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金线莲别名金线兰、金丝草,其叶脉似金色丝线交织成网状,叶基部鞘状包茎形成鞘节,质厚实挺拔似莲,故名为“金线莲”。

  金线莲为多年生珍稀草本药材,在我国福建、台湾等地民间使用历史悠久且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

秦巴山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近年来,由于野生金线莲资源日益稀少,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福建等地开始探索人工栽培,目前该项技术已日趋成熟,并投入商业化生产。2014年,妙莲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引至地处秦巴山区的湖北省竹山县,在海拔千米左右的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原国营九华山林场)内开展林下仿野生栽培。初试获得成功后,2015年该公司进一步扩大试种面积,开展系列加工,组织产品销售。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建设组培车间,采取先进的组织培养技术规模繁育健壮组培苗,计划以竹山县为核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周边地区扩大金线莲种植面积,带动山区农户脱贫致富。

  实践证明,金线莲在秦巴山区只要选择适宜环境,科学种植、加强管理,不仅能种植成功、有较高产量,据权威检测结果显示,其产品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福建原产地相当,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原产地,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秦巴山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区域和地块

  金线莲生性娇贵,既怕热又畏寒,喜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光照偏弱、清洁无污染环境。在福建原产地气候温暖,金线莲可正常越冬,一年能种植三茬。但在秦巴山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太热,一年只能种植一至两茬,并且最好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上、夏季气候凉爽湿润的高山种植。

  由于金线莲喜阴、喜湿,怕渍水、怕高温强光,因此必须选择在湿润、通风、凉爽,有散射光的高大阔叶林下种植,林木冠层郁闭度以70%~80%为宜,土质以疏松透气、保水性强,腐殖层厚、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山地黄棕壤为好,土壤酸碱度最好为中性至弱酸性(pH值5.8~6.5),山体坡度以20~30°的缓坡为佳。低洼、易渍水的地块不可种植。

  另外,种植金线莲的地块应远离污染源和畜禽為害,且附近最好有清洁的溪水或其他水源。

秦巴山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二、清洁场地,消毒杀虫

  金线莲易遭病虫、雀鸟、野兽等危害,因此在种植前要对场地进行清理改造,并对土壤进行杀虫、消毒处理。

  首先要清理掉地表杂灌、低矮的树枝等,以方便在林下行走、种植、管理,同时使林下光照适度。然后将含有杂草、病菌、害虫及虫卵的表层枯枝落叶、腐殖土及疏松土壤全部刮除,运至种植场地外,趁夏季烈日高温时,放室外水泥道场或其他硬质地面上薄摊暴晒,将土壤中大部分草芽、病菌、害虫及虫卵等杀死。为增强杀虫、消毒效果,可在暴晒的同时对土壤喷洒40.7%毒死蜱乳油和70%百菌清(或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随后翻拌使药土混合均匀。暴晒时间视光照强弱、温度高低及摊晾厚度,以10~15天为宜,要将土壤充分晒透,然后过筛。过筛的细土,须再喷洒甲醛(福尔马林)500倍液,拌匀后堆放在一起,用塑料膜覆盖严实,对土壤进一步杀虫、消毒。在金线莲栽苗前7~10天,将塑料膜揭除,摊开土使药味完全挥发后备用。

  除对土壤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外,对种植场地及周边环境也要进行杀虫、消毒处理。

  为防止野兽或鸟类进入为害,种植场地四周要用铁丝网围严,场地上方要搭设拦网。林木冠层郁闭度过低、遮阴不够的要在上方搭设荫棚或遮阳网。场地上方最好搭设拦网,除防鸟类、害虫外,还起防止枯枝、落叶落入作用。如果无条件在场地上方搭设拦网,可在种植畦面搭设小拱棚,用塑料膜覆盖,一方面保温保湿,一方面起到拦截鸟类、害虫,枯枝、落叶作用。

秦巴山区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三、洗苗消毒,精心栽植

  金线莲在秦巴山区海拔800~1000米区域一年可栽植两茬。第一茬在3月温度稳定通过10℃后移栽,6月下旬至7月初采收;第一茬收获后迅速移栽第二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温度太低时不能种植。海拔千米以上区域由于年积温不足,一年只栽植一茬,可延迟至4月1日栽植。每茬金线莲需在土壤中生长4个月以上,以确保单位面积产量与有效成分含量。

  目前金线莲主要采取组织培养繁殖,其优点一是繁殖系数高,可实现种苗快速扩繁,二是苗整齐一致,能够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组培苗栽植前必须移出温室,在大棚内炼苗30天左右,使苗逐步适应当地室外环境。待苗生长至苗高6厘米以上、有3片叶左右时取苗移栽。由于组培苗生长于培养瓶的培养基中,取苗时先用镊子把金线莲苗小心翼翼地从瓶中取出放于筐中,然后放清水中轻轻来回摆动,洗去附着在苗根部的培养基,不易漂洗掉的可以用手轻轻揉洗,必须将苗根部的培养基彻底洗净。洗去培养基后,将苗转到0.01%高锰酸钾消毒液中浸泡3分钟左右,然后再放清水中漂洗干净,即可栽植。

  栽苗前,要结合刮除表土,将坡地沿水平线整成畦面宽约1米的梯地,将过筛消毒后的土壤运回,平铺于畦面内侧,每畦宽70~80厘米,高30~35厘米,长度控制在5~6米,外留20~30厘米做管理走道。栽苗时,大苗1~2株1穴,小苗2~3株1穴,保持行距5厘米左右,株距约2厘米。用手指扒一小穴,将苗放入后根部用土覆盖,深约1厘米,轻轻按压即可,切不可栽植过深、下手过重。栽苗后,要及时用45%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淋定根。一畦栽完后,用毛竹或其他材料搭设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

  四、栽后加强管理,严防病虫草害

  1. 要调整好土壤与环境湿度

  金线莲怕旱,更怕渍水,土壤与环境湿度过高,容易引发软腐病、猝倒病,甚至出现烂根。因此,在金线莲生长过程中,既要通过喷淋保持土壤与空气湿度适宜,又要防止浇水过量、土壤过湿。特别是在秦巴山区高海拔地区林下种植,云雾较多,蒸发量小,环境湿度较高,浇水更不能太多、太勤,苗栽后前期以保温保湿为主,成活后坚持“不干不浇”。若遇持续干旱可适当浇水,若遇暴雨或持续阴雨,则需用塑料膜将苗盖好,并注意开好排水沟,防止栽培畦湿度偏高或渍水。

  2. 要控制好光照强度与环境温度

  金线莲喜林间散射光,畏强烈的直射太阳光,光照强度以3000~4000勒克斯为宜。因其光饱和点比较低,强光会对金线莲叶片产生灼伤,所以金线莲生长期间,林下光照控制在“三分阳,七分阴”最好。如果光照过强,须搭设遮阳网或其他遮盖物遮阳;如果光照太弱,可以砍掉部分树枝。金线莲既怕高温又怕低温,春季苗栽后要盖膜保温,促尽快缓苗;秋季温度下降后也要适时盖膜,以延长有效生长时间;夏季若温度过高,要通过调整遮阳程度,尽量将温度控制在25~30℃。

  3. 要根據苗情长势适时追肥促长

  一般在栽植后一个月开始追肥,肥料以发酵后的豆饼稀释液或稀释后的沼液等有机肥为好,若在肥液中加少量的硫酸亚铁,可使金线莲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肥料一般结合抗旱喷淋追施,追肥后随即喷淋清水,防止肥液污染金线莲叶片。在金线莲生长旺盛季节,每隔7~10天用10%氨基酸500倍液叶面喷肥1次,可提高金线莲产量。

  4. 要始终保持种植环境清洁

  金线莲必须在清洁无污染的环境下才能茁壮生长,否则易遭受病虫危害而生长不良。为此,要在远离污染源,选择清洁无污染环境,在搞好种植前清园、杀虫、消毒基础上,若种植管理过程中发现枯枝落叶应及时清除并带出种植场地,同时经常检查四周铁丝网是否有破损,严防家禽、野兽、鼠类侵入,并谢绝大队人群入内参观。

  5. 要严防病虫草鼠等危害

  ①病害。金线莲病害主要有猝倒病、软腐病,6~8月温度较高时为发病高峰期。其防治措施,一是采用健壮的组培无菌苗;二是抓好场地、土壤消毒;三是为金线莲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使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四是在易发病季节加强巡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至种植区外;五是抢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对猝倒病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软腐病可喷施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②虫害。为害金线莲的害虫主要有蜗牛、蛞蝓、蝼蛄、小地老虎、红蜘蛛和螨类等。其防治措施,一是搞好种植前环境清理与土壤处理,种植中保持环境清洁;二是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三是对蜗牛、蛞蝓、蝼蛄等经常注意检查,发现后及时人工扑杀;四是对小地老虎成虫可使用糖醋液诱杀;五是采取化学防治,对红蜘蛛与螨类,可用10%联苯菊酯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其他害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根,也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拌20~30倍细土撒施。

  ③草害。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这不仅利于通风透光,防止杂草与金线莲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④高山鼠害。发现后要及时捕杀或诱杀,同时防止其他动物窜入栽培场地。

  五、适时收获,及时干燥

  秦巴山区林下仿野生栽培,一般在金线莲栽植后4~5个月,苗高10厘米以上,有5~6片叶,单株鲜重1~2克时进行收获。收获时连根拔起抖去泥土,也可割茎留根再生,然后将鲜品置于阳光下晒干,或在烘房内保持60℃左右烘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