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在四川成都东山方向有一个独特的文化孤岛,最突出莫不过是语言的不同,四川其他地方使用的是四川官话(当地称湖广话),而在这里的客家人主要使用客家话(当地称广东话),并且他们能在四川话和客家话中自由转化,以便与外人交流。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客家先民在清初迁徙东山以后,凭借勤劳的双手在当地逐渐建立起为数众多的场镇和居住地。尤其是清朝中期以来,东山五大场镇(甑子场、廖家场、西河场、龙潭寺、石板滩)在成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家在龙泉驿区甑子场(洛带镇)附近、位于金龙寺山下的洪安观音堂(文安场),这里也是客家聚集区。零几年时,这里的许多老年人还穿着客家传统服饰,这里的居民还传承着许多客家传统习俗。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客家文化不断受着冲击,许多传统已经消失或者淡忘,许多小孩也不再学习客家话。

甑子场(成都洛带古镇)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洪安观音堂(文安场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从小我就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身在四川却说着广东话(当地称客家话为广东话)?为什么我们自称广东人?这些疑问随着我偶然看见我家族谱而渐渐解开

每年祭祀上川始祖的祠堂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我家的族谱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至此我才知道 先祖在清康熙年间从广东长乐(今五华县)迁徙而来,之前的谜团也就解开了。但是更多的疑问随之而来,何为客家?为何迁徙?这些新谜团也就一直困扰着我,直到稍微懂事,能够上网查资料,能够去购买一些有关的书籍。

这是我初中时阅读的一些关于客家的书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客家的数次大迁徙路线图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我与成都东山客家我与成都东山客家

——时至今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媒体对客家文化的宣传、以及地方政府对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推广,隐藏在内陆的这一片客家文化孤岛逐渐被人所知。沿海及海外的一些客家人才知道原来四川也有同根同祖的客家人。许多四川人也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有这样一块客家文化土地。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文化交融,许多客家文化传统逐渐消失,客家传统民居也所剩无几。“★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一祖训也被许多人忘记,很多客家人也不再教小孩说客家话。文化中重要的语言传承面临断绝,语言一断,形式上的文化传承都是无意义的。每每看见客家小孩只会四川话或普通话,而不会一点客家话,心中不免失落。然而又无能为力改变这一现实,只愿能有更多的客家人能认识客家文化的宝贵,不能让客家优秀文化从语言开始就在我们的手中断了传承。这会使我们无颜面 面对客家先祖,同时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