子挑釁行為之間的惡性循環。

怎樣應對

1.父母的意識和態度需要改變,隨之行為也會改變。

要知道孩子不是要聽從父母的命令,而是遵從自己的成長需要;孩子不是不乖,而是在這個階段需要發展自己的自主性,這些行為可能需要試錯,或者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父母不能只按自己的意願看待問題,而是應該尊重孩子。

2.對於2歲孩子的發脾氣,家長用打罵責罰用處不大,或只是暫時的,應該用溫和堅定的行為告訴他不可以,比如告訴孩子:我知道現在不給你買冰激凌你很生氣,但是我們說好了冬天不能吃。如果孩子還鬧,可以直接把孩子抱著離開那個環境。

2.教會孩子適當的技能。比如教會孩子一步步吃飯,並允許孩子有時間學習。

4.和孩子一起計劃。比如要出門買東西,說好買什麼,買幾樣,孩子臨時想買這買那父母應該堅持,讓孩子學會遵守約定的規則。



有料家庭教育

孩子動不動就用哭威脅大人,來滿足自己的要求,這樣不應該縱容。寶寶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和父母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給大家簡單舉一例子:爸爸媽媽拿給孩子一包零食,孩子吃掉了半包,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吃太多不好消化,便將零食拿走,孩子便開始哭鬧錶達情緒,爸爸媽媽遂將零食還給了寶寶。在這個小場景中,寶寶用哭鬧錶達自己的不情願,而且爸爸媽媽把零食還給孩子的這一行為讓孩子的哭鬧得到了他想要的,偶然的一次經歷讓孩子得到了滿足,下一次的時候,孩子還是會採取這種方式,如果繼續得到滿足,孩子便建立了一種聯結,把自己的哭鬧和得到滿足聯結起來,所以就會形成一不滿意就會哭鬧的場景。

我們需要“切斷”孩子的這種聯結,等到孩子再次用同樣的方式時,選擇不予理睬,忽視孩子的哭鬧(我知道,這很痛苦和艱難),等到孩子情緒平復後,抱抱孩子,讓孩子知道你還是愛他的,只是不喜歡他這種表達自己的行為而已,讓孩子慢慢的瞭解自己的哭鬧並不能得到自己的想要的結果,慢慢的,孩子的這種行為次數開始減少,當然這個過程可長可短,因人而異。孩子的觀察能力很強,在他哭鬧的時候他會觀察到在場每個人的行為,他會知道向誰哭是有效果的,便會轉向誰,所以說這個過程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彼此消耗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