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妃内幕

嫔妃,古代皇宫里的女官。 嫔,原意为宫廷女官;多指指皇帝的妾,侍从。亦可作动词,帝王女儿出嫁之意。妃,原意为配偶,多指帝王的妻,位次于皇后;亦指太子、王、侯的妻。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仅从历代选妃及宫廷韵事这些侧面,试图推倒高大的宫墙,撩起厚重的帷幕,作挂一漏万的简述,揭示出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的后妃宫女们悲欢离合的命运,透过选妃制度和宫廷韵事的侧面,展现她们受迫害、受奴役、受欺凌、受侮辱的际遇,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她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制度。

中国古代选妃内幕

周代的后妃制度

在封建时代,帝王在后宫的妻妾有多少,人们往往是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或“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

《礼记》里记载周朝的后妃制度是:“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意思是,天子有6宫娘娘、3位夫人、9位嫔妃、27位侍妇、81位妻子,加起来就有126个各种级别、各种名称的老婆。这是古代帝王后宫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最早的“后妃制度”。

先秦帝王嫔妃的来源

先秦帝王的嫔妃,有不同的来源,有的是诸侯或是大臣的女儿,由他们的父亲献给帝王;有的是帝王们直接抢劫来的;还有的则是恩威并施,在以礼相求的同时加以武力威胁夺取的。

纣时西伯昌、九侯、鄂侯是纣任用辅助天子掌握军政大权的三公。九侯将自己美丽的女儿送给了纣。九侯的女儿不喜淫乱,结果被纣杀掉。纣还将九侯剁成肉酱以示惩罚。也有的嫔妃是帝王以双重手段才获得的,像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妹喜,她以歌舞闻名天下,桀想要得到她,一方面派说客前往提亲;一方面又伐有施求妹喜。最后有施没办法,有施夫妻独送妹喜艳妆出城。抢劫也是帝王获得嫔妃的一个来源,特别是国家之间兵戎相见时,失败一国的公主及一般少女很容易被对方虏获,成为对方宫中的收藏物,有的得到帝王宠幸,便晋封为嫔妃。不过,大多数是沦为宫婢。

中国古代选妃内幕

元代后妃体制和称谓

元代最高统治者为蒙古族,所以依蒙古民族的特殊性把皇后称为“可敦”,并保留了“斡耳朵”宫帐制。斡耳朵意为宫殿营帐,每个斡耳朵设有皇后一人,下有若干嫔妃。所以皇帝同时可以有一个、两个甚至若干个皇后。忽必烈在大都城内修筑宫阙,设立四个“斡耳朵”,同时有四个皇后。各斡耳朵都有自己的封邑,元朝每年还以“岁赐”的名义,给各斡耳朵的继承者以大批财富。成吉思汗长孙拔都是当时蒙古除皇帝外最有权势的人。他有26个妻子,每个妻子拥有一座巨大的帐幕,并配置有其他的小帐幕,放在大帐幕的后面,供奴仆居住。每一个大帐幕,还配备有足足200辆骆驼拉的车子(用来装贵重物品和寝具)。在安置帐幕时,拔都正妻的帐幕放在最西边,其他妻子的帐幕按各自的地位依次排好,这样,拔都的第26个妻子的帐幕放在最东边,一个妻子同另一个妻子的帐幕间距离为一掷石之远。所以,这个富有蒙古贵族的妻妾帐幕群看起来就像一座庞大的市镇。

明代皇妃选用程序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洪武十四年(1381)皇帝下令从苏、松、嘉、湖等地及浙、赣二省选民间13岁以上、19岁以下的女子以备后宫。明朝天启元年(1621),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选天下淑女年13至16者,有司聘以银币,其父母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者5000人。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巡视之,说: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又使通籍、姓、年岁,听其声之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去之,去者1000人。明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随后,复使周行数十步,有点像现在的选美选模特一样,目的在于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遣回又1000人,留者仅1000人,皆召入宫,备宫人之选。分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因此入选者仅300人。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耳评汇其人之刚柔愚智贤否,入选者只50人得封妃嫔。其余的只能沦为宫婢或仆役

中国古代选妃内幕

清代后宫制度及选妃程序

清朝统治者比较了历史上后宫制度的优劣,依照满族习俗制定了清代后宫制度。清初宫闱之中没有位号,仅是循用俗称“福晋”即元代“可敦”的转音。清顺治十五年(1658)后宫方立位号。据《清史稿·后妃传》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妃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出,后妃的称谓品级是迥然不同的,可见,到康熙年间,后宫典制才趋于完善。

清入关后时兴选秀女,其制很严,做后妃的要求更高。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少数从汉族中挑选。咸丰时选过几个汉族小脚秀女,叫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和海棠春,人称四春娘娘。满蒙人年龄在13~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均须参加阅选。女13岁曰“及岁”,超过16岁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参选。适龄女因故未参选,则要求在下届参选,否则二十余岁尚不准出嫁,违者将遭到严惩。私结姻者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如果是残疾的,则须层层上报户部,经皇帝允许后方可免选。户部掌管阅选大权,由他通告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选。阅选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御花园举行。引看之日,秀女排列入园,由专人目测阅选,其方式与明代天启年选美大同小异。入选秀女除了备选补充皇妃外,还要赐给一些旁近宗室。凡获得皇帝赐予封号的人,至死不得出宫另嫁。选为皇后者则应通过大婚礼,由大清门、午门入宫,至坤宁宫完婚。

站长点评:我再来补充个事,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